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源赖朝

增加 1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这些人中,尤以大江广元最为优秀,他博学多才,才华出众。他在京都的官职是太政官属下的少外记,所以又有吏治经验,赖朝对其倍加器重。广元被人们称为赖朝的“贴身心腹”。大江广元在镰仓幕府的建立和巩固上,确也起过重大的作用。比如,1185年源赖朝建立的守护、地头制度,就是出于他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说:“世已浇季,枭恶者尤得秋也”,但反逆之辈仍不会断绝。东部地区业已掌握在手,境内:“虽令静谧”,但“奸滥定起于他方欤”。
每有叛逆,总是“发遣东士者”前往镇压,久而久之,不仅“国费”,而且必然使东部武士“人人烦也”,因此,不如“每国衙、庄园被补守护、地头”,这样一旦有异变,也就“强不可有所怖”了。对于大江广元的这一建议,据《吾妻镜》载:“二品(注:指赖朝)殊甘心(满足),以此仪治定”,认为 [[ 大江广元 ]] 此议,仍“忠信之所令然也”。
===严明军纪===
源赖朝起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军纪严明,深得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从平氏衰落和源义仲失败的过程可以看出,其根本的一条就是军纪涣散,大失民心。源赖朝充分认识到,要想站稳脚跟,击败劲敌,就必须要赢得百姓的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视军纪问题,所属武士,不得随意侵扰百姓,违者严加惩处。
随着源赖朝势力的壮大。镰仓政权日益稳固以后,关东武士假赖朝之威,谋取私利、胡作非为之事屡有发生。有的“姿耀私威”、“夺取人物”,有的“或掠取年贡,或犯用宫物”。对此,源赖朝深感“人口难塞”,实“为赖朝耻辱”,都一一派专使加以处置。如文治三年,源赖朝派往京都追讨平氏的关东御家人,曾在京中胡作非为。源赖朝得知后,当即派常胤和行平两位得力大将,亲自去京都严加查办,挽回了源赖朝的声誉。又如文治五年九月,源赖朝逗留蜂社,附近有一寺,名高水寺。跟随他的御家人等无礼地闯进该寺,借源赖朝之威,乱拆寺院的金堂板壁,激起该寺僧侣的愤怒,直接上告给源赖朝。源赖朝听后,立即派景时追查,并召集全体随从,将肇事人“于众徒前加刑法”,将犯人之左右手钉子板面,以钉抽打其手。刑毕,赖朝亲自问寺僧对此事的处理还有什么要求,寺僧们感激地说“愁诉恩蒙裁断”,已无他求。对于私自侵占他人庄园,借征兵粮米之名,“暗以押领”的御家人,源赖朝也一一严肃处理。当时,凡利益受到损害,或对御家人的行为不满的人,都可直接向源赖朝诉讼。对于来者的诉讼,赖朝大多或亲自、或指派亲信处理,由此便可看出源赖朝对军纪的重视。正是由于源氏军的军纪严明,才使源赖朝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战胜了物资雄厚的关西势力。
轶事典故编辑
以后白河为首的皇室势力对于源赖朝的崛起,是既喜又惧的。喜的是可以借赖朝之力,铲除平氏的专擅,惧的是怕源氏步平氏后尘,独揽朝政。因此,朝廷不断地玩弄权术,企图牵制源氏势力的发展,甚至不惜挑动源氏内部的不和。对此,源赖朝是深有所知的。他曾把后白河天皇比喻为“日本最大的大天狗”,但也没有采取平氏和一度控制朝政的源义仲占领京都、独揽朝政的做法,而是采取一种表面上以臣自居,而实际上抑制皇权的做法。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皇室仍然是可以利用来号令天下的权威的象征。但皇室已经衰弱,仅靠它来维系国家的统一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承认皇权的前提下,另立政权机构,实行武家统治。从表面上看,源赖朝对皇室是十分虔诚的,他曾对朝廷表忠说:自己起兵讨平的目的,在于“忠贞奉公,继家业守朝家”,“我赖朝若稍有不当之时,也当恭受君王处置”。凡涉及国家大事,他均禀呈朝廷批准。在实际行动上,则时时设法控制朝廷,让朝廷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其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朝廷内部扶持倾向于己的权门贵族。
人物评价编辑
正面评价==
随着 源赖朝 势力的壮大。镰仓政权日益稳固以后,关东武士假赖朝之威,谋取私利、胡作非为之事屡有发生。有的“姿耀私威”、“夺取人物”,有的“或掠取年贡,或犯用宫物”。对此,源赖朝深感“人口难塞”,实“为赖朝耻辱”,都一一派专使加以处置。 如文治三年,源赖朝派往京都追讨平氏的关东御家人,曾 京中胡作非为。源赖朝得知后,当即派常胤和行 两位得力大将,亲自去京都严加查办,挽回了源赖朝的声誉。 又如文 五年九月,源赖朝逗留蜂社,附近有一寺,名高水寺。跟随他的御家人等无礼地闯进该寺,借源赖朝 威, 拆寺院的金堂板壁,激起该寺僧侣的愤怒,直接上告给源赖朝。源赖朝听后,立即派景时追查,并召集全体随从,将肇事人“于众徒前加刑法”,将犯人之左右手钉子板面,以钉抽打其手。刑毕,赖朝亲自问寺僧对此事的处理还有什么要求,寺僧们感激地说“愁诉恩蒙裁断”,已无他求。对于私自侵占他人庄园,借征兵粮米之名,“暗以押领”的御家人,源赖朝也一一严肃处理。当时,凡利益受到损害,或对御家人的行为不满的人,都可直接向源赖朝诉讼。对于来者的诉讼,赖朝大多或亲自、或指派亲信处理,由此便可看出源赖朝对军纪的重视。 正是由于源氏军的军纪严明,才使源赖朝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战胜了物资雄厚的关西势力。 ==轶事典故== 以后白河为首的皇室势力对于源赖朝的崛起,是既喜又惧的。喜的是可以借赖朝之力,铲除平氏的专擅,惧的是怕源氏步平氏后尘,独揽朝政。因此,朝廷不断地玩弄权术,企图牵制源氏势力的发展,甚至不惜挑动源氏内部的不和。对此,源赖朝是深有所知的。他曾把[[后白河天皇]]比喻为“日本最大的大天狗”,但也没有采取平氏和一度控制朝政的源义仲占领京都、独揽朝政的做法,而是采取一种表面上以臣自居,而实际上抑制皇权的做法。 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皇室仍然是可以利用来号令天下的权威的象征。但皇室已经衰弱,仅靠它来维系国家的统一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承认皇权的前提下,另立政权机构,实行武家统治。 从表面上看,源赖朝对皇室是十分虔诚的,他曾对朝廷表忠说:自己起兵讨平的目的,在于“忠贞奉公,继家业守朝家”,“我赖朝若稍有不当之时,也当恭受君王处置”。凡涉及国家大事,他均禀呈朝廷批准。在实际行动上,则时时设法控制朝廷,让朝廷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其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朝廷内部扶持倾向于己的权门贵族。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源赖朝在[[平治之乱]] 后,于1160年被流放到伊豆蛭小岛,在那里度过了“二十年春秋”。在伊豆流放的二十年间,正是日本社会动荡的时期。平氏的专权,激起全国朝野的忿怒,各地武士纷纷举兵起事。当时的皇室虽对平氏恨之入骨,但是由于软弱无能,难以成为号召全国统一的旗帜,日本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时刻。源赖朝在这一关键时刻崛起,在六年时间征服了所有对手,并通过御家人制度,使全国大多数武士臣服,为避免日本社会的大分裂,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十世纪以后,由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日本的上层建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央集权统治彻底瓦解,先是由藤原氏外戚专权,继之出现太上天皇主政的“ [[ 院政时期 ]] ”。无论是藤原氏方面也好,院政方面也好,虽然拥有大批庄园,但是都没有自己的武装,为压倒对方,两者均需依靠武士集团的支持。   历史事实表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日本的统一,推动日本历史的发展,必须开创新的政治局面。平氏虽然一时威震天下,控制朝政,但出于在政治上因循守旧,步中央集权制下权门贵族的后尘,结果迅即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源赖朝的突出之处,就在于他不因循守旧,认识到皇权的式微,皇室已无实力来维持国家的统一。   但是 他也认识到皇室仍然是日本的一面精神上的旗帜,因此,他在承认皇室的前提下,在镰仓建立了武士政权,表面上镰仓政权和京都的朝廷是双重政权并立,但镰仓政权以强大的武力为支柱,在一切大政方针方面,迫使皇室屈服于己。所以,实质上, [[ 镰仓幕府 ]] 是以武士为主体的中央集权政府。镰仓政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维护了日本的统一和安定,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正是从这一点而言,源赖朝不愧为日本历史上的英杰。 === 负面评价=== 
在建立镰仓幕府的整个过程中,源赖朝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但是,他和许多英雄人物一样,缺点、错误也是极为明显的。
 其一,生性好疑,轻信谗言,枉杀功臣。被其枉杀的功臣甚多,但以枉杀其弟义经、范赖及上总介广常为最典型。其弟 [[ 源义经 ]] 是有赫赫战功的武将,平定天下的柱石,讨平的几次决定性战役都是由源义经一手策划的。可是,就在消灭平氏的坛浦战役胜利后,源赖朝宣布禁止义经等人返回镰仓,违反者一律处以极刑。其原因在于义经未经赖朝的推荐,擅自接受了后白河法皇的任命,担任了朝廷的检非违使、左卫门尉两职。义经此举,固然违背了御家人的法规,理应严处,但是,这是后白河法皇的阴谋用心。   前已述及,后白河法皇对赖朝的崛起是又喜又惧的。他重用赖朝,只不过是想借用赖朝的力量,灭掉平氏和义仲,从中巩固自己专制君主的地位而已。因此,在赖朝势力强盛起来以后,后自河院便策划义经和赖朝的反目,削弱赖朝的势力,有意授官职给义经 。1134  1134 年阴历八月授义经左卫门尉、检非违使之后,阴历八月又补官阶从五位下,阴历十月升殿。对后白河法皇的这一离间之策,赖朝本应洞察若火,可是他却没有认识到。其实。他只要在处理时稍加冷静,是不难发现的。义经曾经给赖朝写过一封信:申述兄弟情谊,表示对赖朝的忠诚。但赖朝由于惧怕义经在军队中的威信,决意不理会,最后致使义经流落陆奥,于1189年阴历闰四月被奥州武士 [[ 藤原泰衡 ]] 杀害。为建立镰仓幕府出过不少力的源范赖,最后的遭遇也颇惨 。1193  1193 年阴历五月,赖朝外出狩猎,范赖留守镰仓。不久,谣传赖朝被人杀害。消息传到 [[ 北条政子 ]] 耳中,不禁悲恸已极。范赖见嫂嫂悲哀之情,便劝解说:“嫂子勿悲,即使发生大事,有范赖在,请放心!”后来赖朝安全返回镰仓,听到范赖对北条政子说的话后,疑窦骤生,他认为范赖有异图。范赖在为惊恐,急忙写了一封誓忠书。赖朝仍然不理会,在范赖在誓忠书后,署上“参河守源范赖”即是不逊为由,冷落这位赫赫战功的兄弟。最后借故把他驱逐到伊豆半岛,幽禁在修禅寺内。   另一个惨遭杀害的功臣是 [[ 上总介广常 ]] 。广常是在1080年石桥山战役之后,赖朝处境极为困难的时候,率二万骑兵前来支持的。日后在建设镰仓根据地的过程中,由为甚大。只因广常反对赖朝与朝廷接近,赖朝便以居功自傲为由,派人将他刺死,并以此向朝廷表示自己的“忠诚”,以图取得朝廷的“信任”。 被赖朝杀害的功臣不止以上三人。富士川战役中,夜袭平氏建树奇功的 [[ 一条忠赖 ]] ,也是以居功骄恣为由,被无故斩杀的。他宣布不许返回镰仓的武士,也不止义经一人。据《吾妻镜》载,当时“关东御家人,不蒙内举(荐)……多以拜任卫府所司等官”,可见为数不会少。   对于源赖朝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当然不能脱离历史的条件,要求他不犯错误。但是作为历史的经验教训,他这种一旦事业获得成功之后,便以自我为中心,对同甘共苦的功臣,疑神疑鬼,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见,最后竟发展到冷落、排挤、杀害,实在是可悲的事情。轻信谗言也是源赖朝一生中犯得重要错误之一,在掌握朝政期间,源赖朝轻信小人谗言,诛杀军政大臣,将重任委任于梶原景时,导致在处理功臣家族之间的矛盾上出现偏差。 其二,在其晚年,企图与皇室结为姻戚,据此实现外戚专政。源赖朝的大女儿大姬,早年许配于 [[ 源义仲 ]] 之子义高。后赖朝灭义仲,随即暗杀了义高。赖朝担任征夷大将军后,有意将大姬内嫁 [[ 后鸟羽天皇 ]] 。此事不好与 [[ 藤原兼实 ]] 讲,只得与藤原兼实的对立面 [[ 源通亲 ]] 等接近,从而疏远了藤原兼实 。1196  1196 年,源通亲等人在朝廷发动政变,藤原兼实派失脚,从而使赖朝在朝廷失去了发言的代表。这是赖朝政治上的一大失策。在藤原兼实失脚的第二年大姬病死。以后,虽然一再想让二女儿入宫,但已无实现的可能。大姬死去,以及与亲镰仓派朝臣对立的源通亲掌握朝政,堵塞了源赖朝重蹈平氏覆辙的道路,使源赖朝的历史形象未因自己的错误而遭损失。 == 后世纪念 编辑== 源赖朝的墓所有法华堂迹( [[ 神奈川县 ]][[ 镰仓市 ]] 西御门),白旗神社(鹤冈八幡宫境内)等地。源赖朝死后,尸骸就存放于持仏堂之内。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源赖朝墓所于2012年2月11日曾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
128,8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