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昭君出塞

增加 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后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王明君。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ref>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8ee2405bfb6b.aspx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古诗文网]</ref>”在诗人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嫁给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无怨无悔,给汉朝和匈奴带来了60多年的和平。
==历史记载==
《汉书·元帝纪》和《汉书·匈奴传》就没有记载昭君自请出塞,只记载了汉元帝把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
《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ref>班固[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df5739077b.aspx 《汉书·元帝纪》第九],古诗文网</ref>
《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ref>班固[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3848.aspx 《汉书·匈奴传下》],古诗文网</ref>”
民间传说,王昭君之母,四十不孕,一日进庙求神,夜里,梦见一轮明月投入怀中,不久生下王昭君。因此,王昭君有皓月之称,集山水阴柔和天地温和之气,与山间溪流,空壑皓月同色。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佛幽兰独立,纳选入宫。那时,二八年华,心中自然有许多勾划,但是,后宫与朔漠只是人生的机缘而已。“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ref>张祜 《宫词二首·其一》[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f28e82343cc4.aspx 《宫词二首·其一》] 古诗文网]</ref>,入宫对于一个微薄的女子而言,在喜悦之后,有着一怀迷茫。
曹雪芹于贾探春远嫁写道:“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不知是否能用在王昭君身上,但是,《分骨肉》之痛人人有之。王昭君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在官吏的催促下,启程离乡了。 民间传说,王昭君离乡时,悲伤的情绪感染了桃花,桃花为之流泪,桃花和着泪水,融入香溪,化作片片的桃花鱼。大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味。
但是,无论推敲如何,王昭君以民女身份和亲匈奴,远比宗室公主广为流传,其中,民众的同情与关切,民间的演义与传说,野史的枝生与发展,文人的吟咏与赞叹,均使一个绝色的女子,留在天空上,朔漠旁,人的梦里。
后世,关于王昭君的事迹在《汉书》、《琴操》<ref>蔡邕[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6/05/19123907_629337830.shtml 琴操》], 个人图书馆]</ref>、《西京杂记》<ref>刘歆[http://www.wenxue360.com/sikuquanshu/1874.html 《西京杂记》], 文学360]</ref>、《乐府古题要解》<ref> 《乐府古题要解》[http://www.shigeku.org/shiku/gs/yuefugutiyaojie.htm 《乐府古题要解》], 中华诗库]</ref>之外,还有不可胜数的诗词、小说与戏剧。李白、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的梦里都有王昭君的一段香魂。“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一种不尽的怜惜与感叹,一种无限的迷离与悲苦。
杜甫《咏怀古迹》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抑怨帝王不识人,致使满腔遗恨。其实,古往今来,犹如杜诗的幽怨与凄凉,融入昭君的空恨与哀弦,比比皆是。红粉飘零,远适异域;文士飘零,孤影独命。青冢墓碑语,“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大抵给人一种寄托与安慰!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