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

增加 5,916 位元組, 4 年前
提名名单
|[[《三只小猪》]][[华特·迪士尼]]、[[《Building a Building》]][[华特·迪士尼]]、[[《The Merry Old Soul》]][[Walter Lantz]]
|}
==最佳男主角=
[[File:查爾斯·勞頓31.jpg|缩略图|右|[https://sh.qihoo.com/92927a0990a598261?cota=1&refer_scene=so_1&sign=360_e39369d1 原图链接]]]
'''查尔斯·劳顿'''<ref>[https://baike.so.com/doc/5424943-5663163.html 查尔斯·劳顿个人简历 ] </ref>[[英国]][[舞台剧]]和[[电影演员]]、[[剧作家]]、制作人,於193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出生于英国,於1950年成为[[美国公民]],其职业生涯开始于舞台剧,后来转向电影、电视、唱片和广播,均取得不错成绩。
[[查尔斯·劳顿]],1899年7月1日生于英国约克郡斯卡布罗。父母本想让继承家业,可他从小就喜欢演戏。一战服役归来后加入业余剧团,后来终于突破家庭的限制,进入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在他的导师科米萨叶斯基的培养下逐步成熟,最后在其剧作《[[莉莉奥姆]]》中挑起了大梁。此后,他在西伦西区成功地演出一些剧目。
 
1928年,他进入电影圈,曾在英国电影开拓者之一伊沃·蒙塔古执导的三部喜剧短片《[[绿头大苍蝇]]》、《[[补药]]》与《[[白日做梦]]》中担任角色。同他配戏的女演员叫爱尔莎.兰切斯特。后来两人结为夫妇。他的处女作打响后,接连参加两部大型故事片《[[比卡迪利]]》和《[[昏暗的老屋]]》的演出。《[[昏暗的老屋]]》是他首次到好莱坞拍摄的。
 
1931年,他与妻子随《[[付款延期]]》剧团来到美国演出。随后与派拉蒙影业公司签订了合约,并成功地演出了几部影片。一些导演看中了劳顿独特的外表,便邀请他扮演暴君之类的角色,1933年,英国著名导演兼制片人亚历山·科尔达筹拍历史巨片《[[亨利八世的私生活]]》,所有女角都请一流女星,而亨利八世一角偏偏起用了劳顿这位新秀。该片叙述亨利八世的五次婚变。剧本写得很贫乏,拍得又仓促,但在英美上映后打破了票房纪录。这应归功于劳顿的出色表演。他把这位君王好色、贪婪、暴虐刻画得入木三分。劳顿因此而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File:查爾斯·勞頓21.jpg|缩略图|左|[https://sh.qihoo.com/92927a0990a598261?cota=1&refer_scene=so_1&sign=360_e39369d1 原图链接]]]
1935年,他在《[[叛舰喋血记]]》里成功地塑造了刚愎自用、残忍凶狠的布赖舰长。《[[叛舰蝶血记]]》是根据三十年代初美国作家诺霍夫及霍尔两人所写的《[[庞迪号]]》上的叛乱始末三本系列小说中一本改编的。故事发生在1787年,英国一艘叫"[[庞迪号]]"的三桅大兵船,运载着面包果树苗从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驶向牙买加。"庞迪号"舰长布赖刚愎自用,残忍凶狠。因兵舰在航行中遭到风暴,眼看不能按时抵达目的地,布赖十分急躁。他不顾部下死活,强迫他们全速驾驶。这件事引起了年轻的海军士官生拜姆和大副克里斯蒂的不满。克里斯蒂在水手中间很得人心,大家都乐意和他交朋友。布赖陷入孤立,对克里斯蒂恨之人骨,事事与他做对。到了目的地,克里斯蒂与拜姆分别邂逅了当地的两位漂亮姑娘,双双相好。"庞迪号"卸完货以后起航,有几位水手不堪船长的虐待,准备逃跑。但被布赖发现,他对他们严酷惩罚,激起了水手们的极大愤慨。以克里斯蒂为首的舰上绝大多数人都起来造反,经过激烈搏斗,布赖及其死党就擒,被扔进一艘小艇,放逐到汪洋大海中。谁知布赖等被英国海军军舰救起。正当起义的水手们沉浸在幸福中返回塔希提岛时,布赖下了毒手。根据劳顿的演技,应该获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只因参加本片的演出阵容大强了,所以他虽被提名,但终于落选。 然而,这位演技派巨匠不愿拘于单一类型,在他其貌不扬的外表后面蕴藏着能演各种复杂性格的杰出才华。
 
1936年,他的又一部登峰造极之作问世了,片名《[[伦勃朗]]》,他以悲剧性与人情味的表演,光彩照人地塑造了伟大的荷兰画家的形象。两年后,劳顿同友人埃里希·卜麦一起创办了"五月花"影片公司。劳顿集制片与主演于一身,拍摄了《[[遭受天谴的人]]》、《[[牙买加客栈]]》等片。在后一部影片中。他饰演一个与海盗串通一气的执法官。这个反派角色无脸谱化,而是外表温文尔雅,骨子里五毒俱全。
 
他的电影生涯在1935年达到了高峰,在这一年,他不仅以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影片《[[叛舰喋血记]]》获纽约电影评论奖的最佳男主角,还以英国影片《[[伦勃朗]]》(1936)获得了许多人极高的评论,如名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说:"劳顿的那口井几乎没有底"。
 
1950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此后他拍摄了许多富于美国风格的影片,如《[[曼哈顿奇闻]]》、《[[帕拉亭案件]]》、《[[凯旋门]]》等。这些影片遵循了劳顿这样一个基本创作观念,即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人性的完整。
 
1954年,他回到英国,又拍了《[[霍布森的选择]]》等片,作为对故国的一份献礼。晚年,劳顿尝试过导演工作。
 
1955年他独立执导了《[[猎人之夜]]》一片。他最后一次与观众见面,是在影片[[《忠告与允诺》]]里扮演参议员。然而他在表演方面最为成功却是英国片《[[霍布森的选择]]》和《[[控方证人]]》,这两部影片分获取1954年的英国学院奖的最佳英国片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提名。1962年12月15日,他因脑溢血于华盛顿去世。
[[File:查爾斯·勞頓11.jpg|缩略图|右|[https://sh.qihoo.com/92927a0990a598261?cota=1&refer_scene=so_1&sign=360_e39369d1 原图链接]]]
7,4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