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潮剧

增加 6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File:潮剧1.jpg44.jpg7.jpg|thumb|400px|有框|左|潮剧[http://st.southcn.com/s/2014-08/03/content_105760144.htm/ ]]]
中文名称;潮剧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腔、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传统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File:潮剧5555.jpg|thumb|400px|有框|左|潮剧[http://www.pop-photo.com.cn/thread_2918713_1_5.html/ ]]]
我国戏曲在12世纪至13世纪形成北方杂剧和南方戏文(南戏)。北杂剧在宋金原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至元代达到繁荣;南戏是12世纪初叶,在浙江温州首先形成发展起来的。在
[[File:潮剧1.jpg44555.jpg|thumb|400px|有框|右|潮剧爱好者[http://www.jinciwei.cn/i899303.html/ ]]]
宋元二百多年的流传发展中,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弋阳腔(江西),海盐腔、余姚腔(浙江),昆山腔(苏州),以及泉潮腔(闽南粤东)等声腔剧种。
南戏流传到各地并形成地方声腔剧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到各地之后,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由于语言、语调上的差别,使之不断变化,在风格上也逐渐地方化起来;一种是当地的传统民间音乐--从秧歌、小调、直到某些宗教式歌曲,不断地被采用到戏曲中来,丰富着原有的曲调。这两种因素相互渗透,便形成了若干不同风格的声腔剧种。"<ref>[http://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5014789.html 潮剧《一门三状元》(4)] 摄影部落,发布时间;2019-01-28</ref>
潮剧明末已在潮州、闽南的诏安、云霄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剧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时,吸收南戏的音乐曲调。据清顺治《潮州府志》载:明末清初,潮剧是"杂以丝竹管弦之和南音土风声调"。乾隆版《潮州府志》载:"所演传奇,皆习南音而操土风","声歌轻婉,闽、广参半。"演出剧目的唱白以闽南方言杂潮语,故清李调元认为"潮音似闽"。
[[File:潮剧3999.jpg|thumb|400px|有框|右|潮剧《一门三状元》[http://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5014789.html/ ]]]
清代,潮剧在潮汕及闽南十分繁盛。乾隆十三年(1748年),漳浦蔡伯龙在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