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罗密欧与朱丽叶

增加 1,8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评论家认为家族争斗是源于维罗纳父系社会制度。科波拉·卡恩<ref>Coppélia Kahn</ref>认为罗密欧身上的男权暴力主义是悲惨结局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当提伯特杀死墨古修时,罗密欧用暴力还击,并因朱丽叶使其变得“娘娘腔”而不满。<ref>''Romeo and Juliet'', III.i.112.</ref>在此,年轻男性“成人”的方式是继承父辈的暴力特征,无论是仆众,还是他们的主子。这种争斗与男子生殖器有关联,而剧中多次在处女膜上的戏言也阐明了这点。<ref>Kahn (1977: 5–22); Halio (1998: 87–88).</ref>朱丽叶的女性顺从也表现在让他人,如神父来帮助她解决问题。其它评论家,如丁普娜·卡拉翰<ref>Dympna Callaghan</ref>则从历史角度来看待问题,认为戏剧中的封建秩序被日益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和新兴资本主义所挑战。此时的清教徒对婚姻观点减少地考虑“女性的邪恶”,而更多地注重恋人求偶上:当朱丽叶回避父亲的提亲时,她实际上在挑战父系制度,而在当时是不太可能成功的。<ref>Halio (1998: 89–90).</ref>
 
==作品影响==
 
该剧曾被多次改编成歌剧、交响曲、芭蕾舞剧、电影及电视作品。
 
[[法国]][[作曲家]][[古诺]]曾将此剧谱写为歌剧,音乐剧《西城故事》亦改编自该剧。[[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有《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作曲家[[普罗高菲夫]]则为该剧编写[[芭蕾舞]]乐曲,均获得大众的喜爱。
 
而1996年电影版名为《罗密欧与茱丽叶 后现代激情篇》由[[好莱坞]]艺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及[[克莱尔·黛恩斯]]主演,于1997年[[柏林]]影展获得多个奖项。
 
2001年,法国音乐家[[Gerard Presgurvic]]独力将本剧改编成法文音乐剧,[[巴黎]]首演之后就陆续在世界各地巡回,2007年四月曾到[[台北]]表演,又将于2008年到[[香港]]和中国大陆演出。
 
另有电视动画版,由[[日本动画公司]]GONZO负责制作,于2007年4月4日播放。
 
==作品评价==
 
法国作家[[雨果]]:它写的是“黎明的爱”。
 
俄国诗人[[普希金]]:“除了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两个莎士比亚妩媚描述的令人心醉的创造物之外,全部悲剧中最精彩的人物,就是文雅、情深、高贵而好争论的茂丘西奥——一个当代年轻骑士的典范。诗人选取他作为[[意大利]]人的代表,而意大利人就是当时[[欧洲]]最时髦的民族,号称16世纪的法国人。”
 
中国[[翻译家]][[朱生豪]]:“《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悲剧,也是继《所罗门雅歌》以后最美丽悱恻的恋歌。这里并没有对于人性进行深刻的解剖,只是真挚地道出了全世界青年男女的心声,爱情不但战胜了死亡,并且使两族的世仇消弭于无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它无疑是一本讴歌爱情至上的喜剧”。
==配图==
129,2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