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民主主义

增加 2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新民主主义 革命 ''' 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 [[ 无产阶级 ]] 领导的 [[ 资产阶级 ]] 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 —18 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 [[ 封建专制主义 ]] 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0-1919 —919 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 [[ 小资产阶级 ]] 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 —1949 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 [[ 人民大众 ]] 的、反对 [[ 帝国主义 ]]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中文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内容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 [[ 五四运动 ]] 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0年1月,毛泽东在其著作《新民主主义论》<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617/c85037-28452462.html 民国知识界言说中的《新民主主义论》],人民网,2016-06-17</ref>中,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社会经济超出预料的大发展使得毛泽东作出新的理论思考和决策,改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步骤的提出,即从现在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 中国共产党领导 ]]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和地主买办势力的集中代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反对封建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 土地革命 ]] 时期 ——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 抗日战争 ]] 后,我们党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 解放战争 ]] 后,共产党实行了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 [[ 土地制度 ]] ,实行 [[ 耕者有其田 ]] 的土地制度,并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而取得了反封建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这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对象。中国的小资产阶级是 [[ 劳动者 ]] ,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之,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最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 [[ 民族工商业 ]] ,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 [[ 经济建设 ]] 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 [[ 民族 ]] [[ 科学 ]] 的大众的文化。
==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社会主义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二者的联系是从 [[ 国际环境 ]] 和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趋势来看,从领导者的奋斗目标来看,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基本经验==
1、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以 [[ 工农联盟 ]] 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2、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 [[ 国营经济 ]] 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 [[ 公私兼顾 ]] [[ 劳资两利 ]] [[ 城乡互助 ]] [[ 内外交流 ]] 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说确认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四面八方”政策则是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他关系的准则。它们符合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所形成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理论与政策。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ref>[https://new.qq.com/omn/20180310/20180310G0TG0V.html 学毛选之《井冈山的斗争》],腾讯网,2018-03-10</ref>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 [[ 工农武装割据 ]] ”的思想。其内涵是在中共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统一战线==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革命阶段里,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1、 [[ 国民革命 ]] 时期(1924 —1927),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将国民党被改组为 [[ 工人 ]] [[ 农民 ]]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是 [[ 陈独秀 ]] [[ 共产国际 ]] 代表 [[ 马林 ]] 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主张。这种观点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过低地估计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其实质是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2、 [[ 土地革命战争 ]] 时期(1927 —1935 ),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由于对革命道路的错误估计,中共领导人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建立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3、 [[ 抗日战争 ]] 时期(1937 —1945 ),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 [[ 抗日战争 ]][[ 民族统一战线 ]] ,但不包括以 [[ 汪精卫 ]] 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阵营。
4、 [[ 解放战争 ]] 时期(1945 —1949),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统治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党的建设==
1、 [[ 中国共产党 ]] [[ 中国工人阶级 ]] 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他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民主革命 ]] 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 [[ 农民 ]] 和其他 [[ 劳动者 ]] ,也有不少来自 [[ 知识分子 ]] 和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毛泽东创造性的解决了在 [[ 农村 ]] 和战争环境中,在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村的情况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 [[ 工人阶级先锋队 ]] 性质的重大问题。这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直到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1935年12月,党在 [[ 陕北 ]][[ 瓦窑堡 ]] 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工人、雇农入党,形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纠正了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此后,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并始终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发刊词》中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ref>[http://www.sohu.com/a/240739313_754339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项"关键工程"] ,搜狐,2018-07-12</ref>。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辛亥革命 ]] 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 [[ 自由 ]] [[ 民主 ]] [[ 独立 ]] [[ 统一 ]] 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视频==
250,7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