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清

移除 4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沿革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雍奴县更名武清县。
关于"武清"[[ 两字的由来]] ,据《郡县释名》中解释:"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何谓"武功廓清"?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自唐开元初至天宝元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创建的盛唐时期。在此之前,[[武则天]]掌政,雍奴县及幽州(北京)广大地区,常受到塞北契丹族、奚族、突厥族等侵扰,连年战乱,百姓无安宁之日。27岁的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改革武则天时期的种种弊端,一面加强边塞的防御力量,用军事功绩去摧陷廓清,荡涤邪恶,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一面发展生产,疏浚运河,使中国南北经济大动脉畅通。江南的稻米、丝竹、茶糖及百物经运河于海上运到天津,再经潞河、蓟运河运抵幽州及边塞重镇。同时,塞北的耕牛、战马、皮革、药材,雍奴县盛产的鱼、盐、铁、枣、栗、缯布等也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长安和江淮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区汉民族与边塞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这一盛世长达40多年。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忆昔》诗中描写道:"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男耕女桑不相失" 。意为官仓、民仓都很丰实,国泰民安,远行千里不带寸兵。
天宝元年,[[唐明皇]]彻底废除了全国十大边镇的都督府和大都督府,新设置了集军权、政权、财权于一身的节度使(为14年后的安史之乱种下了祸根)。是年,朝廷规划区域,把全国一百多个不稳定的县名重新命名,雍奴县更名武清县。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