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尖草坪区

增加 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位于[[太原盆地]]的北端,太原城区之北,东与[[阳曲县]][[尧子尚]]村相连,南与[[万柏林区]][[后北屯村]]接攘,西与[[下槐树]]交界,北与阳曲县[[杨家井村]]相邻;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全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拥有崛围山、汾河二库、冽石山等著名景点。
民国十六年太原建市前,大部属阳曲县地;1951年8月,太原市划为7个区,分属第三和第五区;1970年3月,撤销太原郊区建置,分置南、北两郊区,始有北郊区建置;1997年,设立太原市尖草坪区 <ref>[http://www.sohu.com/a/197575322_395087 长知识~太原各县区的来历] ,搜狐,2017-10-12</ref>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后,又分属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日本]] 投降之后,太原市分置内八区、外八区,今区境分属外三、四、五、六、七、八区和阳曲县。
1949年5月27日,太原并内八区、外八区16个区为8个区后,分属第七、第八区和阳曲县地。
1957年3月,以新城、万柏林及小店、晋源4个区置郊区,地又属郊区。
1958年7月,划郊区的[[ 南堰]] [[ 和平路]] 、万柏林、[[ 白家 庄]]4 庄4 个街道,成立[[ 河西区]] ,区境又分属河西区、郊区。
1970年3月,撤销[[ 太原郊区]] 建置,分置[[ 南郊区]] 、北郊区,始有北郊区建置。
1996年,北郊区辖柴村、上兰、向阳、阳曲4个镇,东社、小井峪、西铭、化客头、王封、马头水、柏板、西墕乡、小返、新城、中涧河11个乡,190个行政村,245个自然村,12个社区。中共北郊区委、北郊区人民政府机关驻柴村镇。
58,6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