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民主主义

增加 7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外文名''' New democracy
'''时 期''' 1919-1949年
|}
'''新民主主义'''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 [[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840 年— —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 年— —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内容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 [[ 中国共产党 ]] )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0年1月,毛泽东在其著作《新民主主义论》<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617/c85037-28452462.html 民国知识界言说中的《新民主主义论》],人民网,2016-06-17</ref>中,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社会经济超出预料的大发展使得 [[ 毛泽东 ]] 作出新的理论思考和决策,改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步骤的提出,即从现在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总路线==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 官僚资本主义 ]] 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农民 ]] 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 [[ 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具体对象==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 新民主主义国家 ]] 的国体和政体。 [[ 人民民主专政 ]]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社会主义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 [[ 私有财产 ]] 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二者的联系是从[[国际环境]]和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趋势来看,从领导者的奋斗目标来看,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基本经验==
* 1、坚持和把握 [[ 无产阶级 ]] 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 2、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 3、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 4、加强 [[ 无产阶级政党 ]] 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五种经济==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 [[ 国营经济 ]]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 合作社经济 ]] 、私人 [[ 资本主义经济 ]] [[ 个体经济 ]] 、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等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 [[ 民主主义经济 ]] 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5年),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由于对革命道路的错误估计,中共领导人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建立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 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但不包括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阵营。
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统治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党的建设==
1、[[ 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他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毛泽东创造性的解决了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在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村的情况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大问题。这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直到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250,8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