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甘蔗

增加 5,5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整地、开植蔗沟====
1、整地:
 
整地是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同时, 整地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 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
甘蔗整地甘蔗整地 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 
2、开植蔗沟
 
开植蔗沟使甘蔗种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
=== 常规蔗沟:=== 
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
 
抗旱高产蔗沟:
 
环山沿等高线开沟,深沟板土镇压,沟深40厘米,沟底宽25厘米,沟心距100厘米,用下沟的沟底潮土覆盖上沟的种苗。覆土6.6厘米,压实。
===施肥===
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所以在整个生长期中, 施肥量的多少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甘蔗的需肥量:
 
据研究,每生产1吨原料蔗,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 磷素(P2O5)1-1.5公斤, 钾素(K2O)2-2.5公斤。
 
2、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吸收总的趋势是苗期少,分蘖期逐渐增加,伸长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减少。
 
3、施肥原则:
 
根据甘蔗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制定出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适时分期追肥"。如果只施追肥,而不施基肥,则甘蔗容易长成:头重脚轻,上粗下细,容易倒伏。反之只施基肥,不施追肥,则后劲不足,形成"鼠尾蔗",影响产量。
 
重施基肥:
 
肥料主要是有机肥、磷、钾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甘蔗对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甘蔗对钾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占80%左右)。 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钾素可供后期所需。所以钾肥宜早施,量少时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时,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施用。
 
分期追肥:
 
按照甘蔗的需肥规律,追肥的施用原则可概括为"三攻一补、两头轻、中间重"。"三攻"就是攻苗肥、攻蘖肥、攻茎肥。"一补"就是后期补施壮尾肥。"两头轻"指苗期、伸长后期施肥量要少,"中间重"指伸长初期施肥量要多。
===下种===
1、精选种苗
 
块选:
 
选择大田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危害(尤其是绵蚜虫)的新植蔗作种。因为新植蔗生长后劲足,蔗梢中可溶性养分较多,蔗芽萌发力强。如果种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种。选好留种田后,应加强甘蔗生长后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播种后蔗芽萌发生长。
甘蔗选苗甘蔗选苗
株选:
 在砍收时进行株选。选择直立、茎粗、未开花的蔗株作种;剔除混的品种,以保证良种的纯度=== 留种长度:=== 
根据需要而定。种苗充足的留梢头苗30-50厘米; 种苗欠缺的留半茎作种;需要进行加速繁殖的良种则留全茎作种。留梢头苗作种时, 应把生长点(俗称鸡蛋黄)砍去,以免堆放期间生长点继续生长, 消耗养分或下种后只是顶芽芽长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长受到抑止,不能萌发成苗。
 
2、砍种
 
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种苗由于含蔗芽数目的不同而有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产上普遍采用双芽苗,很少采用单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于"顶端优势"的关系,一般上位芽先萌发, 上位芽萌发后会诱发生长素的产生,对下位芽的萌发起抑止作用。导致萌芽不整齐。这种现象,芽数越多越严重。
催芽方法较多,蔗区一般采用堆集法和堆肥法两种。 堆集法是把种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发热来提高堆内的温度,从而促使种苗萌发。效果较好的是堆肥法,具体做法是: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铺上一层大约10厘米厚的半腐熟的厩肥, 然后放一层20-25厘米厚的种苗,接着放一层厩肥, 再放一层种苗,如此堆3-4层,堆高大约1米,堆长和宽大约1.3米,在堆的四周盖一层10厘米厚的厩肥,再用稻草、蔗叶、泥浆或塑料薄膜覆盖, 以保持堆内的温度。堆肥湿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团为度。封堆后需要经常检查堆内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热乎但又不烫手为度。催芽程度以"根点突起,芽呈鹦哥嘴状"即可。注意避免"胡须根",催芽所需时间大约是3-5天。催过芽的种苗,下种时蔗田要保持湿润,如果土壤干旱, 已萌发的根和芽会失水干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甘蔗催芽
甘蔗催芽
4、下种期
下种量是合理密植的具体措施。下种量的多少要因气候、 品种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确定。一般来说,气温高,水肥条件好的,下种量可少一些,反之则多一些;茎细、直立的品种可密一些,反之则稀。
 折叠 ===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甘蔗的需水规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涝,总的需水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萌芽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 因此蔗田应分别保持"润--湿--润"状态。云南气候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长前期,需水量虽少, 但应加强灌溉。伸长期时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云南有80%多的蔗地没有灌溉条件。甘蔗不耐涝,蔗田积水会引起烂根,需及时排水。
甘蔗灌溉
甘蔗灌溉
 
5、剥叶和防倒
剥叶:随着蔗茎的伸长,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在甘蔗生长后期打去枯黄脚叶,有增产、促熟、增糖的作用。在湿热蔗区, 剥叶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气根和侧芽萌发对养分的消耗,减轻鼠害和病虫危害。不打脚叶的情况:由于打脚叶增加了蔗田的通透性,土壤水肥蒸发量大。 所以干旱地不宜打脚叶,以利保水防旱;留种田不宜打脚叶,保证蔗芽不受损伤。
==病虫防治==
甘蔗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甘蔗病害。病害一经发生,即使用药剂防治,收效亦不理想,因病原入侵组织内部,致使甘蔗首先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病理变化,然后才表现各种病症,而大多数杀菌剂无法进入甘蔗组织内部发挥作用。因此,甘蔗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旨在消除一切有利于病原生长、发育、繁殖、传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凤梨病
 
发病症状:
 
凤梨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萌发而造成严重损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主传播。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组织间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低温、高湿,长期阴雨天气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如粤糖64-395、华南56-12等;
 
2、选苗:选用无病健壮蔗苗、梢头苗等作种;
 
3、掌握下种适期,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盖;
 
4、种苗消毒、浸种处理: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种苗剥荚后用2%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清水浸种1-2天。
 
5、秋植采种及早春收砍宿根容易发生凤梨病引起败蔸,用2%石灰水或多菌灵、托布津1000倍液喷淋蔗桩
 
6、实行水旱轮作。
 
赤腐病
 
发病症状:
 
赤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蔗茎及叶片中脉。被害茎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茎纵剖时,可见蔗肉红色,中部夹杂与蔗茎垂直的白色圆形或长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受害蔗叶中脉初期呈鲜红色小点,迅速扩展为纺锤形,叶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秆黄色,边缘呈暗红色。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7℃。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
甘蔗赤腐病
甘蔗赤腐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在52°C温水中加50%苯莱特1500倍悬浮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52°C温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机汞剂中2-3分钟;
 
3、及时消灭螟虫;
 
4、甘蔗收获后,及时将病株、病叶烧毁。
 
黑穗病
 
发病症状:
 
黑穗病属真菌性病害。以蔗茎顶端部生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黑穗)为明显特征,其黑穗短者笔直,长者或卷曲或弯曲,无分枝。感病蔗种萌发较早,蔗株生长纤弱。叶片狭长,色淡绿,节间短。宿根蔗、分蘖茎和干旱、瘦瘠而管理差的蔗田发病较多。高温高湿,雨季或蔗田积水,旱后较多雨等,为本病发生的有利条件。传播媒介主要是气流。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苗消毒:用0.5%甲氧乙氯汞浸种5分钟,或用50-52°C温水浸种20分钟;
 
3、适当多施磷钾肥料以促使甘蔗早生快发;
 
4、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
 
5、实行轮作,发病区不留宿根;
 
6、不在发病区采苗。
 
白叶病、崁纹病、叶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么病,一律无药可医,只能整株拔除,烧掉,再好好祷告,祈盼不会传染开来,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发现,迅速扑灭。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种,不怕病害来袭。
 
 
 
 
== 參考文獻 ==
{{reflist}}
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