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甘蔗

增加 5,6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药用价值==
功效主治
甘蔗味甘、涩,性平,无毒。 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还可治呕吐反胃,宽胸膈。甘蔗与酒共食,生痰;多食,发虚热,引起鼻出血。烧灰存性,研末,小儿头疮白秃,频涂可愈。注意烧的烟勿入人眼,否则能使人视力下降。 治反胃: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日日细咽。 治小儿口腔溃疡:用甘蔗皮烧研,擦患处。 食疗作用 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滋阴润燥等功效;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呃逆,高热烦渴等。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5] 附方: 甘蔗莱菔汤: 甘蔗200g,鲜萝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萝卜烂熟,去渣取汁,随量服用。 源于《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芦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热除烦、解酒毒和化食下气之效。用于酒食过度,烦热面赤,呕逆少食。 甘蔗生姜汁: 甘蔗250-500g,生姜15-30g。分别切碎,略捣绞汁,和匀服用,或煎热服。可分3-4次服。 源于《梅师集验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姜下气止呕。蔗汁虽寒,姜汁虽温,但合用则性较平和。用于阴液不足,胃气上逆,反胃呕吐,或噎膈饮食不下。 蔗浆粱米粥: 甘蔗500g,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适量,煮成稀粥食。 源于《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润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热。用于脾肺不足,阴虚肺燥,烦热咳嗽,咽喉不利。 搭配宜忌 黄金搭档 甘蔗+白萝卜+百合:一同榨汁,常饮对气管炎、肺结核有辅助治疗作用。 甘蔗+牛肉:用甘蔗汁与牛肉制成的甘蔗牛肉丸,味道甜而不腻,又嫩又香,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烟酸及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素。 甘蔗+山药:咳嗽有痰者,可以将山药碾成泥取半碗,甘蔗榨汁取半碗,二者混合拌匀,隔水蒸熟后食用,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搭配误区 甘蔗-鱼笋:《本草纲目》记载:"甘蔗与鱼笋之类同食,皆不益人。"具体药理不明。 甘蔗-白酒:虽然甘蔗有解酒功能,但不能与白酒同食,同食易生痰。 甘蔗汁-葡萄酒:甘蔗如与葡萄酒同食,会降低机体对铜的吸收。== 參考文獻 经济价值== {{reflist}}甘蔗还可制成蔗糖酯、果葡糖浆等。 蔗渣、废蜜和滤泥等可制成纸张、纤维板、碎粒板、糠醛、饲料、食用品培养基、酒精、干冰、酵母、柠檬酸、赖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 蔗梢、蔗叶、蔗渣糠、废糖蜜或酒精废液作牛、羊等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把糖蜜、滤泥掺到谷物类饲料中可制成颗粒饲料;糖厂排出的废渣、废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 延伸阅读 == *[http://kplant.biodiv.tw/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E8,中国则占80%9B%87%E7%9A%AE%E6%9E%9C/%E8%9B%87%E7%9A%AE%E6%9E%9C.htm 認識植物-蛇皮 以上。糖是人类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 ] 認識植物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A3QN9HhyU 果皮像蛇皮一样 、饮料等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 水果 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 看着就非常瘆 对提高 民的生活、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你真 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 敢吃吗?]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QoCuv4D4c 【減肥神器】高纖低卡蛇皮果外形似屎食落似荔枝] YouTube*{{cite journal|title=Changes in the Volatile Compounds and in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http://kplant.biodiv.tw/%E8%9B%87%E7%9A%AE%E6%9E%9C/%E8%9B%87%E7%9A%AE%E6%9E%9C.htm of Snake Fruit (''Salacca edulis'' Reinw) Cv. ''Pondoh'' during Maturation| journal=J. Agric. Food Chem.| volume=50| issue=26| pages=7627–7633| year=2002| doi=10.1021/jf020620e| author=Supriyadi; Suhardi; M. Suzuki; K. Yoshida; T. Muto; A. Fujita; and N. Watanabe| pmid=12475281}}地位和作用。
==甘蔗文化==
===甘蔗奇缘===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柘"和"蔗"的读音可能来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纪(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如真腊、占城、三佛齐、苏吉丹也普遍种甘蔗制糖。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部下一位将领曾说印度出产一种不须蜜蜂就能产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纪伊朗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不朽的灵魂)(Khosrau I Anushirvan)将甘蔗引入伊朗种植。8到10世纪甘蔗的种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后来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带到了美洲。
===杂交历史===
自1953年在海南建立杂交育种场以来,中国大陆各地甘蔗科学研究单位相继开展了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和研究,迄今已育成100多个甘蔗品种供生产使用,推动了中国蔗糖事业的发展。如广东的粤糖57-423、86-368,广西的桂糖11号、桂15,福建的闽糖70-611,云南的71-388、89-151等。1998-1999年全国面积最大的五个品种为:桂糖11、新台糖10号、选三、粤糖63-237、新台糖16,分别占全国总面积21.04%、9.27%、8.72%、6.77%和6.53%。甘蔗育种需要有性杂交,而繁殖则是无性繁殖。品种内的每株甘蔗都是相同的基因型,除非偶然发生突变,否则非常一致。世界各国育成的品种大多是3-5个甘蔗原种的杂交后代,继而进行品种间杂交和回交育成,基本上是同质遗传型组成品种的再组合,故导致甘蔗品种近亲繁殖,遗传基础狭窄,血缘相近,致使近30年来甘蔗育种在产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难有较大突破。因此,世界甘蔗育种界十分注重甘蔗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以期扩大血缘,丰富遗传基础,创造有突破性的亲本材料和优良品种。
发明与传说
李时珍说:蔗,是脾之果。蔗浆甘寒,能泻火热。如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自古以来就知道蔗浆消渴解酒。前人只知酒与蔗共食可生痰,难道不知它还有解酒除热之功效吗?又说沙糖能解酒醉,殊不知即已经煎炼,便能助酒为热,与生甘蔗浆的本性完全相反了。据晃氏《客话》讲:甘草遇火则热,麻油遇火则冷,甘蔗煎糖则热,煮水成汤则冷。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