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紅茶

增加 1,113 位元組, 4 年前
台灣紅茶歷史
<ref>https://kknews.cc/culture/e8b4o3n.html 最全的台灣紅茶介紹,有哪款你想嘗嘗的嗎?[[每日頭條]]</ref>
=台灣紅茶歷史=
  清•康熙三十六 (公元1697年)郁永河所著《番境補遺》中記載。在水沙連(今埔里、魚池一帶)山區有丈高的野生茶,漢人用其焙制茶葉。台灣開始有規模製造紅茶是在日本強占 台灣 之後,最初主要是為了供給日本國內需要。1903年,日本人在今桃園埔心設立制茶試驗場, 開始 試製紅茶。1906年正式投 ,1908年便 口到土耳其、俄國。1910年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成立。1928年,三井合名會社成立,設置了新式的機械制茶廠,全力發展紅茶,台灣紅茶才逐漸發展起來。台灣早期以栽種小葉種紅茶為主,1917年日本人從印度引進了不同品種的大葉種阿薩姆茶種,在南投縣的蓮華池育種,分 有風 在埔里、水裡、魚池等地區試種,結果發現日月潭的栽培環境與印度阿薩姆茶區相仿,茶樹試種的效果良好,茶湯色紅艷。 道醇厚,茶品送到倫敦茶葉拍賣市場,得到很高的評價,成為日本官員拿來送給高官達貴的頂級茶品,甚至是天皇御用 '貢品。<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bobyz9.html</ref>
日月潭是臺灣阿薩姆紅茶主要產地。日治時代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臺灣總督府農業部由印度阿薩姆省購進優良茶籽,分送平鎮茶業試驗支所、林口庄茶業傳習所、日本九州本土及魚池庄蓮華池藥用植物試驗地試播。前三者試驗失敗,蓮華池的 Jaipuri、Manipuri、Kyang 等 Assam 大葉種品系則成長良好。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引進茶種開始在臺中州新高郡魚池庄試種,茶樹種植在海拔600~800公尺坡向多變土壤肥沃的魚池盆地中,自然條件優越,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常有雲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茶葉經採摘試製後送到倫敦參加評鑑,獲得「香氣佳,具有過去臺灣茶所沒有的特質」的評語。因試驗成果卓著,於是在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正式成立魚池紅茶試驗支所,以發展臺灣中南部紅茶之生產為主要任務。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由泰國移植 Shan 種、昭和十五年(西元1940年) 從緬甸邊境引進 Burma 品種製造紅茶,也從此開啟魚池紅茶產業的發展<ref>https://www.tres.gov.tw/ws.php?id=1568</ref>
 
=台灣紅茶分布地區及特色=
* [[阿里山紅茶]]
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