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沁河

增加 8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沁河11.jpg|有框|右|<big>沁河</big>[http://f.01ny.cn/forum/201210/05/234830za2qkbzywq5kp5uy.jpg 原图链接][http://36.01ny.cn/forum.php?fromuid=149429&mod=viewthread&tid=2520854 来自光影中国 的图片]]]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自北向南流经山西高原的[[沁源县]]、[[安泽县]]等地。于[[晋城市]][[沁水县]]、[[阳城]]县润城镇进入[[太行山]]区,经晋城市郊区后,出山西省境,东南流入[[河南省]]境,至[[济源市]][[五龙口]]出山后,流入平原,东流经[[沁阳县]]、[[博爱县]]、[[温县]],在[[武陟县]]城南方陵村注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全长485公里 <ref>[http://www.sohu.com/a/276440642_755852 问道寻缘|山西的八条主要河流] ,搜狐网,中式营造,2018-11-19 15:02</ref>
==历史起源==
===河南省境===
济河,发源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处,有二源,一出济源[[济渎庙]],一出龙潭。二水在济源程村合流,东流至沁阳柏香后分为二支,一支东南流为[[猪龙河]],是济河主流,流经[[温县]]于坨村入黄河;另一支流入[[沁阳县]]城,流至[[龙涧村]]入[[沁河]]。[[济河]]常年流量在1.5立方米/秒左右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11/15/99076_801036716.shtml 黄河支流],个人图书馆</ref>
==地貌地形==
沁河流域经过沁潞高原,穿太行山,自济源五龙口进入冲积平原。流域边缘山岭海拔高程多在1500米以上,中部山地海拔高程约1000米。流域内石山林区占流域面积的53%;土石丘陵区占流域面积的35%;河谷盆地占流域面积的10%,冲积平原区占流域面积的2%,分布于济源五龙口以下,有灌溉之利,亦有洪灾威胁 <ref>[http://www.yrcc.gov.cn/hhyl/hhgk/hd/sx/201108/t20110814_103450.html 主要支流],黄河网,2011年08月14日</ref>
==经济文化==
相传三国时,[[司马懿]]要从山西调运粮草兵士到京都[[洛阳]]。山西与洛阳之间有太行山阻隔,唯一可供选择的只有沁河河谷。沁河有水,却无法行船,只好在崖壁之上依崖凿孔,插梁架板,修筑了一条近百公里长的栈道。沁河[[古栈道]]在济源境内长达36公里,大致可分为[[马鞍山]]区、张庄对岸区、[[司马懿藏兵洞]]区、和滩区、1号石门区、[[紫柏滩]]区等6个文物保护区,栈道壁孔多达140余处。也许是为了纪念司马懿开凿沁河栈道之功,在马鞍山区古栈道石崖上,离沁河水面10米处刻有一尊司马懿石像。另外,这里还有司马懿藏兵洞、司马懿钓鱼台等遗迹。在沁水湾附近的两岸流域,还留存有[[化城寺]]遗址、[[枋岩书法遗存]]、[[裴休洞]]、[[裴休祖]]茔、[[荆浩]]墓、[[盘谷寺]]、[[袁公祠]]等历史文化遗存,有着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ref>[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0-11/03/content_409808.htm “利泽豫北五龙口”系列之三 司马懿沁河岸边修栈道],大河网</ref>
==水文特征==
沁河沁阳、武陟一带灌溉工程相传始于秦代,名为秦渠。[[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河内郡野王县(今沁阳县)典农中郎将[[司马孚]]重整引沁灌溉。唐宝历元年(825年)河阳节度使[[崔弘礼]]“治河内秦渠,灌田千顷”,大和七年(833年)河阳节度使温造修坊口堰,引沁水灌“济源、河内、温县、武德、武陟五县田五千余顷”。此后,沁河灌渠有盛有衰,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沁河灌溉事业有更大的发展。共建水库5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博爱县北境丹河青天河水库),小型水库4座,总蓄水0.2263亿立方米。1987年沁河两岸(包括丹河)有引水涵闸54座,其中48座为50年代以后所建。涵闸总引水能力达150立方米/秒,主要灌区在沁河者有[[广利]]、[[界沟]]、[[白马沟]]和[[亢村]],在丹河者有丹东与丹西 <ref>[http://www.sohu.com/a/15354101_125099 焦作:美丽沁河夏收忙] ,搜狐网,客居乡村,2014-06-21 23:12</ref>
===广利灌区===
改道工程于1981年开工,1982年完成防洪主要工程,1984年汛前全部完成。
其间,1982年8月2日,沁河小董站发生4130立方米秒的超标准洪水,这是1895年以来最大一次洪水,当地群众10万人上堤抢修子埝,保住了堤防安全,起到局部改道的应有作用 <ref>[http://m.sohu.com/a/287335620_119854 回忆改革开放初期的杨庄改道工程],搜狐网,口述丨杨汉昌,整理丨杨保红</ref>
===沁河滞洪区===
==参考 资料文献==
[[Category:680 中国地理类志]]
246,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