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太湖

增加 5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太湖.jpg|有框|右|<big>太湖</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379646398&di=553d6fe0cffff9699ade96e25f55d5a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bdb3.bendibao.com%2Fsuzhoubdb%2F20158%2F14%2F20150814142640_21893.png 原图链接][http://suzhou.bendibao.com/tour/2015814/55238.shtm 来自本地宝 的图片]]]
''' 太湖 '''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行第三,位于 [[ 江苏省 ]] 南部和 [[ 浙江省 ]] 北部交界处,而在行政区划上几乎完全属于江苏省[1] ,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位于 [[ 苏州市 ]] ,有“包孕吴越”之称。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江苏省境内的是苏州(吴中区、吴江区、虎丘区、相城区)、 [[ 无锡 ]] [[ 滨湖区 ]] [[ 新吴区 ]] [[ 宜兴市 ]] )、 [[ 常州 ]] (武进区)。浙江省境内的是湖州。 [[ 太湖 ]] 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具体位置==
太湖位于 [[ 长江三角洲 ]] 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 [[ 宜兴 ]] ,东近 [[ 苏州 ]]
太湖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太湖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潟湖说====
是由于大江淤积而导致了太湖的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太湖、 [[ 阳澄湖 ]] [[ 淀山湖 ]] 等湖群原先是与海相通的大海湾,由于 [[ 扬子江 ]] [[ 钱塘江 ]] 向东延伸与反曲,致使部分海面被环抱于内遂成内海,两侧诸山水流不断注入,冲淡了其内海的水成为淡水湖。
====构造说====
====河流淤塞说====
在距今2万至1.5万年的第四纪更新世末玉木冰期时,海水东退,古太湖海湾消亡,太湖地区与东海陆架相连,成为广袤的古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原植被为温带草原或疏林草原。全新世中期(距今7500-2500年),随着气候转暖,海面回升到今海平面附近。由于长江和钱塘江沙嘴的形成,太湖平原成为大型集水洼地。西部山区原向 [[ 东北 ]] 注入长江的 [[ 荆溪 ]] 和东流入海的苕溪等,因河流下游被淹,比降减少,入 [[ 海河 ]] 道宣泄不畅,河泥沙淤积严重,而改道汇集于这碟形洼地中。海潮倒灌及平原地下水位抬升,致使低洼地积水沼泽化,形成分散的小型湖泊群。各个小湖泊面积逐渐扩大而汇成大湖。加上后来东岸出湖河道渐趋淤塞,湖水蓄积量的增加及湖中风浪潮流对湖岸的侵蚀,湖面面积进一步大,遂成现今的太湖。
====火山喷爆说====
通过对太湖三山岛数年采样鉴定、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发现并确证火山的存在:在三山岛存在喷爆角砾岩、原生二次喷发的凝灰角砾岩与弱熔结玻屑凝灰岩等。三山岛的北部和西部遍布火山角砾岩,火山喷爆的火山弹,并且都已硅化成 [[ 燧石 ]] [[ 玉髓 ]] [[ 玛瑙 ]] 等在东泊小山发现一条火山喷爆的地质剖面,喷发时代为5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火山活动是其深部岩浆活动的结果。岩浆火山活动降低了太湖及其周边的地下热压与容重,产生负压,其结果带来该地区新生代缓慢的沉降,太湖及其周边大小诸湖都为同源同因的火山喷爆而成的地面沉降湖。
====陨击说====
这一学说又分“陨石撞击成因说”和“彗星爆炸成因说”两种。
[[ 陨石 ]] 撞击说认为:距今5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从北东方向撞击地面,造成相当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冲击,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陨石坑,即现在的太湖。
[[ 彗星 ]] 爆炸成因说认为:在4800年前,一颗直径50公里的相当于一个超级大雪球的彗星,从东北向西南砸向太湖地区并在上空爆炸分裂成许多颗后,撞到地面,大的一颗撞击形成太湖,其余则撞向太湖四周形成一些小的湖泊。并造成太湖四周大量散落的铁疙瘩一类的陨击物质。
[[ 南京大学 ]] 地球科学系最新研究成果:确定石湖石棍为陨石,太湖为陨石冲击坑。冲击溅射物是指冲击成坑作用中被抛射到空中再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边地区的受冲击而变质的陆源物质。太湖冲击溅射物主要分布在石湖和太湖湖底较硬的黄土层之上的淤泥层中,说明太湖冲击坑建设物形成于全新世一万年之后。
===境域变化===
[[ 春秋战国 ]] 以前,太湖地区原是陆地的冲积平原。唐代湖水可达 [[ 吴江塘 ]] 岸。
洞庭东山和西山原为湖中两大岛屿,后因东山与木读间泥沙淤积,滩地扩展,至 [[ 清代 ]] 中期,岛与沙洲相接,使东太湖成为太湖的一大湖湾。近一二百年来,因东太湖东岸和西北岸淤积加甚,加之围垦湖滩地,东太湖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狭长见阻水严重的浅涸湖区。近代太湖的变迁以东太湖地区最为突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湖及其周围湖群,因围湖种植和围湖养殖,湖泊面积减少13.6%,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湖荡有165个,合计面积161平方公里。其中以太湖、隔湖最为突出,太湖西北的 [[ 马迹山岛 ]] 因围湖造田已与陆地相连。隔湖的北、东、南面因加速围湖,使原有湖面大为缩小。
==水系组成==
===湖区概况===
太湖湖水面积2338㎞²,湖面形仪西突的新月,西南部湖岸平滑呈圆弧形,东北部湖岸曲折多湖湾、山甲角。湖泊长68公里,最大宽度56公里。因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一些岛屿分别与东、西庭山连体,近岸的则与湖岸相连成半岛,现尚存大小岛屿48座,以西洞庭山面积最大,为75㎞²。[5]
====上游水系====
太湖上游集水面积1.9万平方公里,古有 [[ 苕溪 ]] [[ 荆溪 ]] 两大水系汇水入湖,至今变化不大。苕溪水系源于浙江省 [[ 天目山 ]] 地,以东、西苕溪为大。荆溪水系源于宜 [[ 溧山 ]] 地和 [[ 茅山 ]] 东麓,可分为 [[ 南溪 ]] 水系、 [[ 洮滆湖 ]] 水系、江南运河水系,向东注入太湖。各水系间有南北向调度河道。 [[ 江苏省 ]] 境内湖西地区在 [[ 江南运河 ]] 以北截水入江后,入湖水系流域面积为6081㎞²。
=====南溪水系=====
[[File:南河.jpg|有框|右|<big>南河</big>[http://www.jjsy.org.cn/uploadfile/2017/1220/20171220010630260.jpg 原图链接][http://www.jjsy.org.cn/html/n/c1220138864.html 来自经济视野网 的图片]]]
主要河道有 [[ 胥河 ]] (原称胥溪河)、 [[ 南河 ]] [[ 南溪河 ]] 。胥河西通固城湖,连接太湖水系与水阳江水系,明代建有东坝、下坝将其堵断,下坝以东经定埠于河心乡 [[ 王家渡 ]] [[ 溧阳县 ]] 接南河,全长30公里。南河旧称胥溪,民国期间又称宜溧运河,建国后称南河,西起淳溧交界至宜溧交界渡济桥,全长45.5公里,沿线汇 [[ 梅渚河 ]] [[ 大溪河 ]] [[ 溧戴河 ]] (俗称戴埠河)等。
南溪河从宜溧交界渡济桥经徐舍入西氿,过 [[ 宜兴县 ]] 城入东氿,于大浦注入太湖,全长42公里,先后有 [[ 厔溪河 ]] [[ 桃溪河 ]] [[ 中河 ]] [[ 蠡河 ]] 等汇入。建国后,在大溪河、 [[ 戴埠河 ]] 、厔溪河上游兴建4座大、中型水库。大溪河上承大溪水库(库容1.71亿立方米)、前宋水库(库容1596万立方米)。戴埠河上承沙河水库(库容1.09亿立方米)。厔溪河上承横山水库(库容1.02亿立方米)。
=====洮滆湖水系=====
位于 [[ 江南运河 ]] [[ 南河 ]] [[ 南溪河 ]] 之间,西承茅山东麓来水,经 [[ 洮湖 ]] [[ 滆湖 ]] 调蓄后东注太湖。洮湖又名 [[ 长荡湖 ]] ,跨 [[ 金坛 ]] [[ 溧阳 ]] 两县,面积90平方公里,湖容积1亿立方米。滆湖跨武进、宜兴两县,面积164㎞²,湖容积2.1亿立方米。洮湖西部入湖河道,主要有 [[ 通济河 ]] [[ 北河 ]] 。出洮湖有湟里河、北干河、中干河东流入滆湖。另有 [[ 夏溪河 ]] [[ 扁担河 ]] ,从西北侧流入滆湖。出滆湖有太滆运河、漕桥河、殷村港、湛渎港等注入太湖。
各水系之间的南北向分洪、 [[ 引江 ]] 、通航调度河道,江南运河与南河、南溪河之间有 [[ 丹金溧漕河 ]] [[ 赵村河 ]] [[ 孟津河 ]] [[ 武宜漕河 ]] 等。洮滆湖与江南运河之间有 [[ 新鹤溪河 ]] [[ 锡溧漕河 ]] 等。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
====下游水系====
太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江苏省最大湖泊,古称 [[ 震泽 ]] ,又名 [[ 笠泽 ]] 。湖区南缘位于江浙两省的分界线上,湖泊面积2338㎞²,一般湖底高程1.10米左右。多年平均水位3米左右,湖容积48.7亿立方米。在水位4米时,湖容积73亿立方米。在水位4.5米时,湖容积85.25亿立方米。太湖古有进出河道260多条,西北方向有荆溪百渎,西南方向有苕溪七十四,均为入湖渎;东南方向有震泽七十二港有进有出;东面有吴江十八港,为出湖港浦。
由于多年淤积和人工改道, [[ 滨湖河 ]] 港已不到200条。沿湖在东晋建有荻塘,唐宋建有吴江塘路等河湖分隔工程。
1958年兴建了部分 [[ 太湖环湖 ]] 大堤,1977年进行续建太湖大堤(又称太湖控制线)。
太湖环湖岸线全长410公里,其中 [[ 江苏 ]] 境内岸线长350公里,扣除山丘地区,环湖大堤长243公里,分湖东大堤和湖西大堤。
湖西大堤,自无锡县直湖港向西,沿湖至浙江省吴兴县东西苕溪出,长58公里;湖东大堤,自无锡县梁溪向东,沿湖经胥向南,穿 [[ 太浦河 ]] [[ 江浙省 ]] 界至吴兴,长185公里。
太湖下游的入江入海通道,古有 [[ 吴淞江 ]] [[ 东江 ]] [[ 娄江 ]] ,统称太湖三江,分别向东、南、北三面排水。8世纪前后,东江、娄江相继湮灭。
从11世纪开始,吴淞江也很快淤浅缩狭。上游来水汇入太湖以后,经湖东洼地弥漫盈溢分流各港浦注入长江。
[[ 永乐 ]] 元年(1403年),在 [[ 上海 ]] 县东开范家浜,上接 [[ 黄浦江 ]] ,下通 [[ 长江 ]] 。不到半个世纪,黄浦江冲成深广大河,成为太湖下游排水的主要出路,吴淞江淤塞为黄浦江支流。
[[File:淞江.jpg|有框|右|<big>淞江</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386309337&di=f02fb372119e75542f049b7276aff793&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photoblog%2F1106%2F14%2Fc1%2F7997428_7997428_1308039627343.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115818.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1958年,开挖太浦河,上接太湖,下接黄浦江。黄浦江在米市渡以上有三支,北为 [[ 斜塘 ]] [[ 泖河 ]] [[ 拦路港 ]] ,与 [[ 淀山湖 ]] 相通;中为园泄泾,上接 [[ 俞汇塘 ]] ;南为 [[ 泖港 ]] ,承杭嘉湖来水。米市渡以下至吴淞,长113公里。
江苏省境内湖东洼地汇水入 [[ 黄浦江 ]] ,太浦河以北称淀泖水系,太浦河以南称 [[ 浦南 ]] 水系。在 [[ 江南运河 ]] [[ 浏河 ]] 以北地区,按地势高低,分为 [[ 阳澄水系 ]] [[ 澄锡虞水系 ]] [[ 湖西沿江水系 ]]
=====淀泖水系=====
包括太湖以东、娄江至 [[ 沪宁铁路 ]] 以南、 [[ 太浦河 ]] 以北地区,面积1500平方公里。区内湖泊密集,水网纵横,相互沟通。淀泖湖群主要有 [[ 淀山湖 ]] [[ 澄湖 ]] 及其周围的 [[ 元荡 ]] [[ 白蚬湖 ]] [[ 长白荡 ]] [[ 白莲湖 ]] [[ 金鸡湖 ]] [[ 独墅湖 ]] 等,主要河流有 [[ 吴淞江 ]] [[ 急水港 ]] [[ 牛长泾塘 ]] [[ 八荡河 ]] 等。
吴淞江蜿蜒曲折横穿北部,西起吴江县松陵镇北瓜泾连通太湖,向东北流经 [[ 吴县 ]] [[ 昆山 ]] ,入上海市称苏州河,在外白渡桥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江苏省境内长81.9公里)。北岸众多河港与独墅湖、金鸡湖、娄江、浏河连接,南岸众多河港与澄湖、淀山湖相通。澄湖面积45平方公里,湖容积0.8亿立方米,承西面和北面来水向东南泄入淀山湖。淀山湖面积67㎞²,湖容积1.3亿立方米,除澄湖来水外,西有急水港汇入,出湖主要河道除拦路港外多被堵断。澄湖与淀山湖之间有 [[ 明镜荡 ]] [[ 长白荡 ]] [[ 白莲湖 ]]
=====浦南水系=====
北界 [[ 太浦河 ]] ,南与 [[ 杭嘉湖 ]] 平原相连,面积553㎞²。区内除太浦河外,有江南运河、塘、澜溪塘。太浦河西起吴江县时家港接通太湖,汇入黄浦江,长57.5公里。自1958年起,几经开挖,江苏省境内40.5公里已通流,下段17公里基本未开挖。沿线串连 [[ 蚂蚁漾 ]] [[ 桃花漾 ]] [[ 汾湖 ]] [[ 马斜湖 ]] [[ 钱盛荡 ]] 等大小湖荡,并在平望与江南运河平交,是排泄太湖洪水入黄浦江的主要河道。
=====阳澄水系=====
位于 [[ 望虞河 ]] 以东, [[ 娄江 ]] [[ 浏河 ]] 以北,面积2537㎞²。区内娄江、浏河、 [[ 杨林塘 ]] [[ 七浦塘 ]] [[ 白茆塘 ]] [[ 常浒河 ]] 等河流自西向东排水入江,盐铁塘由西北向东南贯通诸河。盐铁塘以东,为沿江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盐铁塘以西有阳澄湖群,地势低洼,河网稠密。阳澄湖面积113平方公里,湖容积3.2亿立方米,四周分布着 [[ 昆承湖 ]] [[ 盛泽荡 ]] 、巴城湖、傀儡湖、鳗鲡湖等湖荡。
娄江为古代太湖三江排水之一,从苏州市娄门,东经昆山入海,8世纪前后湮废。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修建至和塘,经多次浚河筑堤后,从刘家港出海。明弘治年间改称娄江。建国后,1958年拓浚浏河工程时,以昆山草芦村为娄江与浏河分界点。
250,6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