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太湖

增加 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文化传说==
[[File:中国治水祖师夏禹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jpg|有框|右|[http://www.lanzhou.cn/pic/003/000/813/00300081374_dd0efa28.jp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9LUSA320523SVM0.html 来自网易号 的图片]]]
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治水祖师[[夏禹]]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广为三万六千顷。
===林屋山===
 
[[File:中国治水祖师夏禹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jpg|有框|右|中国治水祖师夏禹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http://www.lanzhou.cn/pic/003/000/813/00300081374_dd0efa28.jp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9LUSA320523SVM0.html 来自网易号 的图片]]]
位于西山镇东北部,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大禹治水期间,大禹就在此留下过足迹,《吴地记》载“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水”。石公山,位于西山东南角,因山前原有巨型太湖石,状若老翁,故名“石公”。“石有族聚,太湖为甲”,唐代就已闻名天下的“花石纲”就采于此地,并留下了“联云障”等遗迹。山腰南部,四角翘飞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顺治御书“敬佛”石碑而得名,作为镇山之宝。“御墨亭”三字由[[溥杰]]所书。“归云洞”三字为明代[[严瀓]]草书,[[徐纲才]]楷书“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
2009年[[南京大学]]的[[王鹤年]]、[[谢志东]]以及[[钱汉东]]教授找到陨石所撞击而形成之证据,经过分析确证在太湖沉积淤泥中发现的各种奇石与石棍,保留了明显的冲击溅射特征,显示其形成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等阶段,最终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同时,溅射物表层结构保留了气流刻蚀纹,并有熔珠和铁质熔壳;溅射物铁质熔壳内包裹有[[石英]]、[[长英质]]等冲击形成的粉尘。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251,3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