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桂剧

移除 33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桂剧大约发端于[[ 明代中叶]] ''' 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 ,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37]]。
明末清初,昆山、弋阳和乱弹等腔已流行于桂林一带。
清乾隆年间,又有湖南祁阳班频繁到桂林演出。<ref>[https://v.qq.com/x/page/h0694447ujk.html 本视频暂无弹幕,前方安全!3730次播放分享下载手机看举报热评登录后可以参与弹幕 发表广西简称“桂”?“桂”字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由来呢?]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8年</ref>
清道光年间,成立最早的桂剧班社,有唱多种声腔的三合、三庆等名班,之后又有瑞华、老仁和、上升、卡斌、锦华等班。
1912年,第一个桂剧女科班福珍园创办,后来又培养了一大批女演员,尤其是和园甲、乙两个女科班对桂剧发展影响较大。之后男女科班达30多所,为桂剧培养了不少人才。
 
==代表剧目==
[[File:桂戏3.jpg|thumb|500px|有框|右|桂林 毛艳春[https://www.zcool.com.cn/work/ZMzE2MDI3NDQ%3D.html/ ]]]
''' === 传承价值'''===
桂剧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800多出传统剧目,是桂林地方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桂剧在新的时期里将更努力创新,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传承 === 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桂剧已陷入濒危境地,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民间演出[[举步维艰]],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正日渐淡化,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掘抢救保护桂剧,使这一濒临消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
==荣誉表彰==
1952 ·1952 年,尹羲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因扮演《拾玉镯》中的孙玉姣,获得一等演员奖。
1952 ·1952 年,谢玉君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获得个人表演二等奖。
1952 ·1952 年,刘万春和秦志精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获得个人表演三等奖。
==濒危状态==
由于各种原因,桂剧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传统流失、人才奇缺、技艺失传、城乡演出艰难。具体表现为:
(一)[[ 剧目匮乏]] :桂剧剧目大量失传,文革前尚有经常演出的大小剧目百余出,而今,各专业及民间团体能经常上演的不过十数出;
(二)[[ 技艺失传]] :一些颇有造诣的桂剧表演艺术家绝大部分相继谢世,一些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大部分传统特技无人继承,濒临失传;<ref>[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0521/newgx5b028769-17325969.shtml 戏曲走进桂梧高中 精湛表演展示戏曲魅力]贺州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1日 16:46</ref>
(三)演出萧条:文革前,广西尚有13个专业桂剧团体和大量的民间桂剧演出活动,文革后,广西仅存南宁、桂林、柳州三个专业桂剧团,民间鲜见桂剧业余演出活动; <ref>[http://hd3g.gxnews.com.cn/viewthread-16382509.html 桂剧亮相桂林国际山水文化艺术节尽显广西文化中心桂林魅力!] 逍遥楼,发布时间;2018-10-29 14:07</ref>
(五)民间活动减少:桂剧的演出区域逐渐缩小,民间剧团活动得不到指导和支持,民间桂剧活动日见减少;
(六)[[ 人才断档]] :桂剧行当不齐,技艺不精,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七)特色消淡:桂剧音乐、表演、行头、程式等保留不多,致使桂剧特色逐渐消淡;
(八)[[ 资料散失]] :原有的桂剧文字、实物、音像资料等得不到妥善保存,或散失或残损,难以进行研究和使用。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桂戏4.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zcool.com.cn/work/ZMzE2MDI3NDQ%3D.html 毛艳春老师剧照]
</gallery>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