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奸不商

移除 1,0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无奸不商'''的原话是“无尖不商”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3c1df737825a8331?cota=4&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无奸不商”是怎么来的?不得不说古人真的很有智慧],快资讯,2019-07-13</ref>
在古代指的是卖米的商人,在卖米的时候,除了要将米斗装满之外,额外还要多给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尽量让利,一来是好看,二来是表示对购买者的感谢,好博得回头客,有了回头客,生意才能持续长久的做下去。“无尖不商”就是这么来的,不得不说古人真的很有智慧!
其实“无尖不商”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传说,中国的 [[ 财神 ]] 爷[[赵公明]]是个卖米的,都知道古时候买卖粮食是用 [[ ]] 量的。而他的店经营的时候,不仅给买米的顾客把斗装满,还让米在斗中高高地堆起来形成一个尖。后来,在他临终的时候,他交代自己的子孙,卖米一定要给顾客足量,无尖不成商。
从此,商行中便有了“尖商、尖商、无尖不商”的经商之道。由此看来,财神爷是告诫人们:作为商人,应心胸开阔、重德行善、要多想着别人,不能让顾客吃亏,甚至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还要多给人搭一块。而一个“尖”字,折射出的是商道中人品的宽厚,人性的善良,更看出社会世道的和谐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06a4ae090721e76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商道中的“无奸不商”与“无尖不商”],快资讯,2019-06-04</ref>
说道这里 不过也符合很多为了利益,不断欺骗消费者的不良商家行为。古人教 想起了另外一则故事 们“无尖不商”,而现在很多商家却是“无奸不商”
古时候,有一个人为了能赚更多的钱,就专门找人做了一杆以十五两为一斤的秤, 这样一来, 要他卖出一斤的货,就 多赚一两的钱。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呀!=== 由于在他们当地,做生意的人少,竞争也没那么激烈,因此,他用这杆十五量的秤也赚了 无尖 少钱。不料,没过多久,他得了重病,在他弥留之际,他将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希望儿子能继续用此办法赚更多的钱。 令人没想到的是虽然他是个不安分的 人,但是他的儿子却很老实,不太会偷 和无 耍滑,也不赞成他的这种经营之道。等他离世后,他的儿子决定重新做一杆秤,老老实实地经营生意。他来到做秤的地方,和老板说明来意。然而,这做秤的老板记得他的父亲之前的 耻行为,这次就故意给他做了一杆一斤一两的秤。 但是, 人的儿子却不知道,只是拿了新秤照常开门做生意。但凡是从他这儿买东西的顾客回去后,都发现买的东西比实际的量多出一两来,因此,以后便经常去他那儿买东西。==={{#iDisplay:a0818j871ku|640|360|qq}}然而,尽管如此,他每年得收入却比他父亲经营的时候还要多很多。这是因为,他即使亏掉一些,但还是有的赚,而且来的顾客更多,赚得也就更多。 这就是商业中常用的一种薄利多销的办法。吃亏是福,人亏天补,天没补说明你没吃亏。就这样,这个老实的儿子,最后却成了当地的首富。而他的父亲辛苦算计一辈子,也没有得到满足。 故事看到这儿,不禁让我想起“奸商”与“尖商”两个词。其实,最早的商人,并非是奸诈算计的。==参考资料==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