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山核电站

增加 189 位元組, 4 年前
秦山一期
==秦山一期==
秦山一期核电项目肇始于1970年2月8日 [[ 周恩来 ]] 视察上海,对 [[ 上海市委 ]] 提出要在核能源利用方面多点做贡献。上海市委遵照周恩来指示组建了 [[ 上海728工程 ]] 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正副组长为 [[ 马天水 ]] (华东局科委原主任)和 [[ 许言 ]] ,组员有 [[ 上海警备区 ]] 、机电一局、冶金局、化工局主要负责人,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 [[ 朱东根 ]] 。选择了当时国际上公认熔盐反应堆先进方案,由二机部、国防科委上报国务院。
1970年9月 [[ 周恩来 ]] 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审定后开展初步设计,周恩来提出“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和“不污染国土、不危害人民”原则方针。这一堆型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碰到很多问题无法克服,推倒原方案重新选择反应堆类型。
1971年8月, [[ 朱胜得 ]] 任728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971年9月,2.5万千瓦熔盐试验堆核电站方案的厂址选在 [[ 安徽省 ]][[ 宁国县 ]] 。从1971年9月到1972年2月,728工程在各个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布置的148项定点研制机器、仪表、仪器计划全面收尾,总共耗资工程款800多万元。聘请了 [[ 二机部第二设计院 ]] 副总工程师 [[ 欧阳予 ]] [[ 六机部核动力研究所 ]] 总工 [[ 彭士禄 ]] 担任总设计师,至1972年10月初步确定采用压水堆型技术路线,制定了15万千瓦和30万千瓦二个规模方案。15万千瓦方案在设备制造上稍增加一些条件可以拿下,属于保守型;30万千瓦方案要增加较多投资,设备制造厂超过现有制造极限,同时厂房制造设备增添较多,属于“跳一跳”能摘下果实更具挑战性质,但是对今后核电全产业链有巨大长远利益。计划开工5年后完成基建并网发电。 [[ 上海市 ]] 抽调技术人员组成了 “728 “[[728 工程设计队 ]] ”,抽调电厂行政、技术人员组成了 “728 “[[728 工程建厂筹建处 ]] ”。
1974年1月初,728工程初步完成了堆型筛选报告、规模供选的二个设计方案、设备制造厂的调研报告,厂址(站)初选方案。通过了六机部核动力工程专家的技术评审。1974年2月由二机部、国防科委上报总理办公室、中央专门委员会。1974年3月,上海市调 [[ 艾丁 ]] 任728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 朱胜得 ]] 为副主任。
1974年3月31日下午在 [[ 北京 ]][[ 人民大会堂 ]] 上海厅召开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上海市申报的核电站建设报告,批准了此项目,采用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厂址定在 [[ 浙江 ]][[ 富阳县 ]][[ 富春江 ]] [[ 长山弄 ]] ,建设资金由国家财政投资,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由国家计委平衡资金,国防科委督促二机部归口,上海负责落实建设。1975年春节前,国家计委拨付了728工程设备制造费和扩大厂房基建资金。1975年9月下旬,浙江省省委书记 [[ 谭启龙 ]] 提出 [[ 富阳江 ]] 下游约有2700万人口使用富春江水,请728工程再慎重研究。
1975年10月扩大初步设计完成。1978年2月,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厂址选在 [[ 江苏省 ]][[ 江阴县 ]] 。1980年9月初选浙江省海 [[ 盐县 ]][[ 秦山 ]] [[ 长山 ]] 两处的海边。使用海水作为外冷却回路,在设备制造、材料使用上,难度大些、成本高一点。经两年勘查,1982年11月,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秦山厂址。
在起初的规划中,秦山核电站一期仅具有试验性质,它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成熟的压水型反应堆技术,建设单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并由中国自主承担整个电站的设计、建造、设备提供和运营管理工作。一期工程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 主导推进,业主 [[ 秦山核电公司 ]] ,总体和一回路设计单位 [[ 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 ]] ,二回路设计单位 [[ 华东电力设计院 ]] ,海水、淡水取、排水设计单位 [[ 上海市政设计院 ]] ,海堤勘察设计单位 [[ 浙江省钱塘江工程管理局 ]] ,施工单位 [[ 中核建公司 ]] ,装备主制造商 [[ 上海电气集团 ]] ,压力容器 [[ 日本 ]] 三菱,RER700型轴密封主泵为 [[ 德国凯士比公司 ]] (KSB)设计制造,[1] 堆内构件由 [[ 上海第一机床厂 ]] 制造,磁力提升式控制棒驱动机构由 [[ 上海先锋电机厂 ]] 制造,蒸汽发生器由 [[ 上海锅炉厂 ]] 制造,饱和汽轮机由 [[ 上海汽轮机厂 ]] [[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 ]] 联合设计。1983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1985年6月1日破土动工。1985年5月20日浇捣第一罐混凝土,开始全面施工。1991年12月15日零时15分首次实现并网发电,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投产的唯一核电机组。机组在测试运行了两年之后,1993年12月达到设计的年发电能力。1994年4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1995年7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
主系统为2条环路,每条环路有蒸汽发生器和主循环泵1台,2条环路共用1台稳压器。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