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吕惠卿

移除 12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
[[宋仁宗|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仕[[宋仁宗|仁宗]]、[[宋英宗|英宗]]、[[宋神宗|神宗]]、[[宋哲宗|哲宗]]、[[宋徽宗|徽宗]]五朝,受到[[欧阳修]]、[[曾公亮]]、[[王安石]]等人的赏识<ref>欧阳修的奏章《举惠卿充馆职札子》说吕惠卿:「材识明敏,文艺优通,好古饬躬,可谓端雅之士。」</ref>。精明贤能,不畏权贵,极力推行变法,是「熙宁变法」的第二把交椅。[[宋神宗|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与[[司马光]]展开了辩论,以汉朝的制度沿革,驳倒司马光,取得重大胜利<ref>《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七:司马光入对,帝问:“近相陈升之,外议云何?”光曰:“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天下风俗,何由得更惇厚!”帝曰:“升之有才智,晓边事。”光曰:“不能临大节而不可寺耳凡才智之人,必得忠直之士从旁制之,此明人之法也。”光又言富弼去可惜,帝曰:“朕留之至矣。”光曰:“弼所以去者,其言不用,与同列不合故也。”帝又问:“王安石何如?”光曰:“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帝曰:“韩琦敢当事,贤于富弼,然为人太强。”光曰:“琦实忠于国家,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帝因历问群臣,至吕惠卿,光曰:“惠卿憸巧,非佳士。使王安石负谤于天下者,惠卿也。近日不次进用,不大合群心。”帝曰:“惠卿应对明辩,亦似美才。”光曰:“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动人主?”</ref>。
[[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吕惠卿临危受命,出任参知政事。吕惠卿在推行新法的同时,又与王安石子[[王雱]]同修《三经新义》。王安石称:「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但他强迫百姓借贷青苖钱,又借故打击其他改革派官员。熙宁八年(1075年),[[邓绾]]等人攻击吕惠卿,吕惠卿罢政,在太原期间,整顿[[ 西北军]] ,多次抵抗[[西夏]]的入侵。[[宋徽宗|徽宗]]时,又受到[[蔡京]]等排挤。[[政和]]元年(1111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辞官归里,不久病死<ref>《宋史》卷四百七十一:郑侠疏惠卿朋奸壅蔽,惠卿怒,又恶冯京异己,而安石弟安国恶惠卿奸谄,面辱之。于是乘势并陷三人,皆获罪。</ref>。
列《[[宋史]]·奸臣传》的主要原因是缘王安石得进,后来又与安石为了[[ 拜相]] ,产生过节,不得已方自引退(王安石二次拜相时,吕惠卿从中阻挠,王安石不动声色,接旨上任,令吕惠卿措手不及),为[[ 士大夫]] 所诟病。
==主要成就==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