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模里西斯

增加 2,4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total width = 150 | image1 =模里西斯地理位置.gif| caption1= <center>[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attachments/locator-maps/MP-locator-map.gif 模里西斯地理位置] | image2 = 模里西斯位置.gif | caption2=<center>[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attachments/maps/MP-map.gif 模里西斯] }}
'''模里西斯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uritius),另譯'''毛里求斯''',首都[[路易士港]],位於[[非洲]]東南方,[[馬達加斯加]]以東800公里之[[印度洋]]中 。面積約2040平方公里。人口約136.4萬。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法語]]、[[克里奧爾語]]。通用貨幣為[[模里西斯盧比]](Mauritian Rupees)。<ref name="BOCA">{{cite web| url=https://www.boca.gov.tw/sp-foof-countrycp-03-176-94a33-04-1.html|title=模里西斯(Mauritius)|date=2018年7月| publisher=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1-27}}</ref><ref name="MOFA">{{cite web| url=https://www.mofa.gov.tw/CountryInfo.aspx?CASN=D33B55D537402BAA&n=1C6028CA080A27B3&sms=26470E539B6FA395&s=6955A893D911FF23 |title=模里西斯共和國 Republic of Mauritius|date=2018年7月| publisher=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9}}</ref><ref name="CIA">{{cite web| url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 |title=AFRICA MAURITIUS|date=2019-10-24| publisher=CIA|language = EN | accessdate = 2019-11-27}}</ref><ref name="FMPRC">{{cite web| url=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164/1206x0_678166/|title=毛里求斯国家概况|date=2019年8月|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1-27}}</ref>
* '''因人類而滅絕的 模里西斯特有 物種—「渡渡鳥」。'''<ref>{{cite web| ur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3974015.html|title=科学家在毛里求斯发现渡渡鸟的完整骨架|date=2015-12-26| publisher=人民网|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9}}</ref>
* 見證奴隸制度興衰的2個世界文化遺產。
* 是非洲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
== 歷史概述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width = 200 | image1 =模里西斯國旗.jpg| caption1 =[https://www.countryflags.com/en/mauritius-flag-clipart.html 模里西斯國旗] | image2 =模里西斯國徽.jpg| caption2 = [http://gis.govmu.org/English/About%20Mauritius/Documents/coat%20of%20arms.jpg 模里西斯國徽] }}10世紀時,[[阿拉伯]]人發現該島,1500年繪製的地圖 以[[阿拉伯語]]「Dina Arobi」稱之。1510年[[葡萄牙]]人曾登陸該島作為前往[[果阿邦]](Goa)與[[麻六甲]]的中繼站。
1598年由[[荷蘭]]人占領,並以當時荷蘭親王[[拿索的莫里斯]](Prince Maurits van NASSAU)命名。直到1638年荷蘭人才正式將該島作為殖民地,並引進[[甘蔗]]、家畜和[[鬣鹿|爪哇鹿]],但殖民的紅利太低,使得荷蘭人最終在1710年放棄佔領。
1715年由[[法國]]占領,改名法蘭西島(Isle de France) 。1721年開始有人定居,但是直到1735年法國總督[[貝特朗-弗朗索瓦•馬埃•德•拉布爾多內]](Bertrand-François Mahé de La Bourdonnais)到達,殖民地才開始逐漸發展,現今的路易士港,在當時被建立為海軍基地,以及許多重要的建築物,時至今日仍有部分繼續使用
1810年[[英國]]於[[拿破崙戰爭]]中占領該島,於1814年[[維也納會議]]中法國正式將此地讓予英國,惟約定島上居民可保有其原有之法律、風俗習慣與宗教,是故模里西斯至今仍保留法語及法國習俗 。英國統治後恢復模里西斯之名
1835 英國統治後將該島恢復為模里西斯。隨後,社會和經濟迅速發展。1835 年英國廢除奴隸制度,並從[[印度]]引進大量契約勞工 以支持 ,勞力密集的[[甘 ]] 種植業 飛速發展,成為經濟支柱 ,華人及穆斯林亦至此地經商 ,族群融合形成現今的人口結構
1968 在經歷1955年和1957年於[[倫敦]]舉行的制憲會議後,1968 年3月12日 模里西斯宣布 正式脫離英國 獨立。<ref name="MOFA"/><ref name="FMPRC"/><ref name="CIAgovmumo">{{cite web| url=http://gis.govmu.org/English/About%20Mauritius/Pages/Mauritius-Overview.aspx|title=Mauritius Overview| publisher=Government Portal of Mauritiu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9}}</ref>
=== 國家象徵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width = 200 | image1 =模里西斯國旗.jpg| caption1 =<center>[https://www.countryflags.com/en/mauritius-flag-clipart.html 模里西斯國旗] | image2 =模里西斯國徽.jpg| caption2 = <center>[http://gis.govmu.org/English/About%20Mauritius/Documents/coat%20of%20arms.jpg 模里西斯國徽] }}[[File:Trochetia Boutoniana.jpg| thumb | 200px |left|<center>[http://gis.govmu.org/English/About%20Mauritius/PublishingImages/National%20flower.jpg 模里西斯國花<br>Trochetia Boutoniana]]]==== 國旗 ====模里西斯國旗由紅、藍、黃、綠四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構成。紅色象徵為獨立自由而鬥爭,藍色表示模里西斯位於藍色的南印度洋,黃色象徵獨立的光芒照耀島國,綠色表示國家的農業和四季常青。  <ref name="MOFA"/><ref>{{cite web| url=http://gis.govmu.org/English/About%20Mauritius/Pages/National- 鐘形胭脂 Flag-of-Mauritius.aspx|title=National Flag of Mauritius| publisher=Government Portal of Mauritiu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9}}</ref>==== 國徽 ====模里西斯國徽,盾徽中的四個圖案分別是帆船、[[棕櫚]]、鑰匙和藍地白三角之上的白色五角星—象徵著模里西斯是「印度洋的鑰匙和明星」。 下方綬帶上為[[拉丁文]]的座右銘:"Stella Clavisque Maris Indici"(印度洋的鑰匙和明星)。左側的護盾獸為渡渡鳥、右側為爪哇鹿;甘蔗為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ref>{{cite web| url=http://gis.govmu.org/English/About%20Mauritius/Pages/Coats-of-Arms.aspx|title=Coat of Arms| publisher=Government Portal of Mauritiu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9}}</ref> ==== 國花 ====模里西斯的特有種Trochetia Boutoniana於1992年3月12日被宣佈為國 ,它是以著名的法國植物學家[[路易斯·布頓]]](Louis Bouton)的名字命名。<ref>{{cite web| url=http://gis.govmu.org/English/About%20Mauritius/Pages/National-Flower-of-Mauritius.aspx|title=National Flower of Mauritius| publisher=Government Portal of Mauritiu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9}}</ref>
{{clear}}
== 地理環境 ==
包括本岛及罗德里格岛、圣布兰登群岛、阿加莱加群岛、查戈斯群岛(现由英国管辖)和特罗姆兰岛(现由法国管辖)等属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距肯尼亚蒙巴萨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东距澳大利亚4827公里。海岸线长250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潮湿。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25℃,中央高原20℃。
毛里求斯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毛位居第49位,在非洲国家中位列第一。独立初期,毛经济结构单一,主要生产和出口蔗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实行多元化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和信息通讯业四大经济支柱,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被誉为“毛里求斯奇迹”。1990年以来,毛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将路易港建为自由港,服务业在毛经济比重已超7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毛出口加工业、纺织业和旅游业造成一定冲击。“人民联盟”政府2014年上台以来,以实现“第二次经济奇迹”为口号,制定“2030愿景”计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打造港口发展、高端制造、信息创新、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支柱,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普拉温德·贾格纳特总理2017年继任后,制定三年发展战略,推行务实经济政策,重点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减贫惠民等领域倾斜。
== 文化 ===== 世界遺產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image1 =Aapravasi Ghat.jpg|width1=240|height1= 180| caption1 = <center> 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區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13974 Barbara Blanchard]  | image2 = Le Morne Cultural Landscape.jpg|width2=240|height2= 180 | caption2 = <center> 莫納山文化景觀<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25412 Ko Hon Chiu Vincent] }}==== 文化遺產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
* [[莫納山文化景觀]](Le Morne Cultural Landscape)— 見證 奴隸制度下逃亡的奴隸躲藏的地方。
* [[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區]](Aapravasi Ghat [[印地語]]意為:移民登陸的地方)—現代契約勞工移民的起源地。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f>{{cite web| url=http://whc.unesco.org/en/list/ |title=World Heritage List |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9}}</ref>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目前有3項入選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f>{{cite web| url=https://ich.unesco.org/en/state/mauritius-MU |title=Mauritius and the 2003 Convention|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9}}</ref><ref>{{cite web| url=https://twh.boch.gov.tw/non_material/index.aspx |title=無形文化遺產 | 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2}}</ref>
* 羅德里格斯島的 Sega tambour 表演(Sega tambour of Rodrigues Island)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