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增加 1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 (简称苏通长江大桥或苏通大桥)位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江苏 ]] 省,在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 苏州市 ]] (常熟市)之间跨越长江。该桥公路总里程32.4公里(含南北端引道),实际跨江的桥梁部分约8.2公里,总投资约64.5亿元。苏通大桥是拥有世界第二大跨度(1088米)的斜拉桥,桥塔300.4米的高度则位列世界第三。此外,苏通大桥还有最深基础,最长拉索等世界第一。原本预计2008年底完工,但却预先于2007年6月18日提前合龙,整体工程进度提前了近乎一年。2008年5月25日下午4时30分,苏通大桥投入试运行,6月30日正式通车,南通进入 [[ 上海 ]] 的一小时都市圈之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2088米
主跨
1088米
==简述==
 
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镇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跨江大桥工程: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 100+100+300+1088+300+100+100=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二;主塔高度306米,列世界第二;斜拉索的长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 X 48.1米,列世界第一。   专用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15.1公里,设互通立交两处,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各一处;
 
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9.1公里,设互通立交一处。
 
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
全线共需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 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占用土地一万多亩,拆迁建筑物26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
资金[编辑]苏通大桥建设总投资约64.5亿元。 [[ 江苏 ]] 苏通大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22亿元,全部投入大桥建设,其余建设资金约42.5亿元由公司通过国内银行贷款等渠道解决。大桥建成后,公司用收取的过桥费还贷。
==建设历史==
 
苏通大桥前期工作经历了规划、预可、工可、初设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从1991年进行规划研究,至2003年6月开工,历时12年。
===勘测设计===
1996年11月至1997年12月, [[ 江苏省 ]] 交通厅和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完成了《南通长江公路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年11月,交通部完成苏通大桥预可行性研究行业评审。
2001年10月,江苏省、交通部在南京召开苏通大桥省部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2001年11月,通过招标,确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和 [[ 同济 ]] 大学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承担跨江大桥初步设计。同时设计单位委托 [[ 麦COWI 麦]]COWI 公司,苏通桥指委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 日本 ]] 长大株式会社分别进行了设计咨询审查。
2001年12月,江苏省、交通部在 [[ 南京 ]] 召开苏通大桥国际技术研讨会。
2002年3月,苏通大桥项目公司筹备组成立。
2002年10月,国家计委批复苏通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 [[ 南通 ]] 隆重举行苏通大桥奠基仪式。
2002年11月,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移师南通现场办公。
[[File:苏通大桥正式开工仪式.jpg|有框|右|苏通大桥正式开工仪式[http://www.sinaimg.cn/dy/o/2007-06-18/6fe7cd8c325dc692795b99a88080af14.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07/185974.php 来自中国公路网 图片 ]]]
 
2003年6月,经交通部同意,同时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苏计投资函(2003)123号"转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意见,同意苏通大桥控制工程先行开工建设。
===建成通车===
2008年4月2日,上海长途客运总站开往南通地区和盐城地区的近百个班线由原来从摆渡过江,改走苏通大桥。
2008年4月2日,[[上海]]长途客运总站开往南通地区和[[盐城]]地区的近百个班线由原来从摆渡过江,改走苏通大桥。 2008年5月25日,北京 [[ 奥运会 ]] 圣火来到长江边,在新建成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传递,标志着苏通大桥实现通车。 至2008年6月8日24时,日通过车辆已达到2.6万辆。
2008年6月30日,苏通长江公路建成正式通车。
==工程参数==
 
===地形地貌===
苏通大桥所在地区属长江冲积平原的新长江三角洲,是大长江三角洲的近前缘地带。两岸陆域河网密布,地势平坦,高程一般在2~5m(85国家高程系统)之间;局部地段有山丘分布。苏通大桥拟建区段长江属弯曲与分汊混合型河段。平面形态呈S形弯曲;水面宽窄相间,西段天生港附近宽约6km,往下展宽,在军山附近宽约10km,到东方红农场拐角处宽达14km,再往下突然缩窄,至东段徐六泾附近宽约6km。
江中沙洲发育,槽深滩宽,江心沙洲主要有如皋沙、通州沙和狼山沙、新通海沙、 [[ 白茆沙 ]] 等,属心滩地貌;通州沙东水道与新通海沙南水道中有水深达近50m的深槽区,构成长江主汊,属深槽侵蚀及堆积地貌,其它水道则为支汊,属河道冲蚀及冲积地貌。
苏通大桥桥轴断面主槽呈"V"字形,略偏南岸,-10m等深线以下水域宽约1800m,-20m等深线以下水域宽约1100m,最深点高超约-31.3m,南北主塔位置的床底高程分别为-14.5m和-22.7m;夹槽在主槽南侧,主槽与夹槽中心距约1700m;夹槽呈盆形,宽约400m,底面高程约-10m,南北主墩位置的床底高程分别为-9.3m和-10.1m。
===设计参数===
 
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全线共需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占用土地一万多亩,拆迁建筑物26万平米。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
===建设里程===
 
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建设气象条件==
 桥位区属于北 [[ 亚热带 ]] 湿润季风气候,天气复杂多变,不良天气频繁,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不良天气有暴雨、连阴雨、雷暴、 [[ 台风 ]] 、大风、大雪、雾等。对于台风,桥位地区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都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年均出现台风2.3~2.7次。7月上旬到9月为台风多发期,8月份是台风影响最多的月份,约占40%。
一年中,苏通大桥所在区域江面风力达6级以上的有179天,年平均降雨天数超过120天,雾天31天,还面临着台风、季风、龙卷风的威胁。
===水文条件===
 
江面宽6公里,主桥墩位处水深为30多米,浪高1~3米。每天两潮,潮差2~4米。桥位处水流速度常年在2.0米/秒以上, 最大流速为4.47米/秒。
===基岩埋藏===
 
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覆盖 层厚,土性软弱。河床易受水流冲刷。
===航运密度===
 
桥区通航密度高,船舶吨位大平均日通过船只2300多艘,高峰时,日通过船只接近5000艘,航运与施工的安全矛盾突出。
==运营管理==
 
===出行交通===
1、沪宁高速公路-苏州-苏嘉杭高速公路-苏通大桥;
1、[[沪宁]]高速公路-苏州-苏嘉杭高速公路-苏通大桥; 2、 [[ 延安 ]] 路高架-A20-A12沪嘉浏高速-嘉定-沿江高速-太仓-常熟-转苏通大桥;
3、延安高架--A9--A5--沿江高速-- [[ 太仓]]-常熟-转苏通大桥;
4、上海出发到董浜下到苏嘉杭高速路大桥入口上;
5、 [[ 上海 ]] 出发到 [[ 沙溪 ]] 下到通江路大桥入口上;
===收费标准===
 苏通大桥的收费标准已经 [[ 江苏省 ]] 政府核准,于通车之日起实施。苏通大桥纳入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进行联网收费,其中,7座以下的小车通过跨江大桥收费30元,货车实行计重收费。
全长32.4公里的苏通大桥,分为南北岸接线高速公路和跨江大桥3部分,其中,南北岸接线的车辆通行费按行驶里程、车型来计算,跨江大桥部分的通行费按车次、车型计算。苏通大桥全线共设有5个收费站,分别为苏通大桥南和苏通大桥北2个主线收费站,常熟开发区、南通开发区和竹行等3个匝道收费站。大桥核定收费年限25年。
为方便长江两岸经济社会交流,在苏通大桥的收费标准中特别明确了几项优惠措施:对行驶在大桥5个收费站之间的过江车辆,统一计算南北岸接线部分的最低收费,按5元、10元、15元这3档标准收取;对20座以上的客车通过跨江大桥部分的通行费,按每车次60元的优惠标准收取;对出租车通过跨江大桥部分的通行费,按每车次25元的优惠标准收取。今后如开通 [[ 苏州 ]] 至南通的城际班车,还将另行制定优惠政策。
==重要意义==
 
===建设管理成果===
 
1、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
==交通意义==
 南通位于长三角北翼,地处我国长江黄金水道和东部沿海黄金海岸"T"字型交汇点。大桥开通前,南通处于"T"字的末梢位置,苏北的客流、人流很少经过南通。大桥开通后,南通从末梢一下子变成神经中枢,由此带来了客流、资金流和物流大幅度的增加。大桥的开通改变了南通的区域定位,对区域优势起到巨大的引擎驱动作用。 苏通大桥的开通突破了长江东部南北区域融合的交通瓶颈,推动了长三角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苏通大桥的开通使苏中、苏北路网与苏南路网连接,使江苏沿海及 [[ 苏北 ]] 地区与 [[ 上海 ]] 实现无缝对接。
2009年以来,苏通大桥日均车流量超过4万辆。苏通大桥的建成显著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腹地范围,大大减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和燃油消耗。促进了南通等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大桥两岸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南通市为例,其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出行时间由2.18小时缩短到1.38小时,出行时间减少36.7%。这对消除长江两岸经济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以及文化融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支撑了项目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意义==
2009年5月26日,在苏通大桥北侧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由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合作开发的苏通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产业园的定位是"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在苏通大桥南桥头堡的常熟经济开发区,2008-2009年一年内新增了2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
2009年5月26日,在苏通大桥北侧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由[[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合作开发的苏通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产业园的定位是"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在苏通大桥南桥头堡的常熟经济开发区,2008-2009年一年内新增了2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 在苏通大桥建成之前,从 [[ 南通 ]] 到上海的渡轮式经济距离是苏州、 [[ 无锡 ]] [[ 常州 ]] 到上海距离的2到4倍。大桥开通以后,从苏南涌入南通的投资企业在大幅度增长。据南通市统计局主要经济指标显示:2011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8.56亿元,同比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额1443.27亿元,同比增长23.1%;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7.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6%。
==技术意义==
 
苏通大桥的建设使用了大量新技术。苏通大桥在使用了静力限位与动力阻尼组合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装置与设计方法,使得千米级斜拉桥在世界上首次得以实现;开发了内置式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和大型群桩基础结构及设计方法,已在苏通大桥等多座国际重大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使用了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施工控制技术;并且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目标、总体方法、过程与内容以及控制精度标准,基于几何控制法原理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建立了多构件三维无应力几何形态和设计制造安装全过程控制方法,应用该方法苏通大桥实现的控制精度高于国际同类标准,攻克了千米级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难题。以上这些技术的革新和应用有力地支撑了苏通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千米级斜拉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世界斜拉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通大桥的建设成功克服了长江天险带来的气象条件差、水文条件复杂、基岩埋藏深、通航密度高等四项建设条件挑战,创造了1088m斜拉桥最大跨径、300.4m最高索塔、577m最长斜拉索和131根长117m、直径2.8m/2.5m最大群桩基础等四项世界第一,使人类建设斜拉桥的跨越能力首次突破了1000m大关。之前世界斜拉桥最大跨径纪录为主跨890m的 [[ 日本 ]] 多多罗大桥,苏通大桥的建成将世界斜拉桥的最大跨径记录提升了22%,大大提高了斜拉桥的竞争力,揭开了世界斜拉桥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苏通大桥在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咨询服务、招标采购方面坚持贯彻FIDIC理念,采用合同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模式,高效率地协调了数十家咨询、科研、承包商等机构的活动,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目标,注重实力建设,培养了大批工程咨询及管理人才。
==技术维护==
 
2018年2月26至28日,苏通大桥于迎来通车近10年首次夜间全封闭式"体检"。工作人员利用2月26至28日三天的0:00至5:00进行荷载试验,期间大桥双向交通管制。
==相关文化==
 2008年7月,苏通大桥展览馆被命名为 [[ 江苏 ]] 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苏通大桥展览馆共三层,全景式地反映了苏通大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关键技术与创新的内容。并且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可以让参观者以游戏的方式,亲身体验一下建桥的"艰辛"与乐趣。
==参与单位==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和同济大学组成的联合体承担初步设计。北主桥下部结构中交二航局施工,南主桥下部结构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施工,北引桥全部由中交二航局施工,南引桥全部由中交二公局施工,南辅桥由中铁大桥局施工。苏通大桥斜拉桥上部结构全部由中交二航局施工。
[[File:乔治.理查德森奖01.jpg|有框|右|乔治.理查德森奖[http://cbgccdn.thecover.cn/@/images/20190614/1560498978123066295.jpg-cgwapimg 原图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148181?app_id=cbgc&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来自川报观察网 图片 ]]]
[[ 乔治.理查德森 ]] 奖:2008年6月2日,国际桥梁会议(IBC)向苏通大桥颁发乔治.理查德森奖。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0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由评审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完成,并经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办公会议审定核准。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11家单位联合完成的"苏通大桥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及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2010年3月26日,在 [[ 美国 ]] 土木工程协会(ASCE)举行的2010年度颁奖大会上,苏通大桥工程获得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这也是中国工程项目首次获此殊荣。
2010~201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 [[ 鲁班 ]] 奖:2011年11月7日,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颁奖大会在 [[ 人民大会堂 ]] 隆重举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获2010~201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012"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2012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文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评选结果,其中,交通运输部推荐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被评为"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
==文化特色==
 
===题字===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桥名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 。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桥名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 。
===邮票===
2008年4月,《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特种邮票发行。
2008年4月,《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特种邮票发行 。
===奥运火炬传递===
2008年5月26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新落成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完成交接。
2008年5月26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新落成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完成交接 [4] 。
===纪录片===
2008年7月,六集电视纪录片《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中国中央电视台频道开播。
2008年7月,六集电视纪录片《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中国中央电视台频道开播。 [4]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展览馆===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展览馆于2008年10月19日开馆,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共分为三层,全景式地反映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关键技术与创新的内容
720,9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