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陶器

增加 3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陶器.jpg|有框|右|<big>陶器</big>[http://file09.zk71.com/File/CorpProductImages/2015/01/30/0_guanfu_1188_20150130075824.jpg 原图链接][http://www.zk71.com/guanfu_1188/products/guanfu_1188_71876575.html 来自上海雅粹 的图片]]]
''' 陶器 ''' ,古称瓦,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 [[ 新石器时代 ]] 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发展历史==
===最早的陶器===
目前已知最早的陶器可以追溯到29,000年至前25,000年史前 [[ 欧洲 ]] [[ 格拉维特 ]] 文化,在 [[ 捷克 ]] 下维斯特尼采境内发现的爱神 [[ 维纳斯 ]] 的小雕像。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 [[ 江西 ]]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中的陶罐碎片,可以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而在该遗址3B1层出土的条纹陶罐,至少有13000年的历史。 [[ 日本 ]] 早期绳纹时代约在前10,500年也制造陶罐。北非的陶器可能是在距今10,000年前独立发展出来的[10] ,而南美最早的陶器则距今7,000年。
====前6,000年至前3,500年====
[[ 美索不达米亚 ]] 约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的 [[ 欧贝德 ]] 时期发明了陶轮,为陶器生产带来革命,专门化的陶艺家可以满足世界一级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在中国的跨湖桥遗址(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12] 。古 [[ 印度 ]] 梅赫尔格尔二期(前5500年- —— 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 —— 前3500年)也发现了陶器,称为陶瓷新石器时代或红铜时代。
====前3,500年至前500年====
中国的 [[ 仰韶文化 ]] [[ 马家窑文化 ]] 、屈家岭文化、 [[ 大汶口文化 ]] 中出现了彩陶,是在陶胚的表面用黑、红色颜料画上有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花纹,烧成后,花纹附着器表,不易脱落。在 [[ 地中海 ]] 地区 [[ 希腊 ]] 黑暗时代时期(前1100年- —— 前800年), [[ 艺术 ]] 家利用几何图案如正方形、圆形及直线去装饰双耳细颈瓶及其他陶器。
====前500年至100年====
[[ 罗马 ]] 共和国(前509年- —— 前27年)的陶器以 [[ 伊特鲁里亚 ]] 的陶器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当时的陶器主要为单一的黑色。到了罗马帝国初期,大型陶器工场的出现令陶器的质素及产量上升,陶器的颜色亦由黑色转变为红色。而此技术亦约在70年期间在整个 [[ 欧洲 ]] ,包括北至 [[ 英国 ]] [[ 丹麦 ]] ,东至希腊完全传播开来。而北非亦得到此技术,形成其独特的非洲赤色陶器。因为北非较佳的陶器质素而被欧洲商人带回欧洲贩卖。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陶俑,于秦汉时达到高峰,最著名是 [[ 秦始皇 ]] [[ 兵马俑 ]] 。秦汉时期的陶器主要为硬陶,出现了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故后人有“秦砖汉瓦”之说[16] 。汉代,出现了在釉中加铅的技术。铅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还能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颜色。
====8至13世纪====
[[File:隋朝陶器.jpg|有框|右|<big>隋朝陶器</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934486621&di=d69c8304482b17361a9c34fb177482fe&imgtype=0&src=http%3A%2F%2Fwww.people.com.cn%2Fmediafile%2Fpic%2F20180512%2F83%2F11956528008162308835.jpg 原图链接][http://jx.people.com.cn/BIG5/n2/2018/0512/c186330-31569556.html 来自人民网 的图片]]]
约在700年 [[ 阿拉伯 ]] 人对北非的入侵终止了北非陶器的商贸业,而制陶业的中心被带回欧洲,但其素质并不佳。制陶技术的发展转为由东方中国的 [[ 隋朝 ]] (581年-618 ——618 年)带领。那里的陶艺家开始制作陶瓷杯及水壶,而这些陶器的受欢迎情况由东方直达西亚。但因为陶器本身不适合作长途的旅程的关系,令那些陶器在西亚变得太贵。以上情况令当地人想出了利用铅作釉料,利用低成本的方法模仿出中国陶瓷的白色。此技术慢慢的倒过来转回中国及欧洲。约在1200年的元朝,中国的彩釉技术令西亚再度想出了辨法去模仿中国,而欧洲则想出了辨法去模仿西亚的彩釉。
====16至19世纪====
[[ 安土桃山 ]] 时代, [[ 日本 ]] 的陶瓷技术开始萌芽,当时日本主要由 [[ 韩国 ]] 引入陶艺家的战俘来满足其在茶道的需求。而" 茶圣" 千利休的大力推动及翻新以质朴为本质的日本古窑,令日本陶器的发展及质素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明朝在17世纪中期崩溃后,欧洲渐难取得中国高质素的陶器,所以转而引入日本的陶器,令日本陶器技术得到另一次作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后期日本进行了锁国的措施,令日本转而向本土的传统技术作探究,但慢慢地陶艺发展包含成过多的装饰及过多的技巧。
16世纪晚期, [[ 紫砂陶 ]] 制作开始成熟,各式各样的紫砂陶具开始出现,其中以紫砂茶壶为最。清代开始紫砂壶造型变为繁复,壶面上出现题字,书画乃至篆刻,成为文人雅士把玩之物。
====19世纪后====
====希腊====
希腊的陶器因应不同时代而有很大的转变。在新石器时代希腊的陶器称为" 彩虹陶器" (Rainbow Ware),主要由红色及黑色混合在一起。而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 “[[ 塞斯克罗陶器" ]]” (Sesklo Ware),由红色及白色组成几何图案。
而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由黑色及奶油色组成的螺旋图案。明洋陶器(Minyan ware)则在青铜时代早期出现,完全由灰色组成。
到了青铜时代后期,希腊陶器上出现了设计图案,主要以黑及红色在奶油色底色上加上图案。期后因为希腊占据了 [[ 克里特岛 ]] ,而令希腊陶艺家吸收了 [[ 米诺斯文明 ]] 而在设计中包含了海洋生物的图像。在希腊黑暗时代的陶器则完全缺乏任何的设计,及完全不使用陶轮,令陶器倾向一侧。
" 原始对称" (proto-symmetry)风格陶器在接着出现,其特色是在陶器上有很多圆形图案。在后来出现的" 对称陶器" 中,陶艺家会在器皿的每寸加上线。其中较有特色的如在科林斯会在陶器上绘上西亚神话生物,在 [[ 雅典 ]] 则会在陶器上 [[ 希腊神话 ]] ,特别是 [[ 伊利亚特 ]] 。雅典很多的陶器会被作为陪葬用途。
在古风时期(Archaic period),希腊陶器上的希腊神话图像由剪影(silhouette)图案作主导。期后以剪影图案的风格被以黑色为底色榇托出红色的图案所取代,称为红彩陶器(red-figure pottery)。接着希腊的陶器制作便因为不明原因而完全停止。
[[File:伊斯兰陶器.jpg|有框|右|<big>伊斯兰陶器</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529173&di=e6100f68fcb5a9276e72c716f40cda93&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youimg1.c-ctrip.com%2Ftarget%2F100ihk114t6i27wds0A49.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qunar.com/p-oi4478326-yisilanyishubowuguan-1-2?rank=0 来自去哪儿 的图片]]]
伊斯兰陶器的前身是阿拉伯陶器,当时陶艺家开始使用含属的釉为陶壶上色。 [[ 玻璃 ]] 釉在阿拔斯王朝兴起,用作模仿中国的白陶瓷。期后陶艺家不停尝试在一层釉上加上另一层釉,及烧制陶器多于一次。因为蒙古占领了中亚及中国令伊斯兰世界有更多接触中国陶器的机会,从而令西亚地区模仿了其用色及模式。
====中国陶瓷====
大约在距今15000年左右,首先在中国南方可能已经开始制陶的试验,到距今9000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发明和探索。
1962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6875±240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则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在接下来的 [[ 磁山文化 ]] (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 [[ 大地湾文化 ]] (公元前5200年~前4800年)、 [[ 仰韶文化 ]] 、马家窑文化、 [[ 大汶口文化 ]] [[ 龙山文化 ]] 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制陶工艺不断发展,品质提高,种类增多。 在中国,彩陶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
“半坡彩陶”为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在1953年首先于陕西 [[ 西安市 ]] 半坡村被发现,主要包含水壶及碗等。一开始它们上面纯粹为红色,但陶器上渐渐有独特的符号,称为半坡陶符,纹饰有动物纹、几何纹、编织纹等。此后在临近各省也发现了类似的陶器。
在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的龙山文化中,出现了黑陶,这是中国制陶工艺的一次高峰。 在 [[ 商朝 ]] ,有理论认为是当时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带来陶轮的技术,令陶器量产化。在 [[ 周朝 ]] ,以陶轮制作的陶器会以更高温烧制,令其硬度增加,同时亦会使用绿色的釉料。
[[ 秦朝 ]] 的陶俑兵马俑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陶器,而在此时陶器的描绘主题由动物转变为人。在汉朝,陶器的描绘主题由为佛教的传播而出现了 [[ ]] 的形象。到了唐朝,中国出现了白色的陶瓷,而同时亦出现了其他陶像,例如 [[ 唐俑 ]] [[ 唐三彩 ]] 成为当时 [[ 艺术 ]] 精华的代表。到了宋朝,因为瓷器技术开始成熟令中国的陶器的辉煌被瓷器完全盖过。此后中国的陶瓷器重点便落在瓷器上。然而明清的紫砂壶等陶器乃至近代的 [[ 江苏 ]] 宜兴、 [[ 广东 ]] 石湾的陶器工艺仍然有非常高的水准。
====日本====
[[File:日本的陶器.jpg|有框|右|<big>日本的陶器</big>[http://collection.sinaimg.cn/cqty/20120829/U5566P1081T2D82134F8DT20120829135010.jpg 原图链接][http://collection.sina.com.cn/cqty/20120829/135082134.shtml?_A_C_21=9050 来自东方收藏 的图片]]]
日本的陶器初期由圈状黏土再加上以手按压的绳子图案,并在空旷地方烧制而成。在7世纪未唐三彩传入,日本融合了本身文化仿制唐三彩创造出" 奈良三彩" ,主要用于宗教用途如宗教仪式。在桃山时代千利休的推动令日本陶器在茶具方面出现很多珍品。到了近代,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 [[ 柳宗悦 ]] " 民艺运动" 令日本陶艺界人才辈出,陶艺家如 [[ 滨田庄司 ]] [[ 河井宽次郎 ]] 等陆续涌现,令现今日本陶艺对世界陶艺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有田烧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由九州的原肥前国烧制。该陶器在古代被大量出口至欧洲,其烧制工艺在日本一直延续至今。
===制作工序===
一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手制的,并在篝火烧制。烧制时间短但火达到温度可以很高,约在900℃左右,而且升温速度很快。
早期以篝火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圆底的,用意是避免尖锐的角撞击导致破裂。最早有目的而建设的窑是穴窑(pit kiln)或沟窑(trench kiln),即在地面掘一个洞再在上面铺满燃料。在地面的洞提供了隔离层,令烧制过程更好控制。
陶器制作要经历原料采集(选料)- —— 制土- —— 练泥- —— 成型- —— 装饰- —— 配釉- —— 施釉- —— 干燥- —— 烧制- —— 成品等一系列工艺流程。
==艺术风格==
现代陶艺有原始、古典、民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几种 [[ 艺术 ]] 风格。
==陶器与考古学==
===陶器的耐用特性===
对于 [[ 考古学家 ]] [[ 人类学家 ]] [[ 历史学家 ]] 来说,陶器研究有助提供资料去窥见古文化的情况。陶器既耐用又脆弱,从即使其他耐用性较弱的工艺品已经完全腐败至无法辨识,它们仍然存在可以看出其高耐用性。与其他证据组合起来,陶器工艺品的研究对于制造陶器及掌握陶器技术的社会的组织、经济情况及文化发展的理论发展有帮助。陶器研究亦有助推论出有关文化的日常生活、宗教、社区关系、邻舍态度、世界观及对 [[ 宇宙 ]] 的理解。
===陶器年代的考证===
陶器对于年代学是确定无 [[ 文字 ]] 文化的年代的必须品,而同时亦对考究历史文化的年代有帮助。主要由中子活化(neutron activation)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令黏土的来源可以准确确认,而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测试则可以估计出陶器最后的烧制日期。透过考证史前烧制后陶器的碎片,科学家得出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黏土中的铁物质与在烧制当时的地球磁场有相同的状态。
==参考文献==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71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