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钢琴

增加 1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钢琴 ''' (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 [[ 意大利 ]] [[ 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 ]] (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发明了钢琴。
==钢琴旅程==
===历史起源===
钢琴 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 [[ 欧洲 ]] [[ 美国 ]] ,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
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在当时是一种既复杂又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机会接触到。
一开始,Johann Sebastian Bach(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等一些非常有声望的音乐家们并不欣赏钢琴的音色。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钢琴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当Mozart( [[ 莫扎特 ]] )、Brahms( [[ 勃拉姆斯 ]] )和Liszt( [[ 李斯特 ]] )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投入钢琴的怀抱之后,热情便瞬时被引爆。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新锐钢琴家就如同“摇滚巨星”一般,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可谓给音乐创作锦上添花,为钢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拨弦古钢琴===
[[ 拨弦古钢琴 ]] —— [[ 哈普西科德 ]] (Harpsichord)在音源与演奏形式这两大特征上,都与击弦古钢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
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如今我们仅从外型上难以分辨它们是哪一种琴。
两种古钢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演奏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则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激发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拨弦古钢琴是在键盘的尾端装有拨弦的装置,其拨弦的拨子是以金属薄片包裹皮革制成,也有使用禽鸟的羽翎作为拨片,故也称这种琴为 [[ 羽管键琴 ]]
按动音键而拨弦,十指可同时并用,弹奏出各声、复调音乐。这种激发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
===击弦古钢琴===
[[ 击弦古钢琴 ]] 称为 [[ 科拉维科德 ]] (Clavichord),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
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
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
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 [[ 欧洲乐坛 ]] 上活跃了100多年。
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
自19世纪中、末叶欧洲又兴起了复古之风,欧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辉煌古建筑群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古典文化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使古钢琴又再着盛装,走上舞台。
这正是我们人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发现的不该丢弃的宝贵财富。于是 [[ 巴洛克 ]] 时期的音乐重新奏响,古钢琴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诚然它不占据现代音乐舞台的主流,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壮美。
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应被遗弃,因为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夕阳的壮美,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现代乐器之丰富,现代乐器之王——钢琴如日中天的辉煌。
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钢琴的发明者是 [[ 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 ]] ,他是 [[ 意大利 ]][[ 佛罗伦萨美第奇 ]] 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
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
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 [[ 克里斯托福里 ]] 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
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
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 德国 ]][[ 管风琴师 ]] 、制作师 [[ 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 ]] ,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 [[ 意大利钢琴 ]] 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
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 [[ 巴赫 ]] 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 [[ 波茨坦 ]] 进宫晋见 [[ 腓特烈大帝 ]] 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钢琴。
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对于我们当代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性能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
钢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 [[ 英国 ]] 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 [[ 西尔伯曼 ]] 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
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 [[ 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 ]] ”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
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
“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
[[ 约翰内斯.楚姆佩 ]] 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 [[ 英国式击弦机钢琴 ]] ”。
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 [[ 克莱门蒂 ]] 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 [[ 莫扎特 ]] 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
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 [[ 维也纳 ]] 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 [[ 巴罗克 ]] 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
到18世纪后期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中国===
钢琴在18世纪的 [[ 欧洲 ]] 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在 [[ 中国钢琴 ]] 的制造也从两百多年前就已开始。
1886年, [[ 上海 ]] 谋得利工厂正处于开办初期,急需一批技术较高的木工与油漆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外轮上干木工的 [[ 宁波 ]] 巧匠被英商发现,他就是被中国钢琴行业称为“祖师爷”的 [[ 毛文正 ]]
1890年,从宁波来的工人逐渐增多,产量大增。在英商谋得利偷学到技术的华工纷纷自立门户,上海出现了第一批民族钢琴作坊(不过初期的业务以钢琴修理为主)。
至20年代末,上海的制琴厂商有20家,其中风琴厂13家,钢琴厂7家(包括修理)。中国的现代钢琴制造业始自中国建立之后的1950年。
当时的 [[ 北京 ]] 新中国钢琴厂( [[ 北京钢琴厂 ]] 的前身)于1950年10月制造了完全由自己生产的第一台国产立式钢琴。
==基本构造==
===踏板钢琴===
踏板(Pedal)是指钢琴下面用足踩的踏板而言。它是钢琴中除键盘外最重要的配件。1711年 [[ 意大利 ]] 乐器制造家 [[ 克理斯多佛利 ]] (Bartolommeo Cristofori)在改造钢琴时发明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最常用的是延音踏板)
延音踏板(Damper Pedal):右踏板,也叫做延音踏板,又叫共鸣踏板。是 [[ 英国 ]] [[ 布劳马 ]] (John Broadwood)于1783年发明,通常是钢琴下最右内侧的踏板,也有书上称之为“增音器”,当延音踏板被压时下,平时压在弦上的制音器(Damper)立即扬起。使所有的琴弦延续震动,将踏板放开后,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压在琴弦上制止发音。由于按下制音踏板会使琴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故又称强音踏板(Loud Pedal)。
柔音踏板(Soft Pedal):左踏板,也叫做弱音踏板(ulna cord)。在平台式钢琴里,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会立刻向旁推移,使音量减少,并使声音变得非常清纯、柔和。而立式钢琴,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移近琴弦,藉以减轻冲力,减少打击的长度与强度,使音量变小。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