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传钧

移除 5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吴传钧|圖片 = [[File:吴传钧1.jpg|缩略图|居中|250px|<ref>[http://newscasad.k618cas.cn/specialsourcedb_ad_cas/zw2/akxysxx/starygysmd/201312200906/W020131231690850016042.jpg原图链接t2009062吴传钧)][http://news.k618.cn/special/akx/ 图片来源于未来 ,中国科学院 ]]]|圖片尺寸 = | ,2019年10月13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 =1918年4月2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 | 知名原因 =为协调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的理论 | 知名作品 =《中国农业地理总论》 </brref> 《国土发展整治与规划》 </br> </br> </br> }}'''吴传钧'''(1918.4.2-2009.3.13),
'''吴传钧'''(1918.4.2-2009.3.13),<ref>[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ygysmd/200906/t2009062吴传钧)],中国科学院网,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ref>
别号任之,江苏苏州人,
(1918.4.2-2009.3.13),
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吴传钧主要从事综合经济地理(含国土开发整治)和人文地理研究。
提出经济地理学是具有自然-技术-经济三结合特点的边缘科学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过程、机理和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   这些学术见解推进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吴传钧撰写的"Rice Economy of China"以优秀成绩通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
1949年,后地理工作者虽然为国家经济建设开展了资源考察、区域开发、制定规划等工作,但未能把理论研究放在应有的位置,   以致地理学本身的理论建设尚很薄弱,吴传钧倡导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设中起了重大作用。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综合经济地理(包括国土开发整治)和农业地理(包括土地利用)研究。
1960年,吴传钧在《科学通报》发表的"经济地理学-生产布局的科学"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地理是与自然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关系非常密切,具有自然-经济-技术综合特点的边缘科学"的新见解。
1981年,吴传钧倡导地理学要为国土整治服务,并动员地理学界去完成任务。吴传钧自己不顾年老体弱,亲临青海和贵州进行国土整治的考察,主编《经济大辞典-国土经济·经济地   理卷》,担任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和《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学术刊物的顾问,   写成《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专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与此同时,吴传钧的倡导得到全国地理学界同行们的响应和支持,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研究国土整治问题的热潮。
1982年,吴传钧牵头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加强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工作,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中南海接见了吴先生,听取国土整治与规划的建议。
1984年,吴传钧率领中国地理学代表团参加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理学大会期间,同各国代表团团长进行协商 。经过吴传钧的努力,终于恢复了中国在该会的会籍,为中国地理学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开辟了道路
经过吴传钧的努力,终于恢复了中国在该会的会籍,为中国地理学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开辟了道路。 1986年,吴传钧在全国地理学大会上宣读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的论文,指出"协调好人地关系是当前最迫切的全球问题。   研究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立足点,也是人文地理工作者的用武之地,更是这门学科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   这一见解已被全国地理学界所认同,从而使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大大加强,并促使整个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向纵深发展。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传钧立足于地理学,广泛涉及人文地理学的诸多研究领域,并在学科建设、学术组织、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建树。
80年代提出地理学的中心研究课题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过程、机理和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   这些学术见解推进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吴传钧主持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制和研究的国家重点课题,编制的《[[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是世界上第一本全国规模的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图集。
吴传钧在该图集中创造性地设计了用底色、线条、符号、注记来表现3个层次66个类型的方法,   图面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和分布规律,超过了美、英、日、苏等国土地利用分类和制图水平,   在设计水平、分类系统、图幅载量等各个方面均位居国际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进行国力综合研究的科学依据   同时,在吴传钧领导下制定的《[[1∶100万土地利用制图规范]]》成为编制土地利用图以及开展全国性土地利用研究的指南。
==论文著作==
==教学成果==
吴传钧先生热心关怀青年人的成长,热情培养地理科学事业的人才。   从1960年起,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土地利用、国土整治等专业的硕士和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   吴传钧培养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当选为院士;有的被聘为研究所所长、教授,如学生陆大道。
==社会任职==
1958年,吴传钧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该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等全国性学会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联合国大学科学研究协调员、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1980年后,吴传钧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 在地理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经济地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80 -1983 ,吴传钧 长期担任中 先生被联合 地理 会副理事长、理事 (东京)聘为校 顾问 名誉理事长。在地理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 协调 、经济地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80-1983年,吴传钧先生被联合国大学(东京)聘为校长顾问和科研协调员。 还担任过Geo-journal和China Geographer等专业学术期刊的编委。
==获奖记录==
吴传钧作为一名科学家,具有崇高的思想品格,虽然他身居高位、成绩卓著,但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受到同行的尊敬和爱戴。(九三学社评)
吴传钧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和人文地理事业的开拓者,他率领中国经济地理学走向繁荣,   引领中国人文地理学获得复兴,带领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在农业地理、土地利用、   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等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地理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网评)
== 参考资料 ==
[[Category:地理学家]]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中国人]]
7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