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评剧

增加 1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评剧'''发源于[[中国]][[唐山]]一带,特点是念白和唱词口语化,非常容易听懂,因此很受观众的欢迎。
1910年代,[[成兆才]]将说唱曲艺 [[ 艺术]][[莲花 ]] 结合蹦蹦戏,并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的一些表演方式和音乐元素,同时也受到[[唐山]]皮影戏音乐的影响,开创出定名为「平腔梆子」的新剧种,[[中华民国]]时期[[北京]]改名[[ 北平]] ,使得「平腔梆子」的简称和[[京剧]]因政治因素而改换的新名称「平剧」、「平戏」(本来叫「京戏」、「京剧」)混淆,成兆才于是在建议下把「平腔梆子」的简称改为「评剧」、「评戏」,这个名称就此确立,直到现在。
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评剧演出了大量的时装戏,虽然[[京剧]]受到[[话剧]]的影响,也创作演出一些时装戏,但评剧创作演出现代戏(时装剧)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且评剧现代戏创作演出一直不断。1950年代在[[ 北京]] 成立的中国评剧院,更是以创作演出评剧现代戏为主要任务,代表性的评剧现代戏有[[ 中华民国]] 建国初年创作演出的《杨三姐告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演出的《 [[ 金沙江 ]] 畔》、《夺印》、《向阳商店》、《会计姑娘》、《红色联络站》、《野马》、《高山下的花环》、《黑头与四大名蛋》、《二愣妈》等。
评剧本来是以小生、小旦、小花脸(小丑)为主的「三小」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成立 后,生行(老生、小生行当)演员[[魏荣元]]与音乐家[[贺飞]]、[[杨培]]等合作,将评剧曲调和京剧净行(大花脸;花脸;大花面;花面;大面)的发声做表方式结合,开创出评剧的净行,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评剧电影《秦香莲》,成功地以评剧净行呈现片中的包拯。
评剧就如它的名称「平腔梆子」所突显出来的一样,是一种梆子戏,和其他的梆子戏一样,主弦都是[[板胡]]为主,都是富于板式变化的板腔。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2]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 [[ 唐山 ]] 师范学院为评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3]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评剧参与其中。
 中文名称评剧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 国家级 申报地区宝坻区、滦南县、沈阳市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51 保护单位1中国评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保护单位2北京刘秀荣评剧团 [5]
==名称由来==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 [6] “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7] 也有观点认为,当成兆才等人把 [[ 莲花 ]] 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当时的代表性演员有 [[ 月明珠 ]] [[ 金开芳 ]] 等。 [[ 辛亥革命 ]] 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 [[ 天津 ]] 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8] 还有观点认为,是1935年蹦蹦戏在 [[ 上海 ]] 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 [[ 白玉霜 ]] 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 评剧" 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传统主要剧目==
 
* 《[[杨乃武与小白菜]]》
 
* 《[[秦香莲]]》
 * 《 [[ 刘巧儿 ]] 》 
* 《[[花为媒]]》
 *《 [[ 杨三姐告状 ]] 》 *《 [[ 桃花庵 ]]
==著名演员==
 
* [[白玉霜]]
 
* [[小白玉霜]]
 
* [[新凤霞]]
 
* [[魏荣元]]
 
* [[马泰]]
 
* [[赵丽蓉]]
 
* [[李忆兰]]
 
* [[张德福]]
 
* [[李惟铨]](李惟全)
==生角流派创始人==
魏荣元(1923-1976 年——1976年 ),评剧花脸、老生,魏派创始人。直隶(今河北)丰润人。幼年入复盛戏社学艺。十二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曾演京剧、梆子、曲艺。建国后,任中国评剧院演员。1955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对评剧男声唱腔有创造性的改革创新。擅演剧目有《钟离剑》、《孙庞斗智》、《夺印》《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等。主演的《秦香莲》已拍成影片  张德福(1931-),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八、九岁时就已经是“小角儿”了。十岁时,他在天桥“小桃园”的戏班里,拜孙宝亭为师。他从十三岁起开始演正工小生,在评剧舞台上崭露头角,两年左右就演了十几出大戏。1953年调入中国评剧院后,他的小生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与新凤霞长期合作,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刘巧儿》《祥林嫂》《春香传》《三里湾》《六十年变迁》《金沙江畔》《杨三姐告状》《会计姑娘》《阮文追》《志愿军的未婚妻》《金印记》《御河桥》《杨乃武与小白菜》《无双传》《花为媒》《樱花恋》《锯碗丁》《高山下的花环》等。 洪影(1930-2012),评剧女小生、兼老生,洪派创始人。8岁随金百灵学戏,9岁到北京与赵月生学京剧老生,12岁在北京开始票戏,1951年入唐山专区胜利剧社唱京剧老生,1952年随团改为唐山专区实验评剧团(后并入唐山市评剧团)正式唱评剧。洪影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高音区明亮,低音区苍劲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曲艺等旋律,突破评剧原生腔板式束缚,唱腔新颖流畅,以情带声。代表作有《刘翠萍哭井》《梁祝》《刘伶醉酒》《十五贯》《红龙传》《周仁献嫂》《孙安动本》《孙庞斗志》《御河桥》《王二姐思夫》等
马泰(1935-2004 张德福(1931年— ),评剧 张派小 ,马派 创始人。 八、九岁时就已经是“小角儿”了。十岁时,他在天桥“小桃园”的戏班里,拜孙宝亭为 。他从十三岁起开始演正工小生,在 评剧 艺人张润时先生,1955 舞台上崭露头角,两年左右就演了十几出大戏。1953 在著名 调入中国 评剧 表演 院后,他的小生 艺术 家喜彩莲率领下与一批青年演员深入工矿演出 得到了飞跃发展 马泰 喜彩莲 新凤霞长期 合作 演出 ,在评剧舞台上塑造 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刘巧儿》 怀乡梦 祥林嫂 小借年 春香传 马寡妇开店 三里湾 等剧目。二十世纪 六十年 代他先后主演了《夺印 变迁 中的何文进, 《金沙江畔》 中的谭文苏, 野火春风斗古城 杨三姐告状 中的杨晓冬, 向阳商店 会计姑娘 中的刘宝忠, 《阮文追》 《志愿军 阮文追, 未婚妻》《金印记》 钟离剑 御河桥 中的勾践, 孙庞斗智 杨乃武与小白菜 中的孙膑, 李双 中的孙喜旺等。他那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表演及演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大观众的赞誉。众多优秀唱段在老百姓中广 《花 传唱久唱不衰,如: 媒》 夺印 樱花恋 中“水乡三月风光好”“我良言苦口将你劝”; 向阳商店 锯碗丁 与魏荣元先生 《高山下 联唱“咱兄弟三十年前学徒把苦日子过”;《金沙江畔 花环 中“高原风景极目望”等 等。
洪影(1930年—2012年),评剧女小生、兼老生,洪派创始人。8岁随金百灵学戏,9岁到[[北京]]与赵月生学京剧老生,12岁在北京开始票戏,1951年入唐山专区胜利剧社唱京剧老生,1952年随团改为唐山专区实验评剧团(后并入唐山市评剧团)正式唱评剧。洪影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高音区明亮,低音区苍劲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曲艺等旋律,突破评剧原生腔板式束缚,唱腔新颖流畅,以情带声。代表作有《刘翠萍哭井》《梁祝》《刘伶醉酒》《十五贯》《红龙传》《周仁献嫂》《孙安动本》《孙庞斗志》《御河桥》《王二姐思夫》等。
马泰(1935年—2004年),评剧老生,马派创始人。师承评剧艺人张润时先生,1955年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喜彩莲率领下与一批青年演员深入工矿演出。马泰与喜彩莲合作演出了《怀乡梦》、《小借年》、《马寡妇开店》等剧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先后主演了《夺印》中的何文进,《金沙江畔》中的谭文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向阳商店》中的刘宝忠,《阮文追》中的阮文追,《钟离剑》中的勾践,《孙庞斗智》中的[[孙膑]],《李双双》中的孙喜旺等。他那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表演及演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大观众的赞誉。众多优秀唱段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久唱不衰,如:《夺印》中“水乡三月风光好”“我良言苦口将你劝”;《向阳商店》与魏荣元先生的联唱“咱兄弟三十年前学徒把苦日子过”;《金沙江畔》中“高原风景极目望”等等。
==其他名家==
同时期的其他生角名家还有:李福安、刘小楼、席宝坤、袁凤霞(女)、郭少楼、郭贵臣、陈少舫(丑)、孔广山、单少峰、王鸿瑞、艳铭杰(女)、欧阳菊笙等等。
 ==参考 资料文献==
247,2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