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南音

增加 3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二弦===
弓弦乐器,与宋代奚琴极为相似,皆将两条弦系与轸头,与[[二胡]]等系于轸末的形制不同。琴杆为竹制,共十三个竹节,顶端为竹根,琴筒用龙舌兰木的根部挖空制作。在琴弦材质上和琵琶、三弦一样,保留丝弦传统。琴弓以竹子和马尾制作,马尾的部分松软,演奏时可用右手指随时调控松紧度。运弓方式有严格规定,内弦只能拉弓、外弦空弦只能推弓,除了象征阳顺阴逆之外,也与演奏出来的音色有关。音量细小,虽与箫一样穿梭于骨架音间,但主要于箫音间歇时透出,延续余韵,有若隐若现之感,而所谓「箫咬弦、弦入箫」即在强调两者融洽的重要性。术语「箫弦法」用以概括所有箫弦演奏的知识。在上四管合奏中,二弦发挥着调和其它乐音的作用,地位重要且演奏韵味也相对较难掌握 <ref>[http://www.yveqi.com/yveqiarticle/142.htm 二弦],乐器网</ref>
===拍板===
===吐字运腔===
南音的曲唱音色多变,着重不同发声部位的运用和咬字之清晰。其利用了汉语的「[[反切]]」特性,即每一字都可分成开口音与闭口音两个部分,在缓慢行腔的延展下,便形成了[[韵母]]占演唱大部分之特色。这样的处理,南音称之为「叫字」,当中细节可分为三个步骤来说明,第一步为「吐字」,即将开口音唱出,且过程中须留意舌、唇、齿之口形,以确保发音清晰纯正。接着是「牵韵」,即延续开口音之韵母,并在高低起伏的行腔中,透过各发声部位的腾挪,达到音色上的空间感变化,如南音所谓的「内唱」、「外唱」技巧,或是低音区可能会使用的喉韵或胸腔共鸣。最后是「归韵」,是指从开口音之韵母转换到闭口音的过程(若两者相同则省略之),在不同韵母间发声部位的腾挪中,要留意与韵母共鸣的协同作用。完成后再进入下一字或收音 <ref>[http://www.docin.com/p-103273749.html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南音《望明月》演唱艺术试探],豆丁网,阮春黎</ref>
==美学==
===文化===
音乐的[[艺术]]内涵与其背后的文化密不可分,对于南音音乐,一般评其风格为典雅、细致,这样的风格可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历史悠久的南音,形成了一个文化圈,有其特殊的习惯、规矩、故事、用语等等。南音人以「弦友」互称,为南音以乐会友特色的体现。又自称「郎君子弟」,反映了该文化圈知音相惜的凝聚力。早期演出时,多会立起彩伞,并悬挂「御前清奏」的匾额,源于「五少芳贤」之佳话,为高雅风范的象征。传统南音人对自身音乐有一丝不苟的态度,除了对演奏技法、演奏仪态、乐器间的配合关系等多有讲究外,在音乐风格的维护上亦颇为严谨,如南音的馆阁,就是作为弦友之间音乐交流的场所,每年的春秋二祭、整弦活动则为南音界的重要盛事(参见[[#馆阁活动|馆阁活动]]),各地弦友齐聚,交流切磋,因此南音主要是知音同好间以乐会友的音乐,再加上文化圈的价值体系,而颇能维持其如同修行般的典雅风格。这样的内涵是南音与其它音乐相当不同的地方,也与古代「游于艺」的精神相符 <ref> [https://www.xzbu.com/7/view-8006144.htm 浅析泉州南音的文化内涵],行知部落</ref>
==乐谱==
716,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