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反间计

增加 4,4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反间计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F%8D%E9%97%B4%E8%AE%A1/529760/0/b3119313b07eca80732f4b6b9b2397dda1448317?fr=lemma&ct=single#aid=0&pic=b3119313b07eca80732f4b6b9b2397dda1448317 原图链接]反间计]]
'''反间计'''(英语翻译:sowing discord among the enemy),汉语拼音 fǎn jiàn jì,是汉语词汇来自《[[三十六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ref>[http://wenwen.sogou.com/z/q596025351.htm?ch=wtk.title 三国中的反间计 .问问.2014-10-14[引用日期2014-10-14]]</ref>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ref>邹浚智.”从军事到治安—三十六计".台湾:警大通识中心,2015,2</ref>
==释义==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File:反间计3.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8F%8D%E9%97%B4%E8%AE%A1/529760/0/b3119313b07eca80732f4b6b9b2397dda1448317?fr=lemma&ct=single#aid=0&pic=c856613ebf4a197d70cf6ca1 原图链接]反间计]]
===按语===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ref>[http://www.wenyanhanyu.com/sunzibingfa/ 孙子兵法 .文言汉语网]</ref>
===解析===
按语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证明反间计的成效。田单守即墨,想除掉燕将乐毅,用的是挑拨离间的手段,散布乐毅没攻下即墨,是想在齐地称王,现当时齐人还未服从他,所以他暂缓攻打即墨。齐国怕的是燕国调换乐毅。燕王果然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齐人大喜,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
[[ 陈平 ]] 也是用离间之计使 [[ 项羽 ]] 疏远了军师 [[ 范增 ]] <ref>曾春侨等.《如何实践三十六计》.台湾:秀威,2016年</ref>
==出处==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ref>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後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正义奉音捧。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ref>
[[File:蒋干中计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F%8D%E9%97%B4%E8%AE%A1/529760/0/b3119313b07eca80732f4b6b9b2397dda1448317?fr=lemma&ct=single#aid=0&pic=c856613ebf4a197d70cf6ca1 原图链接]反间计:蒋干中计]]
==含义==
三、情报要推敲。尽管我们派出的间谍不被收买,他所获取的情报也不一定就是很可靠的。所以对间谍带回来的情报一定要反复推敲,在推敲验证的时候,绝对不能以“自己认为应该如此”来推断。
四、多方取证印证。同一事或同一地,可以多方位地派出若干间谍,让他们从不同的侧面获取情报,这样我们可以将各方面的信息相互印证。<ref>汪楫《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崇祯三年八月癸亥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ref>
==使用==
《孙子兵法》专门有一篇《[[用间篇]]》,指出有五种间谍,利用敌方乡里的普通人作间谍,叫因间;收买敌方官吏作间谍,叫内间;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叫反间;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况给敌方间谍,叫死间;派人去敌方侦察,再回来报告情况,叫生间。
唐代[[社收]]解释反间计特别清楚,他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ref>《大明律》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及大逆谓谋毁庙卜陵及官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子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马为奴财产入官若女许嫁巳定归其夫子孙过房与人及聘妻未成者俱不追坐下条准此知情故纵隐藏者斩有能捕获者民授以民官军授以军职仍将犯人财产全给充赏知而首告官为获者止给财产不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ref>。<ref>《崇祯长编》崇祯二年正月 丁丑 定逆案 上谕畧曰帝王宪天出治首辨忠邪臣子致身事君先明逆顺经凛人臣无将之戒律严近侍交结之条邦有常刑法罔攸赦逆竖魏忠贤初不过窥嚬咲以市阴阳席宠灵而希富贵使庶位莫假其羽翼何蠢尔得肆其鴞张乃一时朋奸误国实繁有徒或缔妤宗盟或呈身入幕或谋阴指授肆罗织以屠善良或秘计合图擅利权而筦兵柄甚且广兴祠颂明著首功倡和巳极于三封称谓浸疑于无等谁成逆节致长燎原及朕大宝嗣登严纶屡霈元凶逆孽次第芟除尚有希罪邀功倒身窜正以望气占风之面目夸发奸指佞之封章迹其奸回乌容曲贷特命内阁部院大臣将祠颂红本参以先後论劾奏章分别拥戴谄附建祠称颂赞导诸欵据律推情首正逆奸之案稍宽胁从之诛其情罪末减者另疏处分姑开一面此外原心宥过纵有漏遗亦赦不究   一首恶引谋反大逆已经正法者四人 魏忠贤 崔呈秀 客氏 魏良卿。</ref>
==故事==
128,7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