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篆刻

增加 2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篆刻 ''' 二字,最初见于 [[ 扬雄 ]] 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是也。”篆刻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篆刻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广义的篆刻则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种,但却是艺术家将学术,素养化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
===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 [[ 河南 ]][[ 安阳 ]] [[ 商朝 ]] 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 [[ 战国时期 ]] [[ 先秦时期 ]] 的印章叫做鈢,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鈢。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朱文(阳刻)、白文(阴刻)印均有发现,印文书体使用六国古文。
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 [[ 印章 ]] 成为君臣关系、商品贸易的重要凭证,并广泛用与竹简与木简的封泥上。除文字印外,还多见内容为绘画图案,特别是动物图案的装饰性肖形印。这种肖形印的存在延续到六朝时期,随后逐渐消失。
===发展===
[[File:篆是一种书体.jpg|缩略图|右|篆是一种书体[http://zlk.sssc.cn/173/2234/uploads/200907/s_1248151652BeKe5EqA.jpg 原图链接][http://zlk.sssc.cn/173/2234/ 来自盛世收藏网 图片 ]]]
[[ 秦始皇 ]] 的玉壐已用小篆刻制。篆同瑑,篆是一种书体,一般说法就是用篆书来刻制印章便是篆刻。印章由文人自己动手刻制,传说是在明末,传说 [[ 王冕 ]] 发现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继而 [[ 文彭 ]] [[ 何震 ]] 大力投入,篆刻一艺于是广为发展。比较可靠的资料,酷爱印章艺术的文彭,原先自己写印稿子请工匠雕琢;偶然机会遇到市场上有人卖一种叶蜡石,是种青田石的灯光冻,发现这种石质可以雕琢,于是自己动手刻印。
==流派==
后起之 [[ 苏宣 ]] [[ 朱简 ]] [[ 汪关 ]] 等带领,风气大盛,篆刻遂与书、画分庭抗礼,成为中国美术之一环。当型态成熟之后,逐渐有了不同的风格,而风格的异同,汇集成不同的流派。
[[ 程邃 ]] [[ 巴慰祖 ]] [[ 胡唐 ]] [[ 汪肇龙 ]] 为徽派四大家。
[[ 清代 ]] 中叶是篆刻的全盛时期,清初至 [[ 中叶 ]] [[ 丁敬 ]] [[ 黄易 ]] 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
稍后, [[ 邓石如 ]] 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皖派(徽派)===
代表人物: [[ 何震 ]] [[ 文彭 ]] [[ 苏宣 ]]
===歙派(歙中四子)===
代表人物: [[ 程邃 ]] [[ 巴慰祖 ]] [[ 胡唐 ]] [[ 汪肇龙]]
===泗水派===
===浙派(西泠八家)===
代表人物: [[ 丁敬 ]] [[ 蒋仁 ]] [[ 黄易 ]] [[ 奚冈 ]] [[ 陈豫钟 ]] [[ 陈鸿寿 ]] [[ 赵之琛 ]] [[ 钱松]]
===新浙派=== 代表人物: [[ 赵之谦 ]] [[ 厉良玉 ]] [[ 吴昌硕]]
===赵派(虞山派)===
代表人物: [[ 邓散木]]
===鲁派(齐鲁派)===
代表人物: [[ 刘兴 ]] [[ 孟国波 ]] [[ 李家栋 ]] [[ 张诚 ]] [[ 司彬钰 ]] [[ 李旸铭]]
===娄东派===
代表人物:汪关、 [[ 林皋 ]] (林派)、 [[ 巴慰祖]]
===扬州派===
代表人物:林皋(林派)、 [[ 汪关 ]] [[ 沈世和]]
===如皋派===
代表人物: [[ 许容 ]] [[ 童昌龄 ]] [[ 陈瑶典 ]]
===云间派===
代表人物: [[ 王曾麓 ]] 父子、 [[ 鞠昆皋]]
===京派===
===闽派(莆田派)===
代表人物: [[ 宋珏 ]] [[ 吴晋 ]] [[ 练元素 ]] [[ 薛穆生 ]] [[ 许有介 ]] [[ 兰公漪 ]]
==篆刻技法==
印文的字数多少不一,少者一二字,多者数十字。在布排的顺序上古今基本相同,一般均是按照先上后下,先右后左顺序进行的。在相同字数的印中,又有各种不同。
 
==视频==
722,0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