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祐

增加 1,5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李祐'''</big>正是出生在这种背景之下。他具体的出生年月史书无载,墓志所载享年业已失考,但是其生年的上下限可以判断。现已知[[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生于620年(武德三年),又根据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墓志所载其死于武后686年(垂拱二年),死时六十二岁可知,李贞生于624年(武德七年)。
=== 少年历宦=== <ref>626 少626 年(武德九年),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登基称帝,遂改封李祐为[[楚王]]。</ref>
628年(贞观二年正月),封燕王 ,并拜为同州刺史。不久,改任都督幽、易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在此后直至636年(贞观十年)的八年时间里,又多次担任[[幽州都督]]。
<ref>636年(贞观十年)正月,改封齐王 ,拜为都督齐、青、莱、密等五州诸军事、齐州刺史。 </ref>
638年(贞观十二年),因为生病滞留长安,一直到641年(贞观十五年),才前往齐州封地 。
===累授方镇===
长庆元年(821年)六月,李祐出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绥银宥(治今陕西靖边北)[[节度使]]。<ref>《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一》:以功授神武将军,迁金吾将军、检校左散骑常侍、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绥银宥节度使。</ref>
长庆四年(824年)三月,李祐在塞外筑乌延、宥州 、临塞、阴河、陶子等五城,以防备吐蕃。
===讨平沧景===
宝历二年(826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窃取兵权,谋求承袭父职。次年,朝廷举兵讨伐,但战事拖延日久。太和二年(828年)十一月,新任横海节度使傅良弼在赴任途中逝世,朝廷命李祐出任检校户部尚书、沧州刺史、沧德景节度使(横海节度使),参与平定沧景之乱。<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三·唐纪五十九》:傅良弼至陕而薨。乙酉,以左金吾大将军李祐为横海节度使。</ref>
太和三年(829年)正月,义成军的行营兵三千人在调防禹城的途中溃乱叛变,李祐与天平军节度使[[崔弘礼]]合力将其诛杀 。事后,崔弘礼借天平军二千人予李祐,以助其平叛 。二月,李祐率诸道行营兵击败李同捷,“尸藉十余里” <ref>《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八十九》:​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崔)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祐望郓拜曰:“活我者崔公也!</ref> ,趁胜进围德州(今山东陵县)。 四月,李祐攻拔德州,城中将士三千人逃奔镇州。李同捷致信李祐,请求投降。李祐将李同捷的降书上奏朝廷。
===惊变病薨===
沧州平定后,谏议大夫柏耆奉诏前来安抚行营将士。李同捷请降后,李祐派大将[[万洪]]暂镇沧州。柏耆怀疑李同捷请降有诈,便率数百名骑兵赴沧州,寻找借口诛杀万洪,然后将[[李同捷]]及其家属一并带往京城。 <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谏议大夫柏耆受诏宣慰行营,好张大声势以威制诸将,诸将已恶之矣。及李同捷请降于祐,祐遣大将万洪代守沧州。耆疑同捷之诈,自将数百骑驰入沧州,以事诛洪,取同捷及其家属诣京师。</ref> 李祐听到柏耆擅杀万洪的消息后,大为吃惊,病情自此加重。唐文宗得知后说:“李祐如果死了,就是柏耆把他害死的。”太和三年五月十八日(829年6月22日),李祐病逝 ,获赠司徒 。文宗旋即赐已被贬为循州司户的柏耆自尽。 <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诸道兵攻李同捷,三年,仅能下之。而柏耆径入城,取为己功。诸将疾之,争上表论列。辛卯,贬耆为循州司户。李祐寻薨。……初,李祐闻柏耆杀万洪,大惊,疾遂剧。上曰:“祐若死,是耆杀之也!”癸酉,赐耆自尽。</ref>
==主要成就==
===屡伐叛镇===
李祐本为淮西牙将,他骁勇善战,深受各路官军忌惮 。 后为唐邓随节度使李愬计擒,受其厚待。 他建议李愬袭取蔡州,最终活捉叛军首领吴元济,平定淮西。 元和十三年(818年),随李愬征讨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破平卢军于鱼台(今山东鱼台 ) 。<ref>《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武宁将李祐战鱼台,败之 </ref> 大和二年(828年),李祐出任横海节度使,参与讨伐叛乱的沧景留后李同捷。 至次年二月,李祐率军击败李同捷,进围德州(今山东陵县)。 四月,德州被攻陷,李同捷投降,沧景之乱平定。<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夏,四月……李祐拔德州,城中将卒三千馀人奔镇州。李同捷与祐书请降,祐并奏其书。</ref>
===完固边防===
==轶事典故==
===李祐嫁女===
李祐显贵之后,许多公卿大臣都向其女求婚,李祐一一拒绝。一天,李祐大宴幕僚,声称要为女儿择婿。大家都认为他一定是选中了哪家名门贵族。待到开宴时,还寂然无声。酒至半酣,李祐领出一个坐在末座的将领,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还没有成婚,今日我便把爱女托付于你。”当即为二人举行了婚礼。后来,有人问李祐这么做的原因,李祐回答:“我常见那些有地位的人喜欢和望族缔结成亲,可大族的子弟们长期习染于荒淫奢侈,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我凭自己的韬略才干才得到今日的位置,自己选择女婿,何必要高攀追求虚名呢?”听到此话的人都认为李祐见识卓越。<ref></ref>
===胆落温御史===
李祐入朝时,向朝廷进奉马一百五十匹(一作二百五十匹 ),唐敬宗拒而不收。侍御史温造闻讯后,在紫宸殿弹劾李祐违法进奉,请按法治罪,敬宗下诏释免。事后,李祐对人说:“当年我率军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都未胆祛,今天在温御史面前竟魂飞胆破了。唉,这真是令人畏惧啊!”
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