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葡萄糖

增加 5,82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又称为玉米葡糖、玉蜀黍糖,简称为葡糖。化学名称:2,3,4,5,6-五羟基己醛,英文另名:De…”


'''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又称为玉米葡糖、玉蜀黍糖,简称为葡糖。化学名称:2,3,4,5,6-五羟基己醛,英文另名:Dextrose,Cornsugar,Grapesugar,Bloodsugar。它是一种多羟基醛。

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一般人无法尝到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 因为拥有6个[[碳原子]],被归为己糖或六碳糖。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分子式]]为'''C<sub>6</sub>H<sub>12</sub>O<sub>6</sub>'''。其水溶液[[旋光]]向右,故亦称“'''右旋糖'''”。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代谢|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植物]]可通过行[[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葡萄糖

英文名
Glucose

别称
(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玉米葡糖、玉蜀黍糖

化学式
C6H12O6、H12(CO)6

分子量
180.16g/mol

CAS登录号
50-99-7

EINECS登录号
200-075-1

熔点
146ºC

水溶性
易溶


密度
1.54

外观
白色无臭结晶性颗粒或晶粒状粉末

闪点
-

应用
可以用于补充体力.

安全性描述
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化学名
2,3,4,5,6-五羟基己醛

缩写
Glc

溶解度(水)
83g/100ml(20℃)

葡萄糖耐量
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能力
== 历史 ==
1747年,[[德国|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马格拉夫]]自葡萄干中分离出少量的葡萄糖。1838年,由[[法国|法国]]化学家[[让-巴蒂斯特·杜马|尚-巴蒂斯特·杜马]]正式命名为葡萄糖。由于葡萄糖在生物体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成为19世纪[[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重要课题,1892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费歇尔]]确定了葡萄糖的链状结构及其立体异构体,并因此获得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



==物质结构==
===物理性质===
葡萄糖(Glucose)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熔点146℃,


⒈旋光性

α-D-葡萄糖在20摄氏度光时的比旋光度数值为+52.2。

⒉溶解度

在20摄氏度时单一的葡萄糖溶液最高浓度为50%。

⒊甜度

α-D-葡萄糖的比甜度为0.7。

⒋黏度

葡萄糖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 。

密度:1.544g/cm

熔点:153 - 158ºC

沸点:410.797ºC at 760 mmHg

闪点:202.243ºC

折射率:n20/D 1.362

储存条件:2-8ºC[4]

===化学性质===
它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单糖。葡萄糖含五个羟基,一个醛基,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

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应密闭保存。口服后迅速吸收,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1mol葡萄糖经人体完全氧化反应后放出2870KJ能量,这些能量有部分能量转化为30或32molATP,其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出从而维持人体体温,也可通过肝脏或肌肉转化成糖原或脂肪贮存。

⑴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水浴加热)→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被氧化成葡萄糖酸铵。

⑵醛基还能被还原为己六醇。

⑶分子中有多个羟基,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⑷葡萄糖在生物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C6H12O6+6O2(氧 气)+6H2O==6CO2+12H2O+能量)。

⑸葡萄糖能用淀粉在酶或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制得。

⑹植物光合作用:6CO2+6H2O(叶绿素、阳光催化)--C6H12O6+6O2。

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

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

(8)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3]

(9)麦芽糖的水解:C12H22O11+H2O(催化剂)→2CH2OH(CHOH)4CHO

(10)淀粉和纤维素水解:(C6H10O5)n+nH2O(催化剂)→nCH2OH(CHOH)4CHO== 功能作用 ==

=== 生活应用 ===
葡萄糖很容易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医院]]、运动爱好者常常以其作强而有力的快速能量来源。除此之外,葡萄糖对[[脑|脑部]]正常功能极为重要,高循环血糖浓度可产生'''葡萄糖强记效应'''(Glucose Memory Facilitation Effect),并促进记忆力和认表现。 若血液中之葡萄糖浓度过高,将可能导致[[肥胖]]和[[糖尿病]]。若浓度过低可能为[[低血糖症]]或[[休克|胰岛素休克]]之征兆。


动物细胞会将葡萄糖以[[肝糖]]的形式储存于[[内质网|平滑内质网]]中,过多的血液葡萄糖会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转换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酸脂]]。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过多,会促进[[胰脏|胰脏]]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再活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将[[乙酰辅酶A]]催化成[[丙二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是脂肪酸的前驱物,此物质一方面会转化成脂肪酸,另一方面会抑制[[粒线体]]外膜上肉硷棕榈酰转移酶I的活性。当肉硷棕榈酰转移酶被[[丙二酰辅酶A]]抑制后,[[细胞质]]的脂肪酸无法进入[[粒线体]],造成脂肪酸无法分解而累积,使人肥胖。

=== 运输 ===
主要有两种葡萄糖输送者,一种在[[血浆]]中很丰富,包含血液到大脑、血液到[[眼睛]]和[[胎盘]]的障碍。它也参与[[胰脏]]和肾脏的输送并且在肝脏中调节葡萄糖。另一种是钠依赖输送者,它的功能在肠道和肾脏中携带葡萄糖对抗浓度的坡度。葡萄糖很容易被其他的糖质营养素的糖类代谢,但是它的输送者仅和[[半乳糖]]共享,和[[木糖]]就无法共享,例如葡萄糖输送者较喜欢D型葡萄糖胜过于L型。



== 参考文献 ==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