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学士

增加 24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大学士''',主要是内阁大学士又称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ref>[http://mini.eastday.com/a/170412232356920.html 清朝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员?],东方资讯</ref>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于唐宋的中书舍人,但巅峰之时的权位与唐宋的中书舍人相当。
==起源==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 <ref>[http://www.xiaohuasheng.cn/blog/74adce20bf3fa7fb 万历十五年之首辅],小花生网,2013-7-18 08:05</ref> 。《[[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 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248,1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