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增加 8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徽.jpg|450px|缩略图|右|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徽[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70821/98/8336535618029106086.jpg 原图链接]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821/c412690-29483601.html 來自人民网 的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简称国防科大,本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 <ref>[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e61df0fe6ee3f82f83dee2e55ec40d44318947a18e7f9386.html 一五"计划中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爱学术</ref> 、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位列首批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A类、军队“2110工程”,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
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 <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76667919&ver=2042&signature=iEX1HAY12IwhNGm4o65hvXBVYUJVaQzA9W9VvzX*rTBgB8mS*MVP*RaWXznBafDTzRB836C6TDvoFw7gS8yw*jPRWLZTBn3PgYniKJx3c-5nsER-F3WpaHaCqRdgZum*&new=1 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这所军校就是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的缩影],城市记忆CityMemory,2018-7-31</ref> ),[[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学校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学校设有十大学科门类42个本科专业、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两院院士20人,博士生导师333人,硕士生导师916人。
[[File: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jpg|400px|缩略图|右|[http://n.sinaimg.cn/sinacn10102/83/w590h293/20190109/e13b-hrkkwef9064099.jpg 原图链接][https://sina.cn/index/feed?from=touch&Ver=10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军工”,俗称“哈军工”)<ref name=xin/> 。军事工程学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ref name=xin/> 。从1953年到1966年,军事工程学院仅招生13届,但校友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达40余人,超过200人被授予将官军衔。“[[两弹一星]]”、[[超级计算机]]、[[隐形战斗机]]、[[驱逐舰|导弹驱逐舰]]、[[核动力潜艇]]、[[载人航天]]、[[嫦娥工程|探月工程]]等尖端国防工程的大批骨干均来自军事工程学院。另外,许多军事工程学院的校友也活跃于政商界 <ref>[http://xyzh.hrbeu.edu.cn/2012/1128/c5218a152222/page.htm 从 哈军工 走出的 将军、院士、政要],哈尔滨工业学院,2012-11-28</ref>
1952年3月18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副总参谋长[[粟裕]]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朱德]]、[[林彪]]呈送《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经周恩来、朱德、林彪审阅后,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批示“同意”。由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获得批准创办。
1952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函[[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布尔加宁]],请苏联按5个系的规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派遣专家和顾问。1952年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陈赓]]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ref>[http://www.sohu.com/a/208483911_372971 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 ,搜狐,2017-12-05</ref>
1952年,中央军委决定,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部分干部为基础,筹建军事工程学院。中央军委还决定,建成后的军事工程学院应当为全军各军兵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人才,校址设在[[哈尔滨市]],并且要求军事工程学院于1953年9月1日开学。
1953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举行,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代表中央军委参加。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为学院题词。1953年9月1日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建校日。
1960年8月15日,[[苏联]]政府撤走在学院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 <ref>[http://www.hprc.org.cn/gsyj/wjs/gjyz/201301/t20130112_208463_1.html 1960年苏联援华军事专家撤走情况及影响],国史网,2013-01-12</ref>
1961年5月,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247,4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