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岷县

增加 2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岷县 ''' ,隶属 [[ 甘肃 ]][[ 定西市 ]] 。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 [[ 青藏高原 ]] 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属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介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和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地中心。 全县下辖9乡、9镇,国土面积3578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户籍人口13.03万户,49.59万人。
==发展历程==
{| class="wikitable" |- | [[ 秦朝 ]] 修建古 [[ 长城 ]]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古临洮为今 [[ 岷县 ]] |- | [[ 西魏 ]] 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纪初马家军在此统治,1913年改为岷县。|- | 1932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 | 1936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 | 1944年,7月13日,从第一专区析临洮,定西等8县置第九专区驻临洮。|- | 1949年,第一专区(岷县专区)驻岷县,领岷县、陇西、漳县、临潭、夏河5县及卓尼设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class="wikitable" |- |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甘肃省行政区域设置,成立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电示,原会宁分区更名定西分区,专署由会宁移驻定西。辖定西、榆中、会宁、靖远、静宁、西吉、海源7县,析出原辖的景泰县划入武威分区。|- | 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设岷县专区,驻岷县,辖岷县、渭源、会川、漳县、陇西、临潭6县及卓尼设治局。|- | 1950年5月20日,撤销岷县专区,将岷县划武都专区;|- | 1958年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原辖于武都专区的岷县划归天水专区;|- | 1958年12月16日,从天水专区析出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10日撤销宕昌县,分别并入武都、岷县2县。|- | 1962年1月,岷县由定西专区划归临洮专区。|- | 1963年10月23日,岷县划归武都地区。|- | 1968年1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级人民委员会相继改称“革命委员会”,“专员公署”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1日起,专区改称“地区”。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 | 1985年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此时,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 2003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3)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地级定西市的批复》,定西地区撤地区设市,辖一区六县:安定区(由原定西县改称)、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行政区划==
岷县共辖18个乡镇,其中9个镇、9个乡,分别为:岷阳镇、蒲麻镇、西寨镇、梅川镇、西江镇、闾井镇、十里镇、茶埠镇、中寨镇、清水乡、马坞乡、寺沟乡、麻子川乡、秦许乡、禾驮乡、维新乡、申都乡、锁龙乡。
==位置境域==
==位置境域==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是定西、天水、陇南、甘南的几何中心;地处东径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 [[ 漳县 ]] [[ 武山 ]] 接壤;东南与 [[ 宕昌 ]] [[ 礼县 ]] 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全县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岷县属西秦岭地槽皱系的北支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 [[ 燕山运动 ]] 隆起和新生代的 [[ 喜马拉雅山 ]] 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的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炭、泥岩为主。在县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纪的红色岩层以及第四纪的黄土。黄土以 [[ 洮河 ]] 域为深厚。 [[ 岷峨山 ]] 莫遮及闾井镇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
===地层岩石===
====第一特征====
岷县地貌属高原形态,西秦岭北支褶皱带。全县山地占88.8%,南有 [[ 长江 ]] [[ 黄河 ]] 分水的岷峨山、大拉梁;北有洮河、 [[ 渭河 ]] 分水的木寨岭、岭罗山。全境山岭起伏,河流纵横,气势壮观。
====第二类型====
==气候环境==
 
岷县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高寒阴湿,植被覆盖很好,年平均气温为5.5℃,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为635mm,雨水集中在7~9月;年无霜期123天,平均相对湿度68%,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3.03万户,49.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25万户,42.76万人。
==自然资源==
 
岷县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海拔较高,气候独特,降雨量相对较多,气温低。特别是夏季气候凉爽,平均气温16度。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无污染。全境主要土壤为黑土类,湿润覆盖度为90%,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最高达10.45%,适宜喜凉作物生长。特别是西南和东部山区海拔高,多为林地、沼泽、草原,植被覆盖率高,水源涵养条件好,空气潮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具有发展食用菌等有机农业的天然条件。
====(一)土壤特征====
 
全境土壤包括地带性土壤、中苔原土壤、荒漠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等型。西北部洮河流域属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分布有黑土、麻垆土、黄绵土。西南部、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属甘南高原边缘地带,分布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土。东部分秦岭山地带,分布有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具有中国各土壤区划交汇过渡地带特点。
====铁矿====
 
分布于茶埠镇山那、奈子沟、哈扎一带。储量比较集中,品位达25—35%。其余如闾井镇草地、马坞乡下什字、申都乡石干沟、小寨沟,禾驮乡红桦林、麻子川乡旋窝、茶埠镇耳阳沟等均有分布。但储量小,品位也低。
====铜矿====
 
分布在禾驮乡的高家山、上禾驮,闾井镇屯坝上、茶埠镇半沟、铜峪沟等地。品位最高达7.5%。
====金矿====
 
主要分布在闾井镇金厂沟、麻子川乡八岔沟(旋窝)、锁龙乡的锁龙口以及秦许乡鹿儿坝等地。
====铝锌矿====
 
分布在茶埠镇半沟、铜峪沟,小寨乡三黄咀,禾驮乡高家山、寨上,闾井镇屯坝上、七界,蒲麻镇大磨沟。品位最高15%。汞矿:岷山乡撮撮沟有,储量217.5吨。
====锑矿====
 
分布在禾驮乡寨上,闾井镇结石山,秦许乡鹿儿坝,十里镇大沟寨、甘寨,西寨镇坎峰、站里等地。
====钒矿====
 
禾驮乡上禾驮村附近有分布,储量少。
全县旅游景点有100多个。其中,自然类景观46个,列为省级的2个;人文类62个,列为省级的4个。
 
==经济概述==
==交通运输==
 
岷县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
====岷山积翠====
 
主要是指玉女祠边草色青青,一派秀色。根据明代诗人江奎的"鸟声暗度斜 阳里"等诗句考证:"积翠"又指岷山山坡上栖息着大量的翠鸟。这种翠鸟岷州人俗称"捞鱼娃儿",长得非常可爱,美丽的羽毛,翠如绿云,每当傍晚时分到洮河里觅食,如箭穿星流,来往不绝。
====洮水流珠====
 
岷州城北的洮河,一到了冬天,有颗颗圆溜溜的冰珠,堆堆挤挤,历历落落地流淌,人们称为“洮水流珠”。
====东坡晚照====
 
岷州群山环抱。离城二里之遥的东山,挺拔矗立,高出诸峰。每当夕阳西倾,在落日的余晖里,展现出一片琉璃世界。远处天上横挂着缕缕霞光,烟岚含日色,摇荡入山村,夕阳明灭于叠藏河流水之中,构成一幅朦胧的彩色水墨画。岷州志载:东山下有苏亭,是明代岷州进士刘世纶创建。苏亭是因地为东坡会意而名,在那里观赏美景秀色,趣味无穷。又相传东坡之南纸坊村有晾经台,听说唐玄奘西天取经,不慎将真经掉在叠藏河里,在这里晒过经,"东坡晚照"是佛光在返照。
====叠藏长虹====
 
岷州城东叠藏河,河床宽浅,流水势急,每逢夏秋雨季,洪水泛滥。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岷州守备叶天植,于河边天然石矶处,修建大桥一座,宛如雨后彩虹,美丽壮观。到了康熙三十年,抚民同知汪元絅 ,又在桥北修了一座园林,取名"濯缨堂"。在此观望大桥,显示着千姿百态的妩媚。桥上游人如织,两边遥拂清荫,杂花簇集。桥下跳珠喷雪,气势磅礴,奔腾壮丽。
====西岭晴云====
 
岷州城西大沟寨的五台山,古称崆峒山。山下铁关门,是秦长城的起首处。山上观音湫池,是道教兴盛的胜地。山上松柏参天,翠染岗峦。"径仄云烟合",横岭开翠屏。雨后天晴,四围山色如洗,白云悠悠。放眼望去,使人心旷神怡,大有羽化登仙之感。传说,清乾隆元年(1736年),有道士刘明一,在五台山上结庵修道,垂帘趺坐,五十年不至城市。置盆庵外,承露水浴身;榻侧驯虎,扬鸾尾帚迎送神仙。
====南峰霁雪====
 
岷州城南麻子川分水岭,是古雍州与梁州的分界线,古时曾建有江源寺。站在岭峰村的高峰,远望达拉梁一带的积雪。白雪皑皑,银妆素裹,犹如玉龙翻滚,蜿蜒曲折不断。这里有唐朝诗人卢照邻、吴融吟咏的诗篇。同时,也有"雪霁烟光暖,晴开瑞气浓",千村万户一片银装世界的景观。
====北岸温泉====
 
原名"布和天泉"。相传岷县城北门外普渡寺下侧有灵泉,早起雾霭萦绕,"紫烟生暖气,碧玉散寒飕"。同时,城外洮河岸边,多有优质泉水,莹光照人,不竭不盈,激之不浊,尝之味甘。口渴饮之,能治百病。
====龙潭皓月====
 
岷州城东龙望台洮河转弯处,形势险阻。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岷州同知郭之祐在洮河建立东、西二桥。东桥在城东十里龙望台西,西桥在城西二十里之地。到了天启年间,岷州怀念郭之祐的公德,在龙望台立祠,塑像于其中,焚香瞻礼者不绝。每逢望日当地附近百姓焚香后,晚上站在桥上望月,"水浸碧天天浸水,月光如水水如天",皓月映当空,不辨天与水,月光清彻见水底,潭中人影轻摇动,美不胜收。
719,3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