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左車

增加 5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左車哪去了===
《史記》對李左車的記載就到此為止了,在記述攻齊過程中只是提到[[韓信]]、[[酈食其]]、[[蒯通]]等人,而對李左車的事跡卻隻字未提。漢代典籍中又未見記載。人們對這樣一位功績卓著的歷史人物,其下落如何、死葬於何處卻不得知曉。於是,後人對其提出過種種猜測:有的說他根本就沒到過齊國,其墓當在趙州(見《元各郡縣誌》 <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192204    《元各郡縣誌》]</ref> 及《 古今 圖書集成》 <ref>[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res=81155   《古今圖書集成》 ]</ref> );有的說他平齊之後又隨韓信入楚,被 [[ 樊噲 ]] 殺於漢高祖 [[ 劉邦 ]] 巡遊夢澤的帳中(見拍攝的電視劇本);還有的說其墓在無棣縣三十里車鎮(見《山東通志》 <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363177   《山東通志》]</ref> 和《無棣縣誌》 <ref>[http://m.ishare.iask.sina.com.cn/f/22098894.html    《無棣縣誌》]</ref> )。總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977年無棣 在進行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時,對車鎮北一里的「李左車墓」進行了清理 掘,發現是一座東漢時期的大型墓葬,證實這不是李左車之墓(參見《無棣文史資料》第三輯郭世雲文《李左車墓之謎》)。
而實際上漢高祖四年(前203年),韓信平齊後,被劉邦封為齊王。翌年又更封於楚。雖然在漢軍攻齊的多次戰鬥中,《 [[ 史記 ]] 》未提李左車,但事實上李左車早已隨韓信來到齊國,以佐韓信攻齊。李左車的謀略思想上報給漢王劉邦後,對劉邦的思想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派酈食其到齊國去說服齊王,下齊七十二城,亦是對李左車「先聲後實」以威懾敵,「使喧言者東千齊」策略的進一步運用。從後來的在廣饒大王鎮韓家橋發現的李左車墓和出土的「漢將軍李左車」銅鼎上亦可看出,此時的李左車不但已隨韓信入齊,而且亦由漢王劉邦任為將軍屯兵大王了。大王,原稱大王橋,並有韓橋、李橋相距數里均橫跨在陽河上,相傳是為了紀念劉邦、韓信和李左車三人的功績而建。大王南臨青州和臨淄,北臨燕、趙和渤海,東臨濰水(今山東濰坊)與壽光,西臨樂安(今山東廣饒)與博昌(今博興柳橋)城,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所重。向東則可直趨膠東,向西、向北可拒燕控趙,向南可護援齊都,阻防楚軍,並且此地土質肥沃,經濟發達,既益「漁鹽之利」,又獲「桑糧之豐」,是屯兵養銳的軍事重地。
韓信攻齊,派李左車屯兵大王是不無道理的(其境內至今還留有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後屯」村名)。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韓信被改封入楚後,劉邦為了穩定齊國的局勢,「北控燕、趙,而西南與彭越衡格」,將「左車其為依而留於齊」(明李舜臣語),後來終葬於此了,是符合歷史真實的。現在廣饒縣尤其是大王鎮境內李姓居多(全鎮5萬多人,李姓就占三分之一左右),且聚族集中,其世系淵源明晰可辨。直到民國時期,國民黨的抗日愛國將領 [[ 李延年 ]] [[ 李玉堂 ]] 皆出於同地、同族,系李左車之後,《李氏族譜》 <ref>[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PHHCC-R046072/reader 《李氏族譜》]</ref> 對此亦有記載。李左車的兵學謀略思想吸收了《 [[ 孫子兵法 ]] 》中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用兵之道,提出了以已之長,攻其之短的戰術原則,創造了「先聲後實」以威懾敵人的策略,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這樣就對韓信起到一個震懾作用:如果你在外面膽敢有不臣之心,我這裡有比你更厲害角色收拾你。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ref>[http://liaozhai.weebly.com/3864931070.html   《聊齋志異·雹神》卷十二 第八篇]</ref> 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後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這樣就對韓信起到一個震懾作用:如果你在外面膽敢有不臣之心,我這裡有比你更厲害角色收拾你。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參考來源==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