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孔子弟子列表

增加 3,15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據《史記》記載, 孔子 傳說 弟子 三千 弟子 ,孔子認為「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ref>[https://ctext.org/shiji/zhong-ni-di-zi-lie-zhuan/zh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ref> )。 又一說:賢 其中精通六藝者七十二 ,稱「 七十二 賢人」。 孔子有十位傑出弟子,號稱孔門四科十哲
《仲尼弟子列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整理出孔子弟子的多人合傳。在這篇列傳中,有記述較詳者,亦有記述簡略,只有兩字人名,例如[[商澤]]、[[孔忠]];可能也有遺漏者,例如[[鄭玄]]稱[[子禽]]是[[孔子]]的學生,但《史記》未載此人;又[[秦堇父]]曾和[[叔梁紇]]一起投軍,「生秦丕茲,事仲尼。」<ref>[https://ctext.org/chun-qiu-zuo-zhuan/xiang-gong-shi-nian/zh 《左傳·襄公十年》]</ref>,《史記》亦不載秦丕茲。
 
《仲尼弟子列傳》也有不少錯誤,例如記錄子貢錯誤百出,子貢參加「艾陵之戰」,「大破齊軍,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左傳]]》只記有五將軍。<ref>[https://ctext.org/chun-qiu-zuo-zhuan/ai-gong-shi-yi-nian/zh   《春秋左傳: 哀公: 哀公十一年》]《左傳·哀公十一年》:「為郊戰故,公會吳子伐齊……甲戌,戰於艾陵……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ref>
 
 
==四科十哲==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子淵)、闵损(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貢)。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子有)、[[仲由]](子路)。
十哲以外,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颛孙师(子張)、[[曾参]](子輿)、澹臺滅明(子羽)、[[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長)、樊须(子遲)、有若(子有)、公西赤(子華)。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底下是四科十哲與相關弟子資料:
 
I.[[德行]]科:
*[[顏子]]:孔門第一得意弟子,但未出仕,身體虛弱,英年早逝。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閔子]]
*[[冉耕子]]
*[[冉雍子]]
II.[[言語]]科:
*[[宰子]]:宰子曾與孔子討論三年喪期的禮制及仁的問題,宰子認為為了精進德業,服喪一年也夠了,孔子相當生氣而批評。另外,他因「晝寢」而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為此一著名成語的來由。
*[[端木子]]:孔門第三得意弟子,帶領眾弟子為孔子守喪三年,三年後再獨守三年,共為孔子守了六年[[喪禮]]。專長是[[外交]]辭令,本身是商人,為[[儒商]]先祖,與[[陶朱公]][[范蠡]]齊名。
III.[[文學]]科:
*[[言子]]
*[[卜子]]
IV.[[政事]]科:
*[[冉求子]]
*[[仲子]]:孔門第二得意弟子,出仕[[衛國]][[孔悝]][[家臣]],後被亂兵所殺,剁成肉醬,得年六十三。少孔子九歲,仲子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諾、忠於職守,孔子曾說:「理想無法實現了,我準備乘筏漂到海上。會跟我走的,衹有子路吧?」同時也表示:「子路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論語》中提到他是孔子門下四類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語、文學)中傑出的「政事」人才。但也因為盡忠而身殉。仲子在戰鬥中不忘記繫好帽帶,也因此而死。後代文人,多不因此視仲子迂腐,而是惋惜他在危難中並未顧及自身的安全而喪命。
 
V.其他:
*[[曾參 |曾子]]:孔子晚期收的的弟子,世人尊稱其為「曾子」。他比孔子小46歲。雖然孔子認為他天資魯鈍,但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他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修身之法,成為後世追求道德提升之人自省的途徑。
 
*[[原憲|原子]]:與顏子同為[[德行]]科有成者。
 
 
 
 
 
 
 
 
 
 
 
{|border=0 style="font-size: 100%"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