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中市

增加 1,6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台中市''',别名中市,2010年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六都之一,是中臺灣唯一的直轄市。建于[[清朝]],公元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曾一度为[[台湾府]]的府治, 此区自2008年起便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全市下辖29个区,总面积约2,215平方公里,设籍人口279.4万人(2018年),为台湾本岛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台中都会区」的核心都市。 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台中市被列为Gamma-等级之城市。<ref>[http://www.taiwan.cn/twrwk/twdq/xgjg/201012/t20101223_1661353.htm 台中市]</ref>
台中市北与苗栗县、新竹县接壤、南临彰化县、南投县、东隔中央山脉与宜兰县、花莲县相邻,西临[[台湾海峡]]。
 
== 歷史 ==
 
臺中原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又稱拍瀑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及泰雅族所住,並曾為大肚王國的根據地。明鄭時期起陸續有漢人前往開發。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張國因發現南屯一帶地沃水豐而著手墾荒,是臺中發跡之始。台中市的歷史起源於清治末期。1890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在當時東大墩街南側的「橋仔頭」聚落(或稱橋孜圖)附近創建八卦形城池及大量官署建築物,預備作為台灣建省之後的省會所在。後任巡撫終止此計畫,但第一期的建設成果是清治時期全台營建之城池中規模最大者。清治後期,臺中改稱「臺灣縣」,並逐漸成為台灣中部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日治時期,始有「臺中」之名,亦為臺中設「市」之始,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城市。台灣總督府看上台中的地理條件以及清代留下的大量官署及官有地,1899年積極實施市街改正計畫,整治河流與設計棋盤狀道路(現今中區、東區),將台中興建成為日治時期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1920年台中設市時,轄境尚未包括現今的北屯、西屯和南屯,此三區直到光復後的1947年2月1日才劃入台中市管轄。此時起台中亦成為台灣文化協會的主要活動地點,別名「文化城」。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臺中被分為臺中縣及臺中市;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及臺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定名「臺中市」。<ref>[https://blog.xuite.net/art3tw/twblog/135452612-%E5%8F%B0%E4%B8%AD%E5%B8%82%E7%9A%84%E6%AD%B7%E5%8F%B2 台中市的歷史],blog.xuite,2008-10-12</ref>
==地理环境==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