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相思鸟

增加 27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相思鸟 ''' (Silver-eared Mesia 学名:Leiothrix),别名红嘴玉、红嘴绿观音、恋鸟,西方叫“乃丁格”(情鸟),是画眉科相思鸟的两种鸟之一,栖息于平原及海拔1000米的小丘,活动于 [[ 常绿阔叶林 ]] [[ 灌丛 ]] [[ 竹丛 ]] 间,对影相思。相思鸟体小,体长105~180毫米;嘴形粗健,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鼻孔裸露。其本属共有银耳相思鸟和红嘴相思鸟2种,中国均有分布,留居在 [[ 长江 ]] 流域以及 [[ 江南 ]] 广大地区,两种外形相似。红嘴相思鸟羽衣华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悦耳,颇受人们喜爱。
==形态特征==
 
===外形===
 相思鸟体小,体长105~180毫米;嘴形粗健,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鼻孔裸露。两性大体相似。为典型的东洋界种类,从印度向东直至 [[ 越南 ]] [[ 印度尼西亚 ]] 均有分布。中国分布 [[ 秦岭 ]] 以南。性活泼,羽色华丽,鸣声婉转动听,为珍贵的笼养鸟,杂食性,除吃 [[ 瓢虫 ]] [[ 象甲 ]] 等昆虫外,还吃种子、果实等。
===分类===
相思鸟分为两种,即 [[ 银耳相思鸟 ]] [[ 红嘴相思鸟 ]] 。银耳相思鸟头顶黑色,耳羽银灰色,嘴黄色,上嘴基部和嘴角褐色。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的小丘和平原,结成8~10只的小群,在灌树丛、竹林及常绿阔叶林内活动。红嘴相思鸟嘴呈鲜艳的红色;上体从头至尾上覆羽为暗灰绿色;颏黄色;胸部橙黄色;腹部淡白色;尾下覆羽浅黄色。生态习性与银耳相思鸟相似。
红嘴相思鸟(学名:):又称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红嘴鸟等,画眉科相思鸟属两种鸟之一,是海拔迁徙的候鸟。
体长约14厘米。嘴呈鲜红色;上体橄榄绿色,脸淡黄色;两翅具明显的红黄色翼斑,颏、喉至胸呈辉耀的黄色或橙色、腹乳黄色。[2] 红嘴相思鸟羽衣华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悦耳,颇受人们喜爱。但其鸣啭与其它画眉亚科歌鸟相比,显得单调,也不善模仿,所以养鸟者多重其羽色。
红嘴相思鸟的平均体重约为21.4克,体长约15厘米;背羽暗绿色,头部略带黄色,胸部黄色,翼羽色彩鲜艳,尾部具有小叉;两性羽色近似。
银耳相思鸟(L.argentauris):有黄、灰、红和黑色斑纹。均长15公分,鸣声短促悦耳。红嘴相思鸟(L.lutea)的喉金色,胸橙或红色,翅黄而有蓝色(雄鸟红色)斑纹,尾端蓝色,叉状,向外曲;曾引入到夏威夷;相思鸟又称为中国夜莺或北京夜莺。分布地域包括: [[ 西藏 ]] 东南部、 [[ 云南 ]] (西部、南部、东部)、 [[ 广西 ]] 西南部、 [[ 印度 ]] [[ 锡金 ]] [[ 尼泊尔 ]] [[ 孟加拉国 ]] [[ 泰国 ]] [[ 老挝 ]] [[ 越南 ]] 以及 [[ 印度尼西亚 ]] [[ 苏门答腊 ]] 西部山区。
银耳相思鸟的平均体重约为28.4克。栖息地包括种植园、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
==生活习性==
分布在从 [[ 巴基斯坦 ]] [[ 印度支那 ]] 半岛一带的灌木和次生丛林中。体长15公分(6吋),背部为橄榄色,腹部为黄色,生有黑色羽冠和银色耳斑,尾稍带深红色。6~30银耳相思鸟只为一群,活跃於森林的灌丛及林冠部,寻找浆果,或在树叶下觅食昆虫。巢环形,产卵4枚。银耳相思鸟发悦耳的笛声般的鸣啭声,有时饲为笼鸟。全长约16cm。雄鸟头黑色,耳羽银灰。上体余部及尾橄榄绿色,翼上具朱红色翼斑。喉、胸橙红。腹部灰色。尾上覆羽与覆羽朱红色。雌鸟与雄鸟体色类似,但尾上覆羽橄榄绿色,尾下覆羽黄色。栖息于平原及海拔1000m左右的丘陵,成群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灌丛和竹丛间。不善远飞,常在枝条间穿梭跳跃,有时与画眉科其他种类混恬。在树丛下尾或林下的地面上觅食昆虫和植物种子、果实。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
==主要食物==
 
主食各种昆虫及幼虫以及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属杂食性鸟。
===繁殖===
 4月下旬开始繁殖,延续到6月。营巢在针叶林、常绿林、杂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的荆棘或矮树上。巢呈深杯状,以叶梗、竹叶、草或其它柔软物质夹杂少许苔藓构成,内铺以细根或纤细的草。巢常悬挂在离地面0.5 —l ~l 米的灌木或矮竹的垂直或水平枝上。每巢产卵3—5枚,卵呈绿白色至浅绿蓝色,散布有暗斑。
==主要种群==
英文名:Silver-earedLeiothrix属中文名:相思鸟
中国分布:中国分布于 [[ 甘肃 ]] 南部、 [[ 陕西 ]] 南部、 [[ 长江 ]] 流域及其以南华各省,东至 [[ 浙江 ]] [[ 福建 ]] ,南至 [[ 广东 ]] [[ 香港 ]] [[ 广西 ]] ,西至 [[ 四川 ]] [[ 贵州 ]] [[ 云南 ]] [[ 西藏 ]] 南部。
其他国家分布:分布于 [[ 巴基斯坦 ]] [[ 克什米尔 ]] [[ 尼泊尔 ]] [[ 锡金 ]] [[ 不丹 ]] [[ 孟加拉国 ]] [[ 印度 ]] [[ 缅甸 ]] [[ 越南 ]]
是否药用动物:否
迁徙:留鸟
食性:主要以毛虫、甲虫、蚂蚁等爬行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量 [[ 玉米 ]] 等农作物。
体型:体重--雄性14-28g,雌性19-29g;体长--雄性129-154mm,雌性127-151mm;嘴峰--雄性11-15mm,雌性11-14mm;翅长--雄性62-74mm,雌性60-72mm;尾长--雄性50-68mm,雌性50-67mm;跗蹠--雄性22-27mm,雌性23-27mm(指名亚种)。
描述:色泽鲜艳小巧的鹛类,具明显红嘴。上体 [[ 橄榄 ]] 绿,眼周有黄色块斑,下体橙黄。尾近黑而略分叉。翼略黑,红色和黄色的羽缘在歇息时成明显的翼纹。
生存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8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冬季多下到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山脚、平原与河谷地带,有时也进到村舍、庭院和农田附近的灌木丛中。
习性:除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 ~5 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与其他小鸟混群活动。性胆小,不甚怕人,多在树上或林下灌木间穿梭、跳跃、飞来飞去,偶尔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善鸣叫,尤其繁殖期间雄鸟鸣声响亮、婉转动听。常站在灌木顶枝上高声鸣唱,并不断抖动着翅膀,其声似‘啼-啼-啼-’或‘古儿-古儿-古儿-’。主食各种昆虫及幼虫以及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属杂食性鸟,该鸟消化排泄快,进食次数多。
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或林缘灌木丛或竹丛中,巢多筑于灌木侧枝或小树枝杈上或竹枝上,距地高1-1~1.5m。呈深杯状,主要由苔藓、草茎、草叶、树叶、竹叶、树皮、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棕丝和须根。巢的大小为外径8-12~12.6cm,内径5-8cm,高6-8cm ~8cm ,深5-6cm ~6cm 。每窝产卵3-4枚,卵白色或绿白色、被有赭色或淡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集,卵的大小为20.2-24.3mm×16.2-16.4mm,重2.4-3.0g。
别名:红嘴玉、相思鸟、红嘴绿观音。属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红嘴相思鸟雌雄形影不离,在笼中栖杠上互相亲近的动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常做为结婚礼品馈赠。
红嘴相思鸟为湖南省省鸟。该物种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亚种分化:1:1.红嘴相思鸟喜马拉雅亚种(Leiothrixluteakumaiensis),分布于 [[ 喜马拉雅山 ]] 西北部, [[ 巴基斯坦 ]] 东北部至印度。2.红嘴相思鸟 [[ 尼泊尔 ]] 亚种(Leiothrixluteacalipyga),分布于 [[ 尼泊尔 ]] 东部, [[ 不丹 ]] [[ 印度 ]] 东北,中国西部(西藏东南), [[ 缅甸 ]] 西北部。3.红嘴相思鸟云南亚种(Leiothrixluteayunnanensis),分布于缅甸东北和中国南部(滇东北、滇西北和北部)。4.红嘴相思鸟指名亚种(Leiothrixlutealutea),分布于华东和中国中南部( [[ 陕西 ]] [[ 甘肃 ]] [[ 湖北 ]] [[ 安徽 ]] [[ 浙江 ]] [[ 福建 ]] 、四川,贵州和广西)。5.红嘴相思鸟广东亚种(Leiothrixluteakwangtungensis),分布于与华南部和中国东南部(滇东南、滇东北、广西、湖南、广东),越南。
===银耳相思鸟===
716,2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