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凡尔赛宫

增加 6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 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历==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时代。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强化中央集权。两次进行战争,晚年国库空虚,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330多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巴洛克是十七至八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 [[ 雕刻 ]] 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 [[ 勒勃兰 ]] 的巨幅 [[ 油画 ]] ,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 [[ 历史 ]] 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凡尔赛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轶(yì)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情,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赛纳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邀请,去他新建的府第赴宴。富盖府第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上一度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凡尔赛在大革命后变得默默无闻了,到了19世纪下半叶,它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miǎn)典礼(某些国家的君主即位时所举行的仪式,把皇冠戴在君主头上。);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此外,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二百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南北宫和正宫底层自路易·菲利浦(1773年~1850年)起改为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他艺术珍品。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元首和外交使节。
==建造经过==
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盖(Fouquet)的沃子爵城堡(Chateau Vaux-le-Vicomte),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于是,路易十四怒其不尽职守,以贪污罪将富盖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筑师 [[ 勒沃 ]] (Louis Le 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当时的路易十四已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因市民不断暴动以反抗王室而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考察权衡决定以路易十三在 [[ 凡尔赛 ]] 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并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1667年, [[ 勒诺特 ]] 设计凡尔赛花园及 [[ 喷泉 ]] ,勒沃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
1674年,建筑师[[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art)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王宫长达五百八十米,王宫整体由法式花园、宏伟的城堡、庄严的城堡和镜殿组成,宫殿和城堡的内部巴洛克式陈设和装潢是世界艺术殿堂上的瑰宝。宫殿中的五百多间大小殿厅坐落有致,装修得富丽堂皇;五彩的大理石墙壁光彩夺目;巨型的[[水晶灯]]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内壁和宫殿圆顶上布满的西式油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国王的战功赫赫,油画里神话故事被讲述的的栩栩如生。宫殿以西是一座修葺整齐的法式公园,公园绵延长达3公里,花园里景色秀美,一花一草,一水一池都让人惊叹,不愧为“跑马者的公园”。
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像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 [[ 艺术 ]] 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 [[ 瓷器 ]] 。凡尔赛皇宫喷泉里有1400多个喷水头,它们用掉的水比整个 [[ 巴黎 ]] 还要多,而那时巴黎人经常因为缺水而得病。国王的30000名士兵建造了一个由14个巨型水轮、200多个水泵组成的大机器,可以从塞纳河向喷水池里输水,不过这台机器经常会出现故障。
整个修建过程动用了3000名建筑工人、6000匹马——由建筑工人来完成石方工程,马匹来搬运东西。即便如此,修建还是持续了整整47年之久。 此外,由于景色优美,《加菲猫2》真人版动画片电影也在拍摄过。
==历史价值==
但无论如何,凡尔赛宫始终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从内容上讲不仅是法兰西宫廷,而且是国家的行政中心,也是当时法国社会政治观点、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它是欧洲自古罗马帝国以来,第一次表现出能够集中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专制政体力量。当时,路易十四为了建造它,共动用了三万余名工人和建筑师、工程师、技师,除了要解决建造大规模建筑群所产生的复杂技术问题外,还要解决引水、道路等各方面的问题。可见,凡尔赛宫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当时法国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艺术上讲,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 [[ 欧洲 ]] 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现存面积约为100公顷,是法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凡尔赛宫全园以“轴线式”进行布局设计,将建筑统筹到全园的景观布局之中。全园主体景观结构中,平坦的地形上应用了大量水渠和运河等静态水景。这些像镜面一样的规则式水面使全园增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气势。
 凡尔赛的地形没有 [[ 意大利 ]] 台地园那样刻意台地高差上变化多样,而是使用了大量的缓坡和微地形变化。更加注意造园手法的细腻和考究。特别是在其主轴的营造上,高差不大的地形变化产生了舒缓的视觉效果。地形斜坡和水池运河的交错,以精确的比例,利用了视错觉。体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外向型的延展性,突出了广袤空间的无限性。完成了建筑到自然的完美过渡。
在一些局部园林节点上营造了丰富的地形变化,更加注重主轴两侧不同小园林中的景观样式和景观特点的营造。并在园林中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喷泉为整体园林布局和景观结构增加了点缀和装饰:以海神喷泉为中心,主楼北部有拉冬娜喷泉,主楼南部有桔园和温室。花园内共有1400个喷泉供人们赏乐。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尤其吸引人的注意,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该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布置贡多拉和船夫。花园内还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和众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
公园立像柱:时期:公元17世纪,创作者: [[ 尼古拉·普桑 ]]
尼古拉·普桑公元1594年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时跟随矫饰主义画家 [[ 乔治·拉尔芒 ]] 学画,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度过,公元1665年卒于罗马。该组雕塑是尼古拉·普桑一生中雕塑的代表作,他的主要成就虽然以绘画为主,但这组大理石雕塑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艺术思想性方面,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品以传说中的尼思、弗拉若、卜安为原型塑造了一组优美而典雅的艺术形象,体现出他力图把艺术曲线与音乐共鸣结合起来,通过他们向精神领域过渡,从而达到总体上净化的艺术追求。整组雕塑充满了理性与和谐。
==相关信息==
路易十四: [[ 卢浮宫]]杜伊勒里宫:十六宅,原名十王宅,中国 [[ 唐朝 ]] 开元年间,唐玄宗所置的亲王居所,用以削弱亲王力量。
==参考文献==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717,1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