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桐梓县

增加 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马鞍山北洞===
[[File:马鞍山.jpg|马鞍山|缩略图|右|马鞍山[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746515306&di=d8131499d4d395aedfde6b82baf1275c&imgtype=0&src=http%3A%2F%2Fm.tuniucdn.com%2Ffilebroker%2Fcdn%2Fsnc%2F87%2F79%2F877924d74e81d84090507aa505c39463_w370_h255_c1_t0.jpg 原图链接][http://www.tuniu.com/guide/v-maanshangongyuan-12687/tupian/ 来自 途牛  的图片]]]
[[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马鞍山文化]]是我国旧石器多元文化的代表,是西南部文化区系的组成部分。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上部层位年代属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15至18万年;下部层位则距今2万年以上,与贵州黔西[[观音洞]]及邻近[[四川]]、[[云南]]、[[湖北]][[房县]]等地同时代遗址亦有相似标本。1986年首次系统发掘的万余件化石中,找到[[大熊猫]]、[[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齿化石,出土一件人的下颌骨并附着前臼齿和臼齿;人类用火遗迹有灰坑、灰烬、烧骨等。所获骨器制作除打击技术外,有骨锥、骨铲、骨叉、耳陲、胸陲、还有骨镊和刻纹的骨棒,都是[[旧石器时代]]罕见的文化遗物。遗址中存在两个文化类型:出自层位上部的2-6层器物,以小型工具为主,频似[[四川富林文化]],更远可追溯至我国北方的小石器文化传统,它代表一种交流文化。出自层位下部7-8层的文化遗物,与黔西观音洞文化接近,代表一个区域性文化。1990年第二次系统发掘,获2万件碎骨片,400多枚动物齿化石,石制品1300多件。碎骨片的专项研究中分析指出,这些碎骨的产生主要是遗址的占有者——[[马鞍山]]人的生活活动:敲骨吸髓和制作骨制品所造成的。文化性质与1986年发掘物相同。马鞍山南洞1990年发掘,出土化石万余件;动物齿化石300多件,经初步整理鉴定为15种属;石制品202件,其中43件已加工成器的工具、磨光石斧2件、它暗示遗址所在区域内在较长时间存在古人类活动;还获人牙化石4枚,分别为40岁左右,25-26岁,2-3岁的晚期智人。文化性质与北洞相同。总之从时间和文化内涵两方面考虑,以及出土文化遗物的丰富,它对研究我国旧石器多元结构和文化圈具有重要意义。
722,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