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白令海峽

增加 14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地理位置==
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两大洲(亚洲和北美洲)、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半岛(阿拉斯加半岛和楚克奇半岛)的分界线。 [[ 国际日期变更线 ]] 也从白令海峡的中央通过<ref>[http://www.sohu.com/a/355599635_500192 【地理视野】为什么说白令海峡那么美那么重要?] ,搜狐网,2019-11-23</ref>。
白令海峡地处太平洋与 [[ 北冰洋 ]] 之间。 [[ 亚洲大陆 ]] 东北端的选日涅夫角和北美洲大陆西北端的 [[ 威尔士角 ]] ,把大洋“挤”成了这条窄缝,两地之间最小距离仅35公里,乘坐雪橇不到4小时就可以到达对岸。两“角”夹峙的白令海峡中,有两个分别属于俄、美的小岛,日界线便从两岛之间通过,因此,在两个相距仅有4公里的地方,却隔着一天的日期。白令海峡水深仅42米。据考证,1万年前这里曾是连接亚、美大陆的一座“陆桥”。人类和许多动植物,早先曾通过这里移居到 [[ 美洲 ]] ,而美洲的动物也从这里到亚洲“串门”。
白令海峡所在的 [[ 白令海 ]] 是太平洋最北部的海域。西面是俄罗斯的 [[ 西伯利亚 ]] ,东部纬美国的阿拉斯加,南面是 [[ 阿留申群岛 ]] ,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 [[ 北冰洋 ]] 相连。白令海的形状接近一个三角形,东西宽、南北长,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千米。白令海的水深约为1640米。白令海的底部平坦宽阔,坡度很小,东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架,水深不过150米。西南部为深水海盆,一般水深3600米。白令海峡海底的的峡谷长400千米,宽32千米,有50多条小分支峡谷组成。科学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峡谷。
==气候条件==
其西岸是苔原气候,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白令海峡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和雾,尤其冬季,气温剧降,最低气温可达-45℃以下,海峡表层结冰,冰层厚达2米或更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结冰期,严 重影响航行。海峡中海水主要是从北冰洋流来沿海峡西岸流入白令海,来自 [[ 太平洋 ]] 的温暖海水沿海峡东岸流入北冰洋。海峡和沿岸地区生活着适宜冰雪生态环境的 [[ 海豹 ]] 、海象、海狗、海獭、海狮以及北极燕鸥等。 
===海域介绍===
白令海大致呈三角形,顶端向北,底部为由 [[ 阿拉斯加半岛 ]] 与阿留申群岛连接的1,600公里(1,100哩)的长弧所形成。这些岛屿属美国 [[ 阿拉斯加州 ]] 的一部分。东西最宽为2,400公里(1,490哩),南北为1,600公里(990哩)。东部和北部属副极地气候,冬季气温-35~-45℃(-31~-49℉)。风强,时有暴风雪。海水几乎全部来自太平洋。水中生物丰富,有鲑、鲱、鳕、鲽、大比目鱼等,极具经济价值。岛屿也是海狗、海獭的滋生地。北部海区海象、 [[ 海豹 ]] 、海狮分布在北部区域。
白令海区是世界大气系统中最大梯度区之一。白令海的海水可较自由地与太平洋温水进行交换,北部与 [[ 北冰洋 ]] 冷水相联,故海面水温北低南高。西部受北亚漫长而酷寒的冬季影响,海水降温深度可达150-250米。东部受北 [[ 太平洋 ]] 暖水影响,冬不甚寒,夏较温暖。水温的南北差异,加上气流活动影响,促使白令海表层水的物理变化剧烈。白令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水产和矿产资源。据统计,鱼类约有300种以上。捕捞对象主要有鲑鱼、比目鱼、绿鳕、海胆等,其中以鲑鱼和蛤科类产量最高<ref>[http://www.docin.com/p-1532071660.html 白令海]豆丁网,2016-04-13</ref>。
===群岛介绍===
[[ 代奥米德群岛 ]] ,又名“格沃兹杰夫群岛”。在白令海峡中部。由大、小代奥米德岛和 [[ 费鲁埃岩礁 ]] 组成。西部的大代奥米德岛又名 [[ 拉特马诺夫岛 ]] ,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13米。属俄罗斯,为俄罗斯的最东端(西经169°02')。无定居居民,建有气象站。小代奥米德岛又名克鲁律什捷尔纳岛,在大代奥米德岛以东7.5公里处。面积5.5平方公里,有居民,同费鲁埃岩礁一起属美国。为亚洲同北美洲的分界线,也是俄、美两国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大、小代奥米德岛间。1728年 [[ 丹麦 ]] 探险家 [[ 白令 ]] 率领的探险队到此。
==气候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发现,位于俄罗斯和 [[ 美国 ]] 阿拉斯加之间宽达80公里的白令海峡能够对整个北半球的气候产生强烈影响。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这一发现回答了在过去10年间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同时证明了某些因素表面上的轻微变化如何能够影响全球气候。科学家研究了白令海峡对于冰川循环的潜在影响。通过分析海洋沉淀物的数据,他们发现陆桥的出现与冰川循环的次数有关。研究人员推断,在冰川时期开始时,大块的冰川在北美、 [[ 格陵兰 ]] 、欧洲和 [[ 亚洲 ]] 北部形成和扩大。这些冰川隔绝了大量的水,使得海平面骤降并且使白令海峡间的陆桥暴露出来。这样导致太平洋中的水不能流入北冰洋。这种流入量的损失,意味着海水变咸、变暖。温暖的水融化了冰川的边缘。这些水又带着淡水回流到北冰洋和 [[ 大西洋 ]] ,使海平面再次升高,让北方的气候变温和。研究人员在《自然-地球科学》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北极航道==
 
北极航道包括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
西北航道东起美国和 [[ 加拿大 ]] 东海岸,向西穿过加拿大 [[ 北极群岛 ]] ,经 [[ 波弗特海 ]] 、白令海峡抵达美加太平洋港口;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 [[ 北欧 ]] 港口,穿过西伯利亚沿岸海域,绕过白令海峡到达 [[ 中国 ]] [[ 日本 ]] 港口。
从16世纪起, [[ 欧洲 ]] 国家一直梦想能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东方的便捷通道,但由于冰盖的阻挡,北极航道当时不具备商业航运价值;如今冰盖的融化将使这一梦想成为现实。一旦北极航道开通并投入商业运行,必将形成新的世界经济走廊。
这是因为北极航道是联系亚、欧、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据国际航运界计算,船舶从北纬30度以北的任何港口出发,使用北极航道要比绕行南部的 [[ 苏伊士运河 ]] [[ 巴拿马运河 ]] 节省至少40%的航程,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北纬30度以北地区,这个地带生产了当今世界80%的工业产品,占据70%的国际贸易。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必将大大缩短北美和东北亚之间的海上航线,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促成 [[ 俄罗斯 ]] 、北美、西欧为主体的超强的环北极经济圈,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视频==
===<center>白令海峽相关视频</center>===
716,0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