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公岛

增加 12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刘公岛 ''' 位于 [[ 山东半岛 ]] 最东端的 [[ 威海 ]] 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 [[ 战国 ]] 遗址、 [[ 汉代 ]] 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 [[ 水师学堂 ]] 、古炮台等 [[ 甲午战争 ]] 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岛面积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为 [[ 威海市 ]] 海上天然屏障,在国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明、清至解放前诸多海上战事发生于此,特别是甲午战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刘公岛自1985年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对外开放以来,景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利用取得丰硕成果;主要景点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鲸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铁码头等。刘公岛的美食以烹制海味而著称,特别是海鲜货、小海货的制作更具特色。
1985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刘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 国家文明风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9月8日,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纪念馆于威海刘公岛开馆。
中文名
景区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刘公岛在威海城区东部,威海湾口中央。据旧志记载,元代名刘岛,亦名刘家岛。大约在明代始名刘公岛。关于刘公岛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在数百年以前,有一条来自江南某地的商船,在海上突然遇到了大风,狂风卷起巨浪,无情地扑向商船。船上的人们奋力地与风浪搏斗,祈望能找到一处可以躲避风浪的地方。然而船正航行在大海之中,四周没有陆地,也不见岛屿,到哪里去找可以避风的地方呢?人们失望了,纷纷祷告苍天保佑。但无济于事,风越来越猛,浪越来越大,船在风浪中颠簸,一会儿被掀到浪峰之上,一会儿又被抛入浪谷之中……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几天几夜过去了,风浪仍不见停息。船上的桅杆被风吹折了,舵也被浪打歪了,船失去了控制,象一片树叶在海面上漂浮。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没有了,艄公们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地倚在舱板上,任凭船只随波逐流。天色又渐渐地黑了,月亮渐渐升了起来,只见天海间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只有风浪依旧在夜幕中呼啸着。
突然,在绝望中,不知是谁惊叫一声:“看,前面有火光!”众人忙起身寻找,果然在黑暗的前方有一点微小的火光闪烁,在风浪中时隐时现。有火光,就有人,就有希望。众人顿时精神抖擞,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拼力将船向着火光划去。渐渐地,火光近了,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出前方是一个岛屿,那火光就在岛上闪烁。终于船靠岸了,艄公们下船寻着火光走去,不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一栋房屋,窗前亮着灯光。 [[ 艄公 ]] 们急忙上前敲门。片刻,门开了,一位老翁出现在门口。众人一边打躬作揖,一边诉说他们的遭遇,要求老翁能施舍一些茶饭。
老翁爽快地答应,并呼一位老媪出来与众人相见。众人随老两口进屋后,发现屋子里虽不算宽敞,却十分古朴可亲。老翁一面安排众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媪生火做饭。只见老媪从里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后倒进锅里。众人见了,心里在嘀咕:“区区一碗米,怎能解众人之饥?”艄公们虽然饥肠辘辘,却又难于启齿。不一会儿,饭熟了,老翁招呼大家吃饭。大家随吃随盛,饱餐一顿,锅里的饭却不见减少。众人心里暗暗称奇,但也不便询问。饭后,艄公们感激不尽,向前拜谢道:“救命之恩,永志不忘。不知此为何地,老丈贵姓?”老翁笑答道:“此为刘家岛,老朽姓刘。”说罢,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赠,并送他们回船休息。
===日军偷袭北洋舰队===
1895年2月3日, [[ 日本 ]] 舰队排成单列纵阵,在威海港口外进行挑衅。上午10时,日本舰队驶往港湾南口,首先对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发炮轰击。这时,南帮炮台上被清军破坏的7门大炮已被日军修好,并被日军用来向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进行轰击。海岸炮台与日本舰队一起,对刘公岛形成了夹攻之势。虽然战局对北洋海军极其不利,但北洋提督 [[ 丁汝昌 ]] 及广大将士并无惧意,拼死而战。双方炮战一天,日本军舰始终无法接近威海卫港口,最后不得已而退。
日军海陆夹击刘公岛没有奏效,便决定用鱼雷偷袭。但鱼雷偷袭北洋舰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2 月 3 月3 日,日军鱼雷艇偷袭未能得逞,只得败退而逃。2 月 5 月5 日,日艇再次偷袭,击中了定远舰的尾部,舰体受到严重破坏,定远舰驶到刘公岛南岸海摊处搁浅。2 月 6 月6 日,日艇发射鱼雷,击中来远舰,舰内30余人全部遇难。同时,练船威远号和差船定筏号也中雷沉没。当天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又对刘公岛发动海上进攻,经过激战,日本舰队再次被击退。2 月 7 月7 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决心一举攻下刘公岛,全歼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进行还击。日军的旗舰松岛号、桥立号舰、秋津洲号、浪速号都中弹受伤,日本联合舰队遭此损伤,气焰为之一挫。而恰在此时,北洋舰队鱼雷艇管带王平等军心动摇,密谋逃跑。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不仅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势力,更影响了清军的士气,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刘步蟾悲愤自杀===
由于援军久盼不至,刘公岛的形势更趋恶化。为了不让受伤的军舰落入日军之手,丁汝昌无奈于 2 月 9 月9 日,炸沉了 [[ 靖远舰 ]] ,并在 [[ 定远舰 ]] 的中央要部装上棉火药,将其炸毁。 2 月 10 月10 日,誓与军舰共存亡的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 [[ 刘步蟾 ]] 在极度悲愤中自杀身亡,时年仅44岁。
===全军覆没===
2月17日上午8时30,日本联合舰队以松岛舰为首,其余舰只紧随其后,从百尺崖起航,列成单纵阵形,各舰高悬军旗,鱼贯自北口进,徐徐驶入威海港,10时30分,北洋海军10舰,都降下中国旗,而换上日本旗,刘公岛炮台也升起了日本旗。曾经一度威震远东的清朝 [[ 北洋舰队 ]] ,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船20分钟可到达。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1]
==气候特点==
 
刘公岛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远望松涛翠柏,郁郁葱葱;近观鹿群结队,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达85%。岛上地势北高南低,北坡海蚀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坡海滩绵延,水清沙洁。岛上气候宜人,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和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2℃左右,是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刘公岛风景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温度12.6°C。由于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平均温度24°C。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威海市市最湿润的地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代表景点==
 
===甲午战争陈列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 [[ 历史 ]] 的综合性展馆中。该馆在 [[ 中共中央 ]] 政治局常委 [[ 李长春 ]] 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于2005年3月启动建设,2008年对外开放。
该馆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设计,该建筑构思大胆,造型独特,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的主体建筑与巍然矗立的 [[ 北洋海军 ]] 将领塑像融为一体,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
该馆以《 [[ 甲午战争:1894—1895 ]] 》为基本陈列,共展出珍贵甲午战争历史图片650多幅,复制了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还原再现了多个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 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场景”、“ [[ 李鸿章 ]] 在马关谈判场景”等,开辟国内首个“黄海海战”3D影视厅,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再现“威海卫保卫战”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还有大量反映甲午战争的巨幅油画和巨型雕塑 。整个展馆分为“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这五个部分。
该馆陈列展览 由国内著名的 [[ 鲁迅 ]] 美术学院 [[ 艺术 ]] 装饰工程总公司高水准设计、制作 ,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代表了当今陈列馆展览的最高水平,融真实性、可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 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著名作家 [[ 陈运和 ]] 写诗《刘公岛》,称之“一艘永不沉没的军舰 经过滚滚的甲午风云 疾驶行进 甲板上 站着中国近代史曾一度威风凛凛 站着丁汝昌 站着 [[ 邓世昌 ]] 站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刘公岛 腐败社会的见证刘公岛 一代英烈的化身”。
该馆陈列展览由国内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艺术装饰工程总公司高水准设计、制作,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代表了当今陈列馆展览的最高水平,融真实性、可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
===甲午战争博物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3月21日,属纪念遗址性博物馆,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以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特色鲜明的陈列挺秀于中国博物馆之林。其辖属保护管理的“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包括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铁码头、黄岛炮台、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日岛炮台等共28处纪念遗址,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放参观的有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纪念馆、黄岛炮台与兵器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等。馆内藏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其中济远舰双主炮,为当今海内外所仅有,堪称“镇馆之宝”。
该馆利用原北洋海军提督署等清代建筑为陈列展示场所,将传统陈列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在一起,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影视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原貌,使人身临其境,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直观的历史场景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强了陈列展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陈列展示主要包括北洋海军陈列、礼仪厅复原陈列、威海卫之战陈列、北洋海军将领会议蜡像厅、丁汝昌殉难处、济远舰打捞文物展、复制[[克虏伯大炮]]、[[丁汝昌生平事迹展]]、北洋海军将士事迹展、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甲午战争史研究成果展等等。
陈列展示主要包括北洋海军陈列、礼仪厅复原陈列、威海卫之战陈列、北洋海军将领会议蜡像厅、丁汝昌殉难处、济远舰打捞文物展、复制克虏伯大炮、丁汝昌生平事迹展、北洋海军将士事迹展、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甲午战争史研究成果展等等。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公布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十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之一。1994年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 江泽民 ]] 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馆名。
===北洋海军提督署===
北洋海军提督署系清代砖木举架结构建筑,古朴典雅,稳重大方。整体建筑按中轴线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有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各厅厢院落廊庑相接,雕梁画栋,结构严整。院内东南角有演武厅一座,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体,屋宇高阔,厅内宽广,内有挑檐式舞台一座。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到威海巡阅北洋海军,曾在此处观礼,并在厅前检阅舰队操演。
北洋海军提督署正面大门上方,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分别绘有 [[ 秦琼 ]] 、敬德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大门外东西两侧各置乐亭一座,为庆典、迎宾的鸣金奏乐之所。乐亭前面,建有东西辕门,样式恰似古典牌楼。门前广场对称竖立旗杆两支,青龙军旗迎风猎猎,颇壮军威。西辕门以西20米处,建二层了望楼一座,登楼远眺,港内舰船活动尽收眼底。
===钓鱼岛主权纪念馆===
2015年9月8日,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纪念馆于威海刘公岛开馆。
馆内展示的图片画册有限,对此,刘公岛管委会方面称将增加多媒体、影视、互动环节,同时持续增加藏品。 [[ 国家海洋局 ]] 宣教中心主任盖广生也表示,国家海洋局支持刘公岛方面继续充实该馆史料及收藏各类钓鱼岛主权物品,将之建设为永久性的钓鱼岛主权馆。[2]
===丁汝昌纪念馆===
北洋海军忠魂碑丁汝昌纪念馆原为丁汝昌寓所,建于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家眷进居刘公岛,在此居住达六年之久。该建筑为砖石结构,由左中右三套院落组成,占地约15000平方米。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会客的地方。中院与东、西院有圆门相通,如今陈列着丁汝昌生前用过的部分家什、字画;院内有一株 [[ 百年紫藤 ]] ,是丁汝昌亲手所植,至今仍根深叶茂。大门两侧为门房,如今是介绍丁汝昌生平的展室。寓所门前,矗立着高3.8米的丁汝昌铜像一尊。东西两侧建有红柱飞檐的六棱形凉亭。
===威海水师学堂===
[[ 威海水师学堂 ]] 建于清 [[ 光绪 ]] 十六年(公元1890年),占地约20000平方米,现存有东西辕门、照壁、堞墙、小戏台和马厩等,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水师学堂。当时,水师学堂总办由提督丁汝昌兼领。1889年冬,从 [[ 上海 ]] [[ 福建 ]] [[ 广东 ]] 等地招收学生36名,另有10名学生附学,共46名。1890年5月,海军学校开始授课,课程设有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等,并配有敏捷、康济、威远、海镜四艘练船,供教学用。水师学堂共开办四年,毕业一届30名驾驶生。中日甲午战争后,刘公岛陷落,水师学堂也毁于战火。2004年6月威海水师学堂修复开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14,8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