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科罗拉多大峡谷

增加 2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科罗拉多大峡谷 ''' (the Grand Canyon)位于 [[ 美国 ]][[ 亚利桑那州 ]] 西北部, [[ 科罗拉多高原 ]] 西南部。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深处2133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总面积为2724平方千米。
1919年, [[ 威尔逊 ]] 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 [[ 大峡谷国家公园 ]] ”。
大峡谷是 [[ 科罗拉多河 ]] 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 [[ 落基山 ]] ,洪流奔泻,经 [[ 犹他州 ]] [[ 亚利桑那州 ]] ,由 [[ 加利福尼亚州 ]] [[ 加利福尼亚 ]] 湾入海,全长2320千米。
==地理位置==
==发现峡谷==
 16世纪中期,出生在 [[ 西班牙 ]] [[ 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 ]] 曾组织的远征队的一支分队,想要找到传说中在美国西部的“大河”。这支探险队雇佣了4个 [[ 霍皮族 ]] 人为向导,这些向导告诉他们,沿着河走几天,那里住着一些特别高大的人。于是他们花了20天的时间才到达这条传说中的大河,终发现了这个大峡谷。
==地形移动==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 [[ 桌子山 ]] ”,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
==地质土壤==
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 [[ 新生代 ]] 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形成原因==
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 [[ 黑峡谷 ]] 、峡谷地、格伦峡谷, [[ 布鲁斯峡谷 ]] 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 [[ 凯巴布高原 ]] 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大峡谷以小科罗拉多河为起点,是全长2190千米的科罗拉多河强烈的侵蚀切割形成的19个主要峡谷中最长最宽最深的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
科罗拉多高原的“桌状高地”,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下切和剥离)形成的。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突起,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科罗拉多高原是 [[ 北美 ]] 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而且在前寒武纪 [[ 结晶岩 ]] 的基底上覆盖了厚厚的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其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
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
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 [[ 密西西比河 ]] 的25倍。
其中50%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行动。
==形成历史==
亿万年前,这里也同喜马拉雅山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它崛起。然而由于石质松软,经过数百万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的冲刷,才形成今天全长近400千米、宽约20千米、平均深度1500米的世界著名大峡谷。
亿万年前,这里也同[[喜马拉雅山]]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它崛起。然而由于石质松软,经过数百万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的冲刷,才形成今天全长近400千米、宽约20千米、平均深度1500米的世界著名大峡谷。 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 [[ 美洲 ]][[ 印第安 ]] 人在这里居住。
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
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 [[ 古生代 ]] 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有人说,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
1869年,大峡谷被美国独擘炮兵少校 [[ 约翰·卫斯莱·鲍威尔 ]] 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他首次漂流科罗拉多大峡谷开始,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追随着他的足迹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急流,在这里诠释着一种美国精神。
1890年,美国作家 [[ 约翰·缪尔 ]] 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此言不虚。
1903年美国总统 [[ 西奥多·罗斯福 ]] 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1919年, [[ 威尔逊 ]] 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 [[ 大峡谷国家公园 ]]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2年,权威的美国《 [[ 国家地理 ]] 》杂志的野外记者和编辑们进行了一次评选:在美国最刺激、最富有挑战性的100项探险活动中,沿科 [[ 罗拉多河 ]] 乘橡皮筏全程漂流大峡谷名列榜首。由于漂流大峡谷既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探险活动,又是令人难忘的旅游享受,成为世界各地无数喜爱旅行冒险的人们梦寐以求的向往。
2007年8月,中国 [[ 河南 ]][[ 焦作 ]][[ 云台山 ]] 与美国科多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姐妹公园,成为我国第二家经过官方树立的中外姐妹公园,并被列入当年 [[ 胡锦涛 ]] 主席访美时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协作备忘录。
==自然资源==
 在大峡谷中,有75种哺乳动物、50种两栖和爬行动物、25种鱼类和超过300种的鸟类生存。整个国家公园是许多动物的乐园。驯鹿是峡谷内最普遍的一种哺乳动物,能普遍地从悬崖边缘观察到它们的身影。沙漠大盘羊生活在峡谷深处陡峭的绝壁上,在游人通常的游览路线中不易被发觉。体型中等或较小的山猫和山狗生活范围从绝壁边缘到河边无定所,国家公园中还有少量的山狮。小型哺乳动物包括有 [[ 浣熊 ]] [[ 海狸 ]] [[ 花栗鼠 ]] [[ 地鼠 ]] 和一些不同种类的 [[ 松鼠 ]] 、兔和老鼠。两栖和爬行动物有种类繁多的 [[ 蜥蜴 ]] [[ ]] (包括当地特有的大峡谷粉红响尾蛇)、龟类、蛙类、 [[ 蟾蜍 ]] [[ 火蜥蜴 ]] 。还有成百种不同的鸟类和数不清的昆虫和节肢类动物( [[ 蜘蛛 ]] )在此处定居。
==主要景点==
 
亿万年来,奔腾的科罗拉多河从KAIBAB高原中切割出这令人震撼的奇迹。无论是在南岸还是北岸,居高远望,都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便是科罗拉多河刻在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迹。它并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但以其规模巨大的丰富多彩而著称。它令世人注目也是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地质学意义: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岩层,记录了北美大陆早期几乎全部地质历史。这里记录了550-250万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后的要么没有沉积,要么就已经风化了。
1919年成为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于1916年成立)。
顶着酷日走在巨大的岩拱旁,穿过干燥的树丛,听风声鼓荡,有种真切的踏实感。窗口区是大型岩拱集中处,几个名牌拱都在明信片上频频亮相。其中的双拱(DoubleArch)由两个漂亮的拱洞叠邻构成,从前方透视象连环套,优雅之至。游人在下面蚁动,才比照出它有那么高!数哩外的纤拱(DelicateArch)玲珑地独立岩坡,可谓名声大矣,犹他州车牌上的图象就是用的它。步行一英里去看风景线拱(LandscapeArch),它是世界最大的岩拱之一,飞跨100米,高三、四十米,顶部只有几尺薄了,随时可能坍塌。资料上写:“你见证着一个岩拱的垂暮,下次来访时它也许就不存在了。”抬头再看一眼,觉得不是夸张。岩拱的生命是由风霜雨雪在山体上造成小坑洼而开始的,接着透穿成洞,扩大,最后崩落化为尘土。新岩拱诞生,老岩拱消亡,时光就在眼前流动着。 科普知识做得生动有趣是 [[ 北美 ]] 自然景区的一个特点,岩拱公园也不例外。有的说明牌让游客面对某个景观,很大胆地绘形绘色,说这儿原是个山体,后来变成巨大的岩拱,自然母亲又把它夷为平地。故事配着示意图,虚线实线描出上亿年的历史,而眼前地貌的确支持着那故事。这大山厚地,竟都一层层剥蚀掉了!
岩拱公园的面积只有200多平方千米,一向有家庭公园(familypark)之名,是指交通和观景便利,适宜合家同游。公园很注重保养自然生态,不建任何商业设施,连饮食也没有。广阔的戈壁上长着寥寥山艾,也是公园的心尖肉。好莱坞曾经来借一块宝地,说投入五百匹马拍摄印地安人和联邦骑兵鏖战,被公园崩回去俩字:“没门”。其实国家公园系统囊中羞涩尽人皆知,可死脑筋的公园主任还是说:“简直没法想象让他们放五百马进来搅和!”此公的气节令人不由得对美国人刮目相看。
地质学家称科罗拉多高原为“半沙漠”,它大部分是蛮荒裸露的台地和峡谷,想一想似乎不会有人定居。 其实不然,人类在这儿有至少3000年居住历史了。四角地区的重要人文特点就是印第安民族留下的崖居遗迹,为此还建立了一批公园,例如科州境内的MesaVerde,是最有名的 [[ 印第安遗址公园 ]]
崖居,是在悬崖下的大空洞里筑屋而居,少则几间,多则几百间,一个洞就是一个村落。学者们用数遗址木材年轮的办法来计算年代,发现这些旧居在13世纪后叶相当兴盛,但1300年前的几年、十几年间,突然全都人去崖空了。推测有多种多样,但很难解释这些分布广泛的崖居何以同时被放弃。有的遗址的储食罐里还存有食物,地上还摊着没做完的活计,可见主人走的时候还打算回来。人类学家大多认同这个说法:美洲印第安人几万年前从 [[ 西伯利亚 ]] 跨过阿拉斯加陆桥进入美洲后,发展成很多族群。中美洲的 [[ 印第安 ]] 人擅长农耕,而北方的擅长渔猎。今天的不少日常食品是印第安人最早种植的,如 [[ 玉米 ]] [[ 土豆 ]] [[ 胡萝卜 ]] [[ 西红柿 ]] 。说来有趣,美洲本没有 [[ ]] [[ ]] [[ ]] ,这些家畜是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而今天印第安人骑马的潇洒风范,就象已经骑了三万年。
从211号公路通往“针林”的途中,一个山凹里有块“ [[ 报纸岩]](NewspaperRock)”,绘满了印第安人的岩画,有动物和其他奇异的图形。专家说这些作品老的有几千年了,近的则只有几百年。人世播迁,不知有多少故事发生过。四角地区的一个老人告诉她孙子:“一片云雾遮蔽了万物。等云雾散去了,每个人都不见了,不知所终。” [[ 亚利桑那 ]] 境内的 [[ 侯琵(Hopi)族 ]] ,据信是崖居人的后裔。他们说,早前崖居人的灵魂仍然在遗址居住。部落每年还要来祭拜祖先。一片这样的陆地,有它的历史,有灵魂在徜徉,它才有了精神。
这里大名鼎鼎的是纪念谷(MonumentValley),纪念谷骑在犹他、亚利桑那的边界上,是纳威浩部落的公园。广阔戈壁上散布着台地、柱突和各种造型,远看象桌面上摆的盆景,近看方知个个庞然大物,最精彩的部分必须由本地向导带领才能进入。“太阳眼”、“风之耳”这些岩洞,光听名字就叫人发呆,把它们括入镜头按下快门的瞬间,也体会到印第安人推崇的神圣。天空深蓝,风吹金色流沙发出低微的呜呜声。这地方原来很闭塞,和大多数保留区一样,是白人划给印第安人的穷乡僻壤。
===布莱斯公园===
 从大峡谷向北到 [[ 布莱斯国家公园 ]] ,高原连续迈上五个大台阶,依次取名为巧克力崖、朱崖、白崖、灰崖、粉崖,它们一层层上升,露出30亿年的彩色沉积层。
科河和支流游戏着把大地开膛破肚,把最久远的秘密也掏出来,搁在丰沛的阳光下炫耀。这一带名叫大阶梯(GrandStaircase),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魔鬼庭园===
 
“庭园”是很大的一片,象西方童话里的魔境,有门廊有墙柱,台墩散落,耐心等待着谁的到来。一组组木偶般的石头,立在岩座的流畅线条上,俏皮模样,朴拙可爱。很难相信这些石头是自然风化而成的,因为它们和周围地貌几乎毫无相同。就象有只神秘的手刚才还在摆弄它们。周围静得能听见空中云、地上影飘过的声音。几个人散开就不见彼此。
雄伟景观GrandViewPoint这的确是一处雄伟的景观。清晨,伴随着蜿蜒流过的科罗拉多河一起醒来,耳听得山谷回荡的风与潺潺的流水在共同奏鸣。一幅静谧、清新的画卷正在您的身边缓缓展开……
[[ 米德湖 ]] [[ 鲍威尔湖 ]] :1935年建成的胡佛高坝形成的水库,称米德湖(MEAD),在大峡谷西端。1963年建成的GLENCANYON大坝形成POWELL湖,成为大峡谷东边新的一处景点。这一东一西两大坝之间,囊括大峡谷最精彩的主体。
鲍威尔(POWELL)湖是为纪念那位第一个漂流此河并建议开发水利的先驱而命名的。它的面积是米德湖的两倍多,有各种红色砂岩、石拱、峡谷和万面碧波,其风景远胜米德湖,已成为美国西南部的主要国家度假区。
===两岸风光===
 
美国人认为,大峡谷北岸风光更佳,因为它的海拔比南岸更高(近3000米),且景点分散,路途较远,游人只有南岸的1/4,每年的五月到十月中开放,没有公交车和旅游车,只得自己开车去,而南岸则全年开放。
====能承受72架波音飞机====
兴建悬空廊桥是工程技术的一大挑战。为了使它能够承受时速高达160千米的强风,工程人员将94根钢柱打进 [[ 石灰岩 ]] 壁作为桥墩,并深入岩壁达14米。
据报道,悬桥在建造中使用了454吨钢梁,完工后能够承受住72架波音飞机的重量,还能够抵御80千米外发生的里氏8级地震以及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60千米的大风。在湿度调节系统的作用下,建筑的晃动可以减低到最小程度。据建造者估计,它每年将吸引50万游人前来观光。
这个观景平台位于印第安华拉派部落的保留地内,由于这项计划对当地经济具有潜在推动力,印第安人部落最终还是给予批准,同时他们要求在建造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环保因素。华拉派部落的一些成员20日登上廊桥观光,部落首领还开玩笑地说:“我能听到玻璃破裂的声音。”
美国前宇航员 [[ 巴兹·阿尔德林 ]] 将这次游览称作“宏伟的第一步”,他说:“我觉得棒极了,这与空中漂浮感觉不完全一样。”
==景观特色==
大峡谷的许多地形过去都是由这些大洪水所塑造出来的,如今水流变慢变少了,许多地形就被改观了,直接影响到大峡谷的生态环境。比方说,因为缺乏由大洪水所带来的大量泥沙,大峡谷底部的许多沙滩都在消失当中。科学家们开始在 Glen 峡谷水坝作有限度的实验性的排洪,对恢复大峡谷的原始地貌有很大的帮助。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峡谷对岸像是被笼罩在一层雾中。
 
大峡谷的生态系统平衡,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视频==
 
===<center>科罗拉多大峡谷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活着的地质史教科书</center>
 
<center>{{#iDisplay:t0537kqmc3i|650|480|qq}}</center>
 
<center>美国十大地标景点之三-科罗拉多大峡谷</center>
 
<center>{{#iDisplay:b0121k1vh59|650|480|qq}}</center>
 
<center>风光壮丽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center>
 
<center>{{#iDisplay:c0692j1dse9|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50 美洲史地總論]]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