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孝陵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沿革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qetJvTgG4Ehv2m4sbZyM-7tCn4YwZTgyGCSFD5MYaTTv_x7980BBdoFDz2xbOXdiA.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中国政府网 2006-3-29</ref>,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 [[ 朱元璋 ]] 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当时从 [[ 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 鹿 ]] 鸣其间,气势非凡。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 [[ 朱棣 ]] 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112,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