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景陵

增加 30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景陵'''是清圣祖 [[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 [[ 遵化 ]] 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始建于 [[ 康熙 ]] 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p style="text-indent:2em;">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一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地宫门未关闭;
<p style="text-indent:2em;">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 孝懿 ]] 皇后奉安入景陵地宫,地宫门未关闭;
<p style="text-indent:2em;">《 [[ 皇朝文献通考 ]] [[ 康熙 ]] 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殡天, [[ 雍正 ]] 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掩闭地宫。
<p style="text-indent:2em;">《 [[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 ]] 》: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 [[ 孝诚仁 ]] 皇后合葬, [[ 孝昭仁 ]] 皇后、 [[ 孝懿仁 ]] 皇后、 [[ 孝恭仁 ]] 皇后祔葬, [[ 敬敏 ]] 皇贵妃(雍正元年追封皇贵妃,连升两级)从葬。
[[File:景陵6.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基本信息==
==定名景陵==
<p style="text-indent:2em;">《 [[ 皇朝文献通考 ]] 》卷一百五十一:
<p style="text-indent:2em;"> [[ 雍正 ]] 元年二月丁卯,尊圣祖仁皇帝陵曰:景陵。大学士等恭拟圣祖仁皇帝陵名进呈,世宗宪皇帝(雍正)哀恸不胜,亲刺指血,圈出景陵两字。
===奉安地宫===
<p style="text-indent:2em;">(雍正元年)三月丙午奉移圣祖仁皇帝梓宫于景陵,四月辛亥圣祖仁皇帝梓宫至景陵暂奉安享殿,八月乙丑奉移安孝恭仁皇后梓宫景陵,辛未孝恭仁皇后梓宫至景陵暂奉安享殿,九月丁丑奉安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梓宫于景陵。
<p style="text-indent:2em;">是日, [[ 世宗宪 ]] 皇帝诣景陵行祭献礼,钦天监奏吉时届,乃于圣祖仁皇帝梓宫前祭酒三爵,次于 [[ 孝恭仁 ]] 皇后梓宫前祭酒三爵,拜礼毕,至陵寝门外向北跪哭,竢诸臣恭率校尉先奉圣祖仁皇帝龙輴入地宫,次奉 [[ 孝恭仁 ]] 皇后龙輴入地宫,奉安梓宫于宝床,陈册宝于各石案,次请敬敏皇贵妃金棺从葬,掩闭元宫石门。
<p style="text-indent:2em;">(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梓宫已先奉安于地宫。)
===皇后附葬===
<p style="text-indent:2em;"> [[ 仁孝 ]] 皇后、 [[ 孝昭仁 ]] 皇后奉安
<p style="text-indent:2em;">康熙二十年二月
<p style="text-indent:2em;">乙未。恭捧太祖高皇帝、 [[ 孝慈高 ]] 皇后、太宗文皇帝、 [[ 孝端文 ]] 皇后、世祖章皇帝、 [[ 孝康章 ]] 皇后、仁孝皇后、 [[ 孝昭 ]] 皇后神位。入奉先殿。上亲诣致祭行礼。
<p style="text-indent:2em;">辛丑。以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往陵寝。遣皇子诸王以下、八旗三品以上官、致祭。
<p style="text-indent:2em;">壬寅。上至巩华城驻跸。
<p style="text-indent:2em;">癸卯。 [[ 仁孝 ]] 皇后、 [[ 孝昭 ]] 皇后梓宫启行。上亲临送。王以下、满汉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跪送。
<p style="text-indent:2em;">己酉。上谒孝陵。举哀行礼毕。亲往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地宫相视。
===皇贵妃从葬===
<p style="text-indent:2em;">在《 [[ 昌瑞山万年统志 ]] 》和《 [[ 陵寝易知 ]] 》的图考中都标有一座空券,今人多认为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留。现有的张佳氏丛葬景陵的记载,全部为雍正朝后的资料,无康熙朝记载。<ref>[https://www.360kuai.com/pc/967f86fabff2d071c?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景陵双妃园寝] ,平安警报器 2017-08-17 </ref>
[[File:景陵3.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 [[ 章佳氏 ]] 本系满洲镶黄旗包衣,经内务府上三旗宫女选拔入宫,生前未获册封,为庶妃,卒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一个星期以后闰七月初二康熙帝追封其为敏妃。章佳氏康熙年间并未拨出包衣,系 [[ 雍正 ]] 登基后将其家族合族人等拨出包衣。按照雍正朝以后的记载, [[ 章佳氏 ]] 雍正元年从葬景陵,关于章佳氏金棺奉安事宜,雍正谕旨原文:'皇考曾降谕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
<p style="text-indent:2em;">现有的章佳氏从葬景陵的资料全部为雍正朝后的资料,无康熙朝皇帝下旨从葬的资料。关于章佳氏的奉安记载是互相矛盾,迷雾重重,在《昌瑞山万年统志》中,更出现 [[ 章佳氏 ]] [[ 雍正 ]] 元年六月及九月从葬景陵的记载。在清文献资料中,康熙帝与其他后妃的奉安事项也都是早就开始准备,各种文献都是记录康熙帝为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奉安,完全一致;其他后妃的丧仪也早就开始准备,有些甚至长达几年,但各种记载都只有一个奉安日期。可见"奉安准备"根本就解释不了章佳氏出现多个奉安日期的疑点。而且根据清朝陵寝专家徐广源的考证,景陵地宫正面棺床安放了一帝四后,正面棺床已经满员,根本没有多余的地方安放章佳氏金棺,可见康熙帝完全没有打算让其从葬。
<p style="text-indent:2em;">根据以下史料记载可知,其实敏妃章佳氏于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后当年就已入葬:
<p style="text-indent:2em;">*《 [[ 陵寝易知 ]] 》记载 [[ 章佳氏]]:
<p style="text-indent:2em;">"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十三王母。"
<p style="text-indent:2em;">《 [[ 陵寝易知 ]] 》内记载了很多清朝皇室殡葬官方资料《 [[ 昌瑞山万年统志 ]] 》所不载的秘闻,如 [[ 乾隆 ]] 继后 [[ 那拉氏 ]] 死后不享祭祀等,而 [[ 乾隆 ]] 继后确实无享祭祀记载。《 [[ 陵寝易知 ]] 》所载为清皇室官方不愿提及的秘闻(不愿记载的原因不言而喻),更为详细。而景陵妃园寝中也恰有一座空坟冢,与《陵寝易知》的记载相呼应。
<p style="text-indent:2em;">*《清圣祖实录》原文记载:
<p style="text-indent:2em;">章佳氏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一个星期以后闰七月初二康熙皇帝才降谕旨追封其为敏妃,再查康熙朝的所有妃嫔册封记载,都没有章佳氏的册封记录。这说明,章佳氏生前并没有得到册封。康熙帝仅仅追封其为第四等级的妃。
<p style="text-indent:2em;">* 《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 》第九十卷丧礼记载:
<p style="text-indent:2em;">" 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平妃薨,一应礼仪与康熙九年慧妃丧礼同;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敏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五年平妃丧礼同,雍正元年追封为敬敏皇贵妃。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良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五年平妃丧礼同。" 该记录也与章佳氏康熙朝丧仪为"查例行"相呼应 。
<p style="text-indent:2em;">同样在《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 》第九十卷丧礼中有如下记载:
<p style="text-indent:2em;">" 康熙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恪妃薨与康熙四年寿康太妃丧礼同;
<p style="text-indent:2em;"> [[ 康惠淑妃 ]] 薨与康熙四年寿康太妃丧礼同;
<p style="text-indent:2em;">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懿靖大贵妃薨丧礼同康惠淑妃;
<p style="text-indent:2em;">康熙二十八年四月初三日恭靖妃薨一应礼仪与恪妃同 "
<p style="text-indent:2em;">可见只要是相同的丧礼,后者记载可与前者任何一位先薨后妃同,《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 》对记录顺序并没有要求。另外从清朝史学和陵寝专家 [[ 徐广源 ]] 根据其所丈量的景陵嫔妃宝顶实际占地面积而绘制的妃园寝图可以发现, [[ 平妃 ]] [[ 良妃 ]] 都是妃位宝顶,而且宝顶位置在妃位版图内,而敏妃是贵人级别宝顶(可能是章佳氏生前后宫地位),并且安奉于贵人常在等庶妃版图内,因此可佐证出平妃、良妃丧仪与敏妃的不同之处即在于此。
[[File:景陵4.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 [[ 章佳氏 ]] 去世于康熙三十八年,在此之前康熙帝的帝陵早已于康熙二十年修好,康熙帝的三位皇后梓宫也早已奉安入了帝陵,就等待着皇帝梓宫奉安后关闭帝陵。章佳氏本系包衣奴才出身,如果康熙帝真打算让章佳氏从葬,于三十八年当年就可以将其家族拨出包衣,追封章佳氏为皇贵妃,甚至贵妃而不仅仅是第四等的妃,并且也可以同三位皇后那样,将 [[ 章佳氏 ]] 直接放入地宫中。但是康熙帝都没有这样做。
<p style="text-indent:2em;">《 [[ 清史稿 ]] 》已经道出了 [[ 章佳氏 ]] 追赠皇贵妃和从葬景陵的真正原因:" [[ 雍正 ]] 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 [[ 允祥贤 ]] ,追进封。 " 章佳氏皇贵妃系 [[ 雍正 ]] 因怡王追赠。雍正不仅追赠其为皇考皇贵妃、将其迁葬景陵,其家族合族人等也是被 [[ 雍正 ]] 拨出包衣。综合以上资料的记载,章佳氏只是康熙帝待遇普通的一名后妃,并已于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过,可说明景陵妃衙门中空券的来历。
<p style="text-indent:2em;">章佳氏从葬景陵并非康熙帝旨意,清历史学家、清陵寝专家徐广源先生也提出了质疑并做出了考证,以下摘取自论文内容:
<p style="text-indent:2em;">一般晋封妃嫔,特别是晋为皇贵妃这样重要的事情,都以皇帝发布谕旨的形式。而追赠敬敏皇贵妃,并没有以谕旨的形式,在《 [[ 世宗实录 ]] 》中只是载:"追封圣祖敏妃为皇考皇贵妃。"《 [[ 世宗实录 ]] 》记载追封敏妃为皇贵妃的日期是雍正元年六月壬申。六月为戊申朔,壬申则为二十五日。可是《 [[ 大清会典 ]] 》则记载为二十六日,到底是哪一天封的?惯例,封妃分两步进行,先由皇帝发布谕旨,称之为"诏封",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后,举行册封礼,称之为"册封"。而追封敏妃为皇贵妃,既没诏封,也没册封。……"敬敏"二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都 还是迷。从专门记载东陵的皇家秘笈《 [[ 昌瑞山万年统志 ]] 》、《 [[ 陵寝易知 ]] 》中得知 [[ 敬敏皇贵妃 ]] [[ 雍正 ]] 元年九月初一日与 [[ 康熙 ]] 帝、 [[ 孝恭皇后 ]] 同日葬入了景陵。当年敦肃皇贵妃就是与雍正和孝敬皇后同日葬入泰陵的,在《 [[ 高宗实录 ]] 》中有明确的记载。为什么敬敏皇贵妃与皇帝、皇后同日入葬在《 [[ 世宗实录 ]] 》和《 [[ 大清会典 皇帝皇后丧仪 ]] 》中都不予记载?
<p style="text-indent:2em;">皇帝陵内从葬皇贵妃的制度是雍正首创的,不是康熙帝创立的。所以康熙帝是不会将敏妃葬入景陵的。退一步说,如果康熙帝真的想将妃嫔葬入景陵的话,温僖贵妃和平妃也应该比敏妃优先。因为她们俩都是皇后的妹妹,又比敏妃死得早。为什么比敏妃死得早、地位又高的温僖贵妃和平妃不葬入景陵,反而想将敏妃葬入景陵,这在情理上讲不通。
<p style="text-indent:2em;">在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怎么停灵?那里既没有房屋,也没有地下室。金棺绝不会露天停放吧,那就得盖房子,建殡宫。在陵内建殡宫,可能吗?
<p style="text-indent:2em;">景陵地宫内正面棺床上已安放了1帝4后,正面棺床已经"满员",根据裕陵地宫棺椁的安放位置, [[ 敬敏皇贵妃 ]] 的棺椁只能安放在左或右侧的垂手棺床上。
<p style="text-indent:2em;">--摘自清陵和后妃史学家徐广源所著《 [[ 迷雾重重的敬敏皇贵妃 ]]
==奉安神位==
==历经风雨==
===火灾===
<p style="text-indent:2em;">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 [[ 光绪 ]] 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恩殿,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误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而1952年的那次则是由于接触雷电引起的。另外还有多次火灾由于损失较上述两次较少故不一一列举。<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16/11/39836089_622798153.shtml 康熙景陵至今留给人们的‘三大迷团’] , 360个人图书馆 2017-01-16</ref>
===盗墓===
<p style="text-indent:2em;">1945年 [[ 日本 ]] 投降后,当时的 [[ 中国 ]] 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 [[ 孙殿英 ]] 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 [[ 康熙 ]] 皇帝及四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85b70b7b639ec95?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康熙景陵被盗一空,尸骨散落一地,至今在水中无人问] , 明清史说2018-05-18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