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欧平原

增加 4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东欧平原.jpg|400px.jpg|缩略图|右|东欧平原
[https://i0.hdslb.com/bfs/article/49beb782957bdd4464bc3a252950115f4e6d985f.jpg@1280w_948h.webp 原图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58509/ 来自哔哩哔哩网图片]]]
 '''东欧平原'''(East European Plain)位于 [[ 欧洲 ]] 东部,世界上第二平原之一,其范围北起 [[ 北冰洋 ]] ,南至 [[ 黑海 ]] [[ 里海 ]] 之滨;东起 [[ 乌拉尔山脉 ]] ,西至 [[ 波罗 ]] 的海,近400万平方公里广大区域,平均海拔约170米。东欧平原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因此又称为 [[ 俄罗斯 ]] 平原。它是 [[ 欧亚草原 ]] ,尤其是钦察荒原的延伸。
==地理环境==
俄语作Russkaya Ravnina,亦称东欧平原(East European Plain, 俄语作Vostochno-Yevropeyskaya Ravnina)。又称 “俄罗斯平原”。世界最大平原之一。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里海之滨,东起 [[ 乌拉尔山脉 ]] [[ 西达波罗 ]] 的海。面积约为 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70米。有海拔300-400米的瓦尔代丘陵、中俄罗斯丘陵、 [[ 伏尔加河 ]] 沿岸丘陵等,并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里海北岸为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 [[ 顿河 ]] [[ 第聂伯河 ]]
矿藏丰富,有世界著名的 [[ 顿巴斯煤田 ]] [[ 库尔斯克 ]] 和克里沃罗格铁矿区、 [[ 尼科波尔 ]] 锰矿区、第二巴库油田。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俄罗斯东欧部分、 [[ 爱沙尼亚 ]] [[ 拉脱维亚 ]] [[ 立陶宛 ]] [[ 白俄罗斯 ]] [[ 乌克兰 ]] 等国都在这片波状平原上。平原南部地形较平坦。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冲沟、平谷地貌比较发育。东欧平原的平均海拔虽然只有170米,但平原上既有许多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如中俄罗斯丘陵、 [[ 伏尔加 ]] 丘陵等),也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由于地形波浪起伏,面积广大,各地的气候并不相同,动植物分布的差异也很大。从北向南,依次是严寒的苔原带、比较寒冷的森林带、气候适中的森林草原带、最南边的草原带。其中森林带占了平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平原上有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等著名大河。东欧平原上不仅有着丰富的 [[ ]] [[ ]] [[ 石油 ]] [[ ]] 等矿藏资源,而且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以 [[ 莫斯科 ]] 为中心,分布着很多重要工矿区,是俄罗斯的心脏部分。
==气候特点==
平原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伏尔加河为流经本区的主要河流。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地带性,自北而南可分为苔原、森林苔原, [[ 针阔叶混交林 ]] [[ 森林草原 ]] [[ 草原 ]] 、半荒漠与荒漠等自然带。大部分地区地处 [[ 北温带 ]] ,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 [[ 阔叶林 ]] 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 [[ 针叶林 ]] 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 [[ 亚热带 ]] 地中海式气候。
==丰富资源==
矿藏丰富,有世界著名的 [[ 顿巴斯煤田 ]] [[ 库尔斯克 ]] 和克里沃罗格铁矿区、尼科波尔锰矿区、第二巴库油田。俄罗斯东欧部分、 [[ 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 [[ 乌克兰 ]] 等国都在这片波状平原上。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 [[ 顿巴斯 ]] [[ 波兰 ]] 的西里西亚、 [[ 德国 ]] [[ 鲁尔 ]] [[ 萨尔 ]] [[ 法国 ]] [[ 洛林 ]] 和北部、 [[ 英国 ]] [[ 英格兰 ]] 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 [[ 喀尔巴阡山脉 ]] 山麓地区、 [[ 北海 ]] 及其沿岸地区。其它比较重要的还有 [[ 天然气 ]] [[ 钾盐 ]] [[ ]] [[ ]] [[ 褐煤 ]] [[ ]] [[ ]] [[ ]] [[ 硫磺 ]] 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 [[ 沥青 ]] 世界著名。 [[ 欧洲 ]] 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9%(包括俄罗斯全部)。占世界总面积的23%。
==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上曾先后受4次冰期的影响,冰碛地貌十分发育。平原北部有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终碛垄, [[ 瓦尔代 ]] 高地即由终碛垄演化而成。冰碛丘陵之间,广布洼地、沼泽地。此外蛇形丘、鼓丘、冰碛埠等冰碛地貌也很普遍。平原南部地形较平坦。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冲沟平谷地貌比较发育。
平原北部有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终碛垄,瓦尔代高地即由终碛垄演化而成。冰碛丘陵之间,广布洼地、沼泽地。此外蛇形丘、 [[ 鼓丘 ]] 、冰碛埠等冰碛地貌也很普遍。丘陵性高地与低地交错分布,平均海拔约170米。平原北部广布 [[ 冰川 ]] 地形,有瓦尔代丘陵等典型的 [[ 冰碛丘陵 ]] 和冰水平原;南部流水地貌发育, [[ 黑海 ]] 沿岸有干旱地貌。 [[ 东欧平原 ]] 的平均海拔虽然只有170米,但平原上既有许多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如中俄罗斯丘陵、伏尔加丘陵等),也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由于地形波浪起伏,面积广大,各地的气候并不相同,动植物分布的差异也很大。从北向南,依次是严寒的苔原带、比较寒冷的森林带、气候适中的森林草原带、最南边的草原带。其中森林带占了平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平原上有伏尔加河、 [[ 顿河 ]] [[ 第聂伯河 ]] 等著名的大河。
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里海北岸为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第聂伯河。并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
==山脉走向==
[[ 乌拉尔山脉]](Urals)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北起 [[ 北冰洋 ]][[ 喀拉海 ]] 的拜达拉茨湾,南至 [[ 哈萨克草原 ]] 地带,绵延2000多公里,介于东欧平原和 [[ 西伯利亚平原 ]] 之间。整条山脉自北至南分为极地、亚极地乌拉尔山地和北、中、南乌拉尔山五段。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1200米;亚极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山的最高峰。山脉的宽度为40-150公里。中段低平,是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
乌拉尔山脉示意图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3米多高的洲际分界碑就立在东麓山坡前,距铁路不到10米。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乌拉尔山脉两边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乌拉尔山脉是俄罗斯的一个矿藏宝库,它的东坡蕴藏着 [[ 磁铁 ]] [[ ]] [[ ]] [[ ]] [[ 石棉 ]] 等矿产;西坡则储有钾盐、石油和天然气。山脉东西坡气温不同,西坡的年平均降雨量比东坡多300毫米,分布着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林中生长着 [[ 椴树 ]] [[ 橡树 ]] [[ 枫树 ]] [[ 白桦 ]] 等树种;东坡大多是 [[ 落叶松 ]] [[ 阔叶林 ]] 很少见。
乌拉尔山脉还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有趣的是生活在东西两侧河流的鱼儿也不一样:西侧河流里的 [[ 鲑鱼 ]] 体闪红光,而东侧河流里的 [[ 马克鲟鱼 ]] [[ 折东鱼 ]] 等却都呈银白色。
==河流起源==
伏尔加河,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它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中的湖沼间。全长3690公里,最后注入里海,流域面积达138万平方公里,占东欧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 [[ 欧洲 ]] 第一长河。伏尔加河的中北部是 [[ 俄罗斯民族 ]] 和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伏尔加河水滋润着沿岸数百万公顷肥沃的土地,养育着数千万俄罗斯各族儿女。伏尔加河流域冬季寒冷漫长,积雪深厚。冬季河面封冻,上游冰期长达140天,中下游在90至100天左右。到了夏季,大量的积雪融水流入伏尔河。这些水源对里海湖水的水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民族文化==
[[ 斯拉夫民族 ]] 发源于今 [[ 波兰 ]] 东南部 [[ 维斯杜拉河 ]] 上游一带,于西元一世纪时开始向外迁徙,至六世纪时期居地已经遍布东欧以及 [[ 俄罗斯地区 ]] 。依居住地的不同,斯拉夫民族可分成东、西、南三支,其中东支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分布在东欧各地者以西、南两支为主。
[[ 马札儿 ]] 人原为乌拉山西侧的 [[ 草原民族 ]] ,于西元九世纪建立 [[ 匈牙利 ]] 王国。在向西迁徙的过程中,曾与 [[ 斯拉夫 ]] 人、 [[ 西突厥 ]] 人混居,移居 [[ 匈牙利 ]] 平原之后又受 [[ 日耳曼 ]] 文化的影响。
[[ 阿尔巴尼亚 ]] 人主要分布于今阿尔巴尼亚和 [[ 塞尔维亚 ]] [[ 科索沃省 ]] ,由于十四世纪以后一直后到 [[ 土耳其 ]] 的统治,文化充满东方色彩,宗教上也以信仰 [[ 伊斯兰教 ]] 为主。
[[ 罗马尼亚 ]] 人是 [[ 东欧 ]] 唯一的 [[ 拉丁语民族 ]] ,但跟大多数 [[ 斯拉夫民族 ]] 一样,信奉东正教,他们是古罗马人的后裔,因 [[ 罗马帝国 ]] 曾在此建省并统治由留居东欧。
==形成原因==
东欧平原在构造上属于俄罗斯陆台的一部分,在前寒武纪基底上覆盖了厚薄不一的自古生代至今的地层,基本上呈水平分布。在地形上是一个广大平缓而稍有微波起伏的丘陵性大平原,丘陵性高地与面积不大的低地相互交错。平均海拔高度175米,最高463米(提曼山),但大部在200米以下,只有东南部里海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为海积平原。在第四纪冰期时,东欧平原曾遭到四次 [[ 冰川 ]] 侵袭,冰川活动是形成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北部和西北部以冰川侵蚀地貌为主,地表起伏不平,多湖沼;中部为主要冰碛区,冰碛丘陵间夹有沼泽低地;南部为冰水沉积区,多泥沙质平原,地势较平坦,冲沟、坳沟、阶地较发育。 看来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形成中既有侵蚀也有沉积。
俄罗斯东欧部分, [[ 爱沙尼亚 ]] [[ 拉脱维亚 ]] 、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都在这片波状平原上。
==视频==
716,5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