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水稻

增加 1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盲目加大药剂用量,则加大了病虫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发生药害。另外农药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防止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夏秋时节雷雨天多,在农药中添加助剂既可以增进药液的效果,又可延缓雨水的冲刷,较好地保证了防效。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 [[ 穗颈瘟 ]] [[ 枝梗瘟 ]] [[ 粒瘟 ]] 等。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上为害。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
===营养价值===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 [[ 葡萄糖 ]] [[ 滑石粉 ]] ,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 [[ 淀粉 ]] ,并含约8%的 [[ 蛋白质 ]] 和少量 [[ 脂肪 ]] ,含 [[ 硫胺 ]] [[ 烟酸 ]] [[ 核黄素 ]] [[ ]] [[ ]] 。碾去外壳和 [[ 米糠 ]] 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
===华南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 [[ 台湾省 ]] [[ 海南省 ]] 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华中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西省南部, [[ 河南 ]][[ 信阳 ]] 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西南水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 [[ 青藏高原 ]] ,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 [[ 海河 ]] ,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东北单季稻===
位于 [[ 辽东半岛 ]] [[ 长城 ]] 以北, [[ 大兴安岭 ]] 以东,及 [[ 内蒙古 ]] 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
===西北干燥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 [[ 祁连山 ]] 与青藏高原以北, [[ 银川平原 ]] [[ 河套平原 ]] [[ 天山 ]] 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
==稻谷加工==
在很多时候,稻的种类与米的种类是一致时,习惯称“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例如称“ [[ 印度香米 ]] ”,而少称“印度香稻”。但也有些时候,米和稻不能混为一谈,原因是同一种稻,可能精制出不同的米。例如台湾日据时期的在来米,原本是籼稻同为一谈。蓬莱米,则是粳稻的代名词。但时至今日,在来米与蓬来米又各自发展出相当多品种,有些学者遂建议不能再混为一谈,应在最基该品种时,使用籼、粳的称呼较为妥当。
糙米:稻谷去除稻壳后之稻米,保留了八成的产物比例。营养价值较 [[ 胚芽米 ]] 和白米较高,但浸水和煮食时间也较长。
胚芽米:糙米加工后去除糠层保留胚及胚乳,保留了七成半的产物比例,是糙米和白米的中间产物。
粥:一杯米加三杯水,煮出来的米软烂,边缘模糊,膨胀的比原来大三四倍,且整锅还有相当多的水份,就是粥。
米饭是 [[ 中国 ]] [[ 日本 ]] [[ 韩国 ]] 等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其料理方法五花八门。以下是其中一些最主要的例子:
泡饭:饭煮好后加水。看起来有些像粥,但米没有膨胀的那么大。
炒饭:把煮好的饭和蛋、蔬菜、肉、海鲜等食材一块翻炒,可说是国际化的米料理,几乎世界各地的华人餐馆都有卖炒饭,在中国最着名的有 [[ 扬州炒饭 ]]
烩饭:干饭煮好以后,淋上以太白粉勾芡的酱汁。如牛肉烩饭、猪肉烩饭或鸡肉烩饭;淋上咖哩酱汁的就叫做 [[ 咖哩烩饭 ]]
[[ 手抓饭 ]] :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常用胡萝卜、葱头和羊肉加米和水一起焖饭,熟后淋上羊油翻炒食用,就叫做手抓饭。
盖浇饭:中国南方常在米饭上浇上菜和菜汁一起食用,称作 [[ 盖浇饭 ]]
[[ 寿司 ]] :是日本家常食物,源自中国的饭团,其特色是一口一件。用醋调味的饭、海苔将生鱼片或清淡的食材卷起后切块或是放上手指长度的饭团上,由于日本是岛国,亦多以生鱼片为配搭。亦有手卷的作法。
[[ 饭团 ]] :在中国、日本、台湾等地区普遍的方便食品,以饭包裹食材成团状,馅料千变万化。由于便于制作,亦流行作便当。
[[ 粢饭 ]] (或称粢饭团):中国江南地区早餐食品,亦流行于香港,由饭团演变而成,以糯米为主,亦有掺其他米。通常会夹上油条、肉松和榨菜,亦有以酱瓜或砂糖等作馅料,一般食用时还配上豆浆一杯。参看“粢饭团”。
[[ 粢饭糕 ]] :油炸食品,将米饭煮熟,再压至方状冷却然后油炸而成。看“上海早晨-粢饭糕,白粥,酱瓜炒毛豆”。
[[ 蒸饭 ]] :把米饭以蒸的方式煮熟。
[[ 盅头饭 ]] :蒸饭的一种,也是中国广东点心的一种,以炖盅把饭和配菜放在一起蒸。
[[ 稀饭 ]] :与粥相似,质感届乎饭与粥之间。
[[ 焗饭 ]] :常见于香港,在饭面铺上芡汁(部分会加上芝士)焗制而成。
[[ 煲仔饭 ]] :起源于中国广东,正宗的煲仔饭是用生米,用小瓦煲煮至收水时,加入腌好的肉类,腊味等等,再慢火焖熟,再撒香葱,秘制酱汁,要有香脆的饭焦。
[[ 米汉堡 ]] :一说源自日本的摩斯汉堡快餐集团,是以白米压制成的饼皮取代传统的面包来制作汉堡。
[[ 御饭团 ]] :原为日式点心,但因连锁便利商店企业将其大量生量化而闻名,是以模仿三明治外形而推出的小型饭团。
===条类米制品===
一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制作而成面条或面线的形状。部分于制作过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时以滚水烫熟即可食用。
[[ 米粉 ]] :历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晋南北朝的食品。当时中国南方盛产稻米,而米粉因携带、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汤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
[[ 米线 ]] :与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国云南的过桥米线为源,亦最为着名。
[[ 饵丝 ]] :中国云南食品,没有米线的滑溜。一般滇西和滇西北人比较爱好吃饵丝,而滇东滇中一带比较喜欢米线。着名的饵丝是腾冲饵丝。
[[ 金边粉 ]] :金边是柬埔寨首都的名称,现时金边粉也成为越南菜和泰国菜的一部分。
[[ 檬粉 ]] :檬粉形状与中国的米线相似,但在越南语中是河粉的意思。以捞檬粉较为着名。
[[ 酹粉 ]] (俗写作濑粉):中国广东地区的食品,经常伴与叉烧和烧鸭等烧味,如:叉烧濑。
[[ 河粉 ]] (或称沙河粉):源自中国 [[ 广州 ]] 沙河,最着名的为干炒牛河及生牛肉沙河粉。河粉亦在东南亚相当普遍。
[[ 粿条 ]] (又称粄条或粿仔条):泰国米制品,与河粉相似。
===加工类米制品===
[[ 锅巴 ]] :煮饭时锅底微焦,全干的部分。
[[ 米香 ]] (华南地区称米通):不加水,只用高温使米膨胀。一般以混合糖的制法为主,亦有朱古力、花生味等口味。
[[ 爆米花 ]] :高温、高压使米粒膨胀成熟,形成较大的粒状食品。
[[ 米花糖 ]] :与米通相似。一般以棒状或条状售卖。
[[ 米饼 ]] :包括雪米饼、香米饼、仙贝及婴儿吃的牙饼等。
[[ 米果 ]] :日式米饼。把剩下的米,搓成块状拿去炸,之后加上海苔粉。
[[ 萝卜糕 ]] :中国南方的菜色。将萝卜切丝后混入米浆蒸制成的料理。
其他:碗糕(或称碗粿)、米苔目、麻糬、竹笋包、猪血糕(又称为米血或米血糕)、发糕、芋粿、红龟粿、草仔粿。
[[ 汤圆 ]] (中国南方称汤圆或汤团,北方多称元宵):是一种中国节日的食物,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入汤或糖水里拌吃。汤圆煮后汤比较清,元宵煮后汤比较浓,因此喝汤如同喝糯米面粥。
[[ 糍粑 ]] [[ 朝鲜 ]] 、韩国称打糕,日本称镜饼):以煮熟的糯米饭入石臼以木棒捶打而成,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
[[ 粽子 ]] :中国端午节传统的食品,相传粽子的发明与古代中国诗人屈原投江有关。粽子使用箬竹叶或芦苇叶包裹糯米或黄米和其他辅料如枣、豆沙、火腿等,隔水煮熟而成。
[[ 筒仔米糕 ]] :台湾各地的糯米类小吃,与油饭类似,但却是在竹筒或铁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浓郁。
[[ 年糕 ]] :中国各地均有不同口气的咸甜口味年糕,以糯米粉制成。(所谓日本年糕和朝鲜年糕,实际上是打糕)。
[[黑糯米食品]]:黑 糯米 肠( 又称 ,常被用于冷热甜品中,而其营养价值也较高。往往被作在八宝粥内,或者与其他红黑色营养食品(如:红枣,赤豆等 煮在 种结合香肠和糯米的小吃,将调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净后的猪大肠,成为携带方便的糯米肠
[[ 糯米 食品 糍]] 糯米 又称紫米 粉团 被用于冷热甜品中,而其营养价值也较高。往往被作在八宝粥内, 会包入豆沙 者与其他红黑色营养食品(如:红枣,赤豆等)煮在一起 莲蓉的馅料
糯米糍 [[糖不甩]] :用糯米粉团, 通常会包入豆沙或莲蓉的馅料 沾上糖浆、花生碎和芝麻
糖不甩 其他 [[ 糯米 粉团,沾上糖浆 糕]] 花生碎和芝麻 [[糯米卷]]
其他:糯米糕、糯米卷。  [[ 米布丁 ]] :一般是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配制内容不同,但主要是甜味道的米粥,中国的八宝粥就是其中一种;有些国家甚至放入果仁,橘皮,桂皮,牛奶等等;有些米布丁是咸味道的。
===额外功能===
===稻的副产品===
[[ 稻糠 ]] :尽管种稻是为了要吃米,但在历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还有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经济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层,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视做一种美白圣品。此外,米糠也能腌菜,甚至单独成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据科学家研究,米糠的营养价值也相当高,除含有稻米中64%的营养,还含有90%以上人体需要的营养。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营养素都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有许多保健食品,生活用品中都强调它们有新鲜米糠的成份。
与米糠类似的还有稻糠,也就是稻谷的壳,它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也被运用做建筑材料,许多亚洲乡下的传统泥屋,如中国客家村落中的圆形土楼,材料中就有稻糠。现代社会中,稻糠也被试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来生产植酸钙、肌醇。
721,5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