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永乐大典

增加 80 位元組, 4 年前
寻找失去的大典
==寻找失去的大典==
"大典犹看永乐传,搜罗颇见费心坚。兼及释道欠精覆,久阅沧桑惜弗全。"这首七言绝句出自乾隆皇帝之手,诗中赞赏永乐皇帝编纂《永乐大典》的良苦用心,对《永乐大典》收集佛、道典籍进行了批评,感叹历尽沧桑的大典流传下来已经不完整了。短短四句话,昭示了 [[ 乾隆 ]] 皇帝对《永乐大典》的认识。乾隆朝对《永乐大典》的挖掘和利用也都由这四句话看出端倪。
经过明代的战乱,《永乐大典》副本已经有所散失了。在皇史宬发现大典的 [[ 徐干学 ]] 说过,大典"鼎革时亦有佚失"。可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四库全书馆时,《永乐大典》的缺失还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视。当时因要从大典中辑佚失传的典籍,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大典缺失了2422卷。乾隆皇帝深为叹息,下令在全国寻找丢失的《大典》,特别要在书贾坊林间"留心体访"。有人猜测,最早发现大典的徐干学、 [[ 高士奇 ]] [[ 王鸿绪 ]] 等人经常利用此书,可能把一部分带回 [[ 浙江 ]] 老家去了。乾隆皇帝就给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三宝下了密令,要他们去徐、高等人家中宣示,大典是官物,即使当年拿回家,也是无意收藏,只要交出,概不追究。可是徐、高后人坚持说没有见过大典,最后只得无功而返。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个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黄寿龄私自把六册大典带回家中阅读,被人盗去。事发之后,乾隆皇帝闻讯十分恼火,严令缉捕、找回大典。最后盗人丧胆,趁夜悄悄将大典放到御河桥边,终被追回。而 [[ 黄寿龄 ]] 也被处罚俸3年。
===清朝官员的盗窃===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设立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书处",辑校《永乐大典》中的古书,共得经、史、子、集四部书385种,4946卷。取得的成绩固然很大,但也有很多古籍未能辑出。事后,馆臣们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捐",草草收场。 [[ 道光 ]] 后,《永乐大典》被弃置在翰林院,无人过问。一些官员趁机大行偷盗之事。根据清末 [[ 缪荃孙 ]] 的记载,当时 [[ 翰林院 ]] 的官员早晨进翰林院办公时随身携带一件棉袍,打成包袱的样子背在肩上;下午离开翰林院时把棉袍穿在身上,包一册《永乐大典》出来,看守人员毫无觉察。像文廷式这样的学者也通过这样的手法偷盗《永乐大典》,数量达到100多册。《永乐大典》流出宫后,有的被洋人高价收购,更加剧了它的流散。 [[ 光绪 ]] 元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永乐大典》,只剩5000多册。20年后再清点,竟然只存800册。一部大书,几乎被偷光了。
===外国侵略者的掠夺===
1900年6月,《永乐大典》副本最后的劫难到了──当时 [[ 八国联军 ]] 进攻 [[ 北京 ]] ,与围攻英国使馆的义和团发生冲突。英国使馆毗邻翰林院,在冲突中成为战场。据英国人 [[ 威尔 ]] 的《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载,冲突中有人将火把抛进翰林院中,翰林院顿时着起大火,排积成行、一望无尽的藏书遭受空前浩劫。贮存《永乐大典》的敬一亭也被烧毁。"龙式池及井中,均书函狼籍,为人所抛弃。有绸面华丽之书,皆手订者;又有善书人所书之字,皆被人随意搬移。"《永乐大典》的大部分在这次浩劫中被焚,剩下的有的被修了工事,有的被垫了马槽。译学馆的刘可毅一人就在洋人的马槽下拣到数十册《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副本被毁殆尽。
[[ 英国 ]] 人从这次焚毁《永乐大典》的事件中得益最多。使馆有个叫翟里斯的官员从翰林院的废墟中拣来一些《永乐大典》,其中的卷13345还被当做战利品赠送给他的父亲。威尔记载,英国使馆中研究中国文学者见到如此宝贵之书,是平时绝对见不到的,都想拣选,"在火光中觅一路,抱之而奔"。从此,《永乐大典》流散到民间和国外,成为各藏书单位争相收藏的物件。
在收藏《永乐大典》的外国当中,日本的收藏是最多的。 [[ 日本 ]] 的东洋文库号称世界五大 [[ 亚洲 ]] 学研究中心之一,它的许多藏书都来源于中国。东洋文库是接收英国人 [[ 莫利逊 ]] 的藏书起家的,在莫利逊文库中就有他在庚子事变中得来的5册《永乐大典》。东洋文库还委托北京等地书坊代购《永乐大典》。1943年,大连满铁图书馆的松冈洋右与东洋文库一起,从湖州刘承乾嘉业堂处购得49册《永乐大典》,这些《永乐大典》一直放在满铁图书馆,直到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占领后,被当作战利品运往 [[ 苏联 ]]
此外,美国、德国、越南、韩国等国家的图书馆也收藏了少量的《永乐大典》。《永乐大典》零本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还不断有所发现,这些零本远涉重洋出现在异邦,虽然历经坎坷,但有幸保存下来了。
[[File:亨廷顿图书馆.jpg|有框|右|亨廷顿图书馆[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190970229&di=f512e3b52966004657f4d72e0dd68d8f&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1.imgtn.bdimg.com%2Fit%2Fu%3D456884216%2C3752228614%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zx.zmgov.com/detail/id/cbb347bdea4191a8b3271338f348ccd9 来自山西信息港网 图片 ]]]
2014年11月7日,在 [[ 美国 ]][[ 洛杉矶 ]] 亨廷顿图书馆,参观者在一次小范围展出上拍摄《永乐大典》。位于洛杉矶的亨廷顿图书馆在馆藏书籍中偶然发现一册《永乐大典》嘉靖手抄本<ref>[http://www.docin.com/p-947555145.html 靖手抄本《永乐大典》存一叶 传在废纸中找到],豆丁网,2014-11-01</ref>。这册《永乐大典》包括两卷:第10270卷《教世子》及102071卷《文王世子篇》,主要讲述了皇室家族应当怎样教育皇子,其中大量引用了《礼记》等12部文献,包括4部现已完全失传的文献。该卷由曾经在中国传教的怀挺传教士于1900年带回美国,并传给子女,他的女儿在1968年将它赠与亨廷顿图书馆。亨廷顿图书馆于2014年12月13日起为《永乐大典》举行特别展出,将这部封尘已久的古书呈现给参观者。
==重聚经历==
717,4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