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守岁

增加 17,12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守岁.jpg|缩略图|守岁|居右|[https://image.so.com/view?src=www_home&ie=utf-8&q=%E5%AE%88%E5%B2%81&src=tab_web&correct=%E5%AE%88%E5%B2%81&ancestor=list&…”
[[File:守岁.jpg|缩略图|守岁|居右|[https://image.so.com/view?src=www_home&ie=utf-8&q=%E5%AE%88%E5%B2%81&src=tab_web&correct=%E5%AE%88%E5%B2%81&ancestor=list&cmsid=8bcae0e81217af6b7a63b360f61df5c6&cmras=0&cn=0&gn=0&kn=50&fsn=121&adstar=0&clw=271#id=7e53858a439e5491435806ab219cadb8&currsn=0&ps=90&pc=90 原图链接][http://mt.sohu.com/20170127/n479637323.shtml来源 搜狐 对话CFO ]]]
<ref>[http://www.sohu.com/a/222792257_207668 守岁 来源:搜狐 云健康]</ref><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89b65f56c5ba135?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守岁是除夕的传统习俗, 古代没有春晚, 人们怎么度过除夕夜 来源:快资讯]</ref>
<br>[[守岁]]([[中国]]民间年俗活动),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br>
<br>也有部分地区将通宵守夜(熬年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br>
==民间风俗==
<br>[[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br>
<br>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br>
==词语解释==
===词目出处===
*词目:守岁(拼音:shǒu suì)
*[[晋周]]处 《风土记》:“ 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唐[[孟浩然]]《岁除夜有怀》诗:“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
*宋[[朱淑真]]《除夜》诗:“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乾,无应者。”
*[[徐玉诺]] 《一只破鞋》中:“守岁一般将一夜熬过去,我们又冷又饿,正要预备些热水喝,忽然县知事又来了,立逼着我们上城。
===其它含义===
<br>[[守岁]]习俗又名“熬年”,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br><ref>[https://www.360kuai.com/pc/932bac0e61dab7658?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除夕晚上不睡觉,全家熬夜“守岁”,为何中国古代会有这个习俗?来源:快资讯]</ref>
<br>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br>
<br>[[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民族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br>
<br>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春节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br>
<br>“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br>
==历史记载==
===文献记载===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
*[[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
*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
*[[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
*《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
*[[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就是一例。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
*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诗词记载===
*同样,[[苏轼]]的一首《守岁》也写出了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
*相邀守岁阿戎家,
  *蜡炬传红向碧纱;
  *三十六旬都浪过,
  *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
*儿童强不食,
  *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
  *更鼓畏添过。
<ref>[http://www.sohu.com/a/222792257_207668 守岁 来源:古诗文网]</ref>
*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守岁风俗==
===燃灯照岁===
<br>新年前的除夕,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燃灯照岁,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br>
===熬年夜===
<br>在我国北方,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br>
===踩岁===
<br>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br>
===娱乐===
<br>古时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等。现代的中国人们更多的是一家人观看电视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到来。<br>
==来源传说==
===传说一===
<br>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br>
<br>[[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小伙封了个“灶王的职位”。穷小伙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br>
<br>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宫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br>
<br>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吃的东西回来。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br>
<br>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了人间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还嫌女儿带回一身穷气,让她当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气得立即就要走,转念一想,不行,两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们交待呀?再说,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亲。这时,正好王母娘娘也过来相留,她便顺势说:“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扫帚带回去扫扫穷气。”<br>
<br>二十四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扫帚,玉皇来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眼看要过年了,家里没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br>
<br>二十五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明天俺还要割肉哩!<br>”
<br>二十六这天,灶王奶奶刚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家里穷得连只鸡都养不起,明天俺还要杀鸡哩!”<br>
<br>二十七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杀鸡,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路上带点干粮,明天俺还要发面蒸馒头哩!”<br>
<br>二十八这天,灶王奶奶正蒸馒头,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过年要喝喜酒,明天俺还要去打酒哩!”<br>
<br>二十九这天,灶王奶奶刚打酒回来,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儿回去。她说:“催啥哩,俺们一年到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明天俺还要包饺子哩!”<br>
<br>三十这天,灶王奶奶正包饺子,玉皇大帝大动肝火,要她今日必须回去。灶王奶奶准备的东西差不多了,就没有多说话,只是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离开天宫。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等着灶王奶奶回来。<br>
<br>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br>
<br>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br>
===传说二===
<br>传说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br>
===传说三===
<br>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中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br>
<br>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br>
<br>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br>
<br>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br>
==注意事项==
===娱乐适度===
<br>[[春节]]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年三十,亲友欢聚守岁,玩牌打麻将其乐融融,这往往打破老年人平时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对身体健康不利,若通宵达旦的娱乐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建议老年人还是以不打破生物钟规律,按时睡眠休息为好。<br>
===情绪稳定===
<br>春节喜事多,如久别亲友相聚守岁,电视节目的逗笑,极易使人兴奋激动,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上升,导致脑溢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br>
===饮酒适量===
<br>亲友相聚,饮酒守岁时,适当饮点葡萄酒、啤酒、米酒、或低度白酒,可以助兴,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老年人是有益的。但过多则对胃、肝脏、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都没有好处,对原来患有血压、心脏、肝脏、肾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危害更大。<br>
===饮食要少===
<br>有些地方大年三十守岁,零点以后就开始煮[[水饺]],吃完水饺后睡觉。此时,老年人千万不要贪嘴。因白天大多已食用了丰富的晚餐,一些油腻食物已不易消化,如果再多吃一些不易消化的水饺,对胃、胰腺都没有好处。<br>
== 视频 ==
===中华传统文化:熬年守岁和年兽的传说===
{{#iDisplay:p0370xdffte|480|360|qq}}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09-除夕守岁===
{{#ev:youku|XNDQ4MjYwMTMyMA|center}}
== 参考 ==
3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