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贫血

增加 9,07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贫血.png|缩略图|[http://photocdn.sohu.com/20150330/mp8611394_1427707428158_2.png 贫血种类及症状][http://www.sohu.com/a/8611394_118620 来自健康…”
[[File:贫血.png|缩略图|[http://photocdn.sohu.com/20150330/mp8611394_1427707428158_2.png 贫血种类及症状][http://www.sohu.com/a/8611394_118620 来自健康营养分享]]]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当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时则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养,这将引起一系列症状,甚至导致进一步的器官病变,这一临床综合征被统称为贫血。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为: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ᐸ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ᐸ110g/L;孕妇Hbᐸ100g/L。当然,贫血的正常范围受年龄·性别·海拔等诸多因素影响,应由临床医生进行具体判断。

==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与发展营养司依据1993-2005年世卫组织维生素和旷物质营养信息系统估计,全球贫血患病率为24.8%,影响16.2亿人。估计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7.4%,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1.8%,非孕妇贫血患病率为30.2%,成年男子患病率最低,为12.7%。

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9.1%,妊娠早·中·晚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6%·19.8%和33.8%。

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

==贫血有多种分类方法==

===细胞计量学分类===
依据细胞计量学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类型''' || '''平均红细胞体积(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常见疾病'''
|-
|大细胞性贫血||>100||>32||32-35||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疾病。
|-
|正常细胞贫血||80-100||26-32||32-35||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6||<32||缺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
|}

===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依据血红蛋白(Hb)浓度讲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100g/L考虑贫血。
*轻度:红血蛋白浓度>90g/L;
*中度:红血蛋白浓度60-89g/L
*重度:红血蛋白浓度30-59g/L
*极重度:红血蛋白浓度<30g/L

==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的机制和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A.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体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b.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乳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c.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d.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这些疾病中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血细胞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B.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a.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b.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干细胞因子(SCT)·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的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EPO不足;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ACD)。

c.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AA·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d.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AA。

C.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a.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a.红细胞自身异常 膜异常· 酶异常·球蛋白异常·血红素异常。

b.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 免疫性·血管性·溶血性贫血(HA)。

3.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血性贫血。可分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临床表现==
贫血的病因,血液携带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头晕·乏力·困倦;而最常见·最突出的体征是面色苍白。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速度·贫血的程度和机体的代偿能力。

1.神经系统
头晕·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乃是贫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损害所致常见的症状。小儿贫血时哭闹不安·躁动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2.皮肤黏膜
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贫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对次要脏器如皮肤·黏膜则供血减少;另外,由于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也会引起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另一类表现,可能还与贫血的原发病有关。溶血性贫血,特别是血管外溶血性贫血,可引起皮肤·黏膜黄染。

3.呼吸循环系统
贫血时红细胞内合成较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故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养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4.消化系统
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长期慢性溶血可合并胆道结石和脾大。缺铁性贫血可有吞咽异物感或异嗜症。巨幼细胞贫血或恶性贫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等。

5.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
血管外溶血出现无胆红素的高尿胆原尿;血管内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重者甚至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进而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