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工农红军

增加 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4年10月后陆续长征,并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名称由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为1924年建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孙中山]]于1923年2月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1924年11月底组建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该团[[团长]]。工农红军此名称来源于苏联红军的正式名称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1931年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军队均统一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军旗诞生==
根据[[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精神,党中央准备[[秋收暴动]],1927年8月底9月初,决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事业;旗帜中央缝着一个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是镰刀和斧头图案,代表工农;靠旗杆处镶有一条10厘米宽的白色布条,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整面旗帜的寓意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一面庄重、神圣、鲜艳,凝聚工农革命意义的军旗就这样诞生了<ref>[http://www.ccdi.gov.cn/lswh/shijian/201907/t20190727_197870.html 第一面军旗的诞生],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08-02  </ref>。
==历史沿革==
===首现“红军”===
“红军”一词最早见于一副对联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同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麻城县]]农民自卫军攻占了[[国民党]]占据的黄安县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书法家[[吴兰陔]]先生即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黄安县农民政府大门上。对联写道:“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这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的第一人。
===首举旗帜===
1927年12月11日凌晨,爆发了[[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虽然[[广州]]起义不久便遭到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中共通报===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采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军事问题决议案内容)》。大纲规定:“建立[[红军]]已成为的要务,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在割据区域所建立的红军,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红军中政治工作,必须特别注意”。“红军应由[[苏维埃]]派[[政治委员]][[监督军官]],并负责进行政治工作。政治委员应即为党代表”。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政治工作==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ref>[http://www.doc88.com/p-1377542762154.html 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道客巴巴</ref>。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条例。
条例规定:在红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领导,要使红军成为有力的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红军中的政治机关“是苏维埃政权的一部分”,是“党在红军政治路线及纪律的执行者”,是“红军中的政治[[指导员]]。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实施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使红军的指战员明了红军所担负的阶级的政治责任和与敌人作战的意义。要把红军的指战员训练成为“有军事技术的战士”,成为“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苏维埃政权有阶级觉悟的公民”,还要成为“完成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
==编制变迁==
===红一方面军===
[[File:红一方面军005.jpg|缩略图|右|红一方面军[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40224/99/5439599401165769983.jpg 原图链接][http://sn.people.com.cn/n/2014/0224/c354836-20636433.html 来自人民网]]]
1930年8月24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1931年8月,[[张云逸]]、[[邓小平]]的红七军编入三军团。同年12月2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军]](26路军)编为[[红五军团]]。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File:红军第二军团008.jpg|缩略图|右|红军第二军团[http://09.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70727/20170727111547_a1bf6bdf4d973c7e43000fcfd28130f7_3.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a/170727111547260.html 来自东方资讯网]]]
原为红二、六军团,1935年接中央命令编为红二方面军,后来和四方面军会师后编成中还包括九军团和三十三军一部整编为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九军区分)。[[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同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并将原属一方面军的三十二军(三十二军就是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编入。
===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余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第31师。加上在[[六霍起义]]和[[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改编成红1军。1930中红15军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1月,以红4军和红25军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
===统一红军===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ref>[http://m.sohu.com/a/253775384_824229/ 中共统一红军番号编制为何唯独没有红三方面军],搜狐网 ,2018-09-14</ref>。5月间,决定组成四个军团,即三、四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1930年6、7月间,第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
==作战序列==
*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七、八、九军团(长征前)。
*红军团长征前,红七军团首先转移至闽浙赣根据地,与当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领导。
==主要战斗==
===双桥镇战斗===
1931年3月9日双桥镇战斗,是鄂豫皖红军第四军在[[平汉铁路]][[广水]]地区双桥镇,仅用7个小时,全歼[[国民党]]第三十四师,活捉敌师长[[岳维峻]]的速决战。这次战斗,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配合,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鄂豫皖红军创建以后在一次作战中歼灭整师敌人的一次空前大捷。<ref>[https://new.qq.com/omn/20190312/20190312A0PCEL.html 闻名一时的双桥镇战斗只用7小时就获胜,敌军伤亡5000余人!],腾讯网, 2019-03-12 14:41</ref> 
===苏家埠战役===
1932年3月21日—5月8日苏家埠战役,是[[徐向前]][[元帅]]1932年3月亲自指挥的一次“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大歼灭战,歼敌3万5千余人,是鄂豫皖苏区一次空前的大胜利。 
===夜袭青龙观===
1934年8月9日夜袭青龙观战斗,是[[红四方面军]]粉碎[[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苏区发动的“六路围攻”的关键一仗。青龙观一战,共毙伤敌人千余人,俘敌近4千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这次战斗的胜利,丰富了我军指战员组织夜间训练、实施夜摸奇袭的经验。在部队以后的作战中,起了范例的作用。  
===攻克剑门关===
剑门关战斗,是[[徐向前]][[总指挥]]率领[[红四方面军]]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在[[川南]]、[[黔北]]的行动,接应[[红一方面军]]入川,实现两大主力红军在川西北会师而进行的一场恶战。[[徐向前]][[总指挥]]以“出其不意,避强击弱”的谋略于1935年4月2日黄昏,攻克[[剑门关]]的战斗胜利结束,我全歼守敌3个团,敌司令[[刁文俊]]只身漏网。
==相关改编==
===八路军===
为实现[[共产党]]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特依据与[[国民党]]及[[南京]]政治谈判结果,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前[[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
===新四军===
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决定将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成立。
==红军誓词==
*(一)我们是工农的儿子,愿来当[[红军]],完成[[苏维埃]]给我们的光荣的任务,为工农解放奋斗到底。
110,903
次編輯